蘇聯入侵新疆
蘇聯入侵新疆是於1934年1月至4月發生在中國西北部新疆省的一次軍事衝突。此次衝突是哈密暴動的一部分。中華民國方面的指揮官包括蔣介石、馬仲英等,而蘇聯方面的指揮官包括斯大林。在此次衝突當中,蘇聯紅軍協助歸化軍[1] 參與了與中華民國軍隊的作戰。
目錄
蘇聯入侵
1934年,兩個旅約7000名蘇聯國家政治保衛局部隊,在坦克、飛機以及芥子氣火炮的支援下,越過邊界,協助盛世才控制新疆。這兩個團分別命名為"阿爾泰斯基" 和"塔爾巴哈台斯基"。盛世才的部隊原為東北抗日義勇軍,被漢族將領張培元的伊犁漢族守軍和馬仲英的中央陸軍新編第36師回族部隊聯手重創。馬仲英打着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旗幟作戰。蘇聯與白俄的聯合軍隊稱作「阿爾泰志願軍」。蘇聯士兵混入白俄軍隊,並且摘掉軍裝上的蘇軍標記以偽裝歸化軍。
張培元部儘管早期成功,但在塔城被擊潰。張培元回到伊寧,試圖從木扎爾特山口逃到阿克蘇,但因暴風雪而失敗,他因此自殺以避免被俘。儘管蘇俄軍隊在人力、技術上都強過36師,但仍被拖了幾周並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第36師設法阻止了蘇俄軍隊為盛世才提供軍事裝備。馬世明領導的回族部隊設法延緩了人數占優並裝備了機關槍、坦克和飛機蘇俄軍隊達30天。
當中國軍隊擊敗並殺死蘇聯人的消息傳到位於迪化的中國囚犯的耳中時,據報道,他們興高采烈,在牢房裡又蹦又跳。馬虎山,第36師副師長,因擊敗蘇聯入侵而聞名。 此時蔣介石準備派遣黃紹竑領導他組建的遠征軍援助馬仲英與盛世才作戰,但是當蔣介石聽到蘇聯入侵的消息後,他決定退出,以避免他的部隊遇到蘇軍,造成國際事件。
頭屯河戰役
1934年,蘇聯兩個旅的國家政治保衛局部隊,擁有約7000士兵和坦克、飛機、火炮,攻擊位於頭屯河附近的第36師部隊。在冰凍的頭屯河上,戰鬥持續了幾個星期。36師軍人在雪地里穿着羊皮衣,用劍猛攻蘇聯機槍崗哨,從而擊敗了蘇聯的鉗形攻勢。蘇聯飛機用芥子氣炸彈轟炸36師。雙方都遭到了嚴重的傷亡。馬仲英隨後命令第36師撤退。
達坂城之戰
馬仲英被包括白俄、蒙古人以及通蘇的中國人混合部隊追趕。馬仲英在撤退途中,於達坂城附近遇到了一支有數百名士兵的蘇聯裝甲車部隊。經過激烈的戰鬥,36師幾乎全殲了整個車隊,並將蘇軍裝甲卡車推下山崖。後來白俄歸化軍來援蘇軍,馬仲英撤退。
在達坂城之戰中,馬仲英最後一次試圖從入侵的蘇軍手中奪回主動權。他趕在蘇軍到來之前幾周就在一個狹窄的山口挖掘全尺寸的戰壕,以封鎖山口。然而,由於遭芥子氣炸彈空襲,約20%的軍人受到影響,迫使他在1934年2月撤出達坂城往吐魯番。
背景
1934年馬仲英的回族部隊得到中國國民政府支持,於哈密暴動第二次迪化之戰中,即將擊敗盛世才。
馬仲英將軍是回族,1929年在南京參加了由國民黨和中國的領袖蔣介石掌管的黃埔軍校。他畢業後被派回甘肅省,參與哈密暴動,在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的鼓勵下,他試圖推翻親蘇聯的新疆省政府,省政府領袖起初是金樹仁,後來是盛世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