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歌贈陳元習中丞撫南贛
《虞山歌贈陳元習中丞撫南贛》是一首明朝古詩,明朝詩詞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變遷和文人心態的轉變。
“ |
虞山、虞山,乃在洞庭姑熟之間。 遙遙東馳到海,截屼峍而嵯峨。 琴川浟浟以渟滀,扶搖清淑之氣鬱積成衷和,是生魁奇俊特之士何其多。 就中有如二陳者,元方季方宜同科。 長公揚歷遍天下,身佩明月胸星羅。 白眼向空思吁咈,開口不絕如懸河。 又如銀漢天上落,昆崙之水千流萬折生層波。 庖丁十牛中理解,八面應敵如君何。 前年知命始添丁,聯翩三鳳過徐卿。 始知有子萬事足,豈能無官一身輕。 邇來光祿席未暖,命撫南贛連漳汀。 自古大才當大用,丈夫四海還經營。 區區問我借聾盲,此去可作咨陽明。 四省夾攻有遺策,狡兔三穴失其靈。 不然亦有智將術,威風肅肅流先聲。 如以口舌代斧鉞,胸中百萬藏甲兵。 弄兵之徒化赤子,歸放牛馬耕為農。 洗兵於江湖,四省見永清,神武不殺方來庭。 |
” |
— [明代]湛若水 |
目錄
明初詩詞發展
明初詩詞:開創與奠基
明初的詩詞創作,深受元末明初社會動盪的影響。許多詩人通過詠史懷古的方式,表達對現實的關注和對未來的期望。高啟[1]、楊基、宋濂、劉基等人的作品,不僅在藝術上達到了高峰,也體現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現實關懷。
中期詩詞:復古與創新
明朝中期的詩詞創作,呈現出一種復古與創新並存的獨特局面。以李夢陽、何景明為代表的「前七子」,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試圖通過復古來糾正當時文壇的種種弊端。然而,他們在復古的同時,也進行了許多大膽的創新嘗試[2]。
後期詩詞:多元與繁榮
明朝後期的詩詞創作,呈現出一種百花齊放的多元化局面。詩人們不再拘泥於復古的主張,而是更加注重個性的表達和情感的抒發。這一時期,詠史抒懷和社會批判成為主要的創作主題。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是明代著名的畫家、文學家。他的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等人齊名。他的作品中,既有對自然美景的描繪,也有對社會現實的批判,表現了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的性格。他的《桃花庵歌》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深刻的思想,成為了千古傳頌的佳作。
明朝詩詞不僅在當時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對後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們通過對歷史的反思和對現實的描繪,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資源。今天,我們通過閱讀這些詩詞,不僅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文化氣息,也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和靈感,繼續前行。
參考文獻
- ↑ 洞讀丨《高啟:詩人的窮途》:從一介文士的命運沉浮,透視元末群雄逐鹿和明初政治生態 ,搜狐,2024-05-26
- ↑ 明朝前七子之一何景明的十首詩詞,秋聲連蟋蟀,寒色上梧桐,搜狐,202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