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螞蟻(英語: Ant ),古代又稱馬蟻或馬螘是一種社會性的昆蟲,屬於膜翅目,膜翅目的其他昆蟲有胡蜂黃蜂等。最早在1.4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就出現了,可能是從侏羅紀出現的原始胡蜂演化而來。

螞蟻屬完全變態,要經過幼蟲等階段才發展為成蟲,大部分的物種在幼蟲階段沒有任何能力,它們也不需要,完全由工蟻餵養,工蟻要先把食物吃進去,然後再吐出來餵養幼蟲,成蟲之間也以這種方式交換食物,此行為稱作「交哺」(trophallaxis)[1],幼蟲的發育需要一定合適的溫度,因此工蟻經常將它們搬來搬去,維持合適的生長環境

螞蟻一般能扛起比自己重多倍的物件,這本能吸引了機械工程師的研究。螞蟻的群體有分工、個體之間的溝通、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過螞蟻會破壞作物及侵入房屋內,也和人類的生活有些衝突。而其中入侵紅火蟻是著名的入侵物種之一。

目錄

形態特徵

螞蟻的體型範圍平均大約為0.75至52毫米(0.030~2.0英寸),目前已知體型最大的螞蟻為已滅絕的古巨蟻亞科,蟻后體長可達6厘米(2.4英寸),翼幅達 15厘米(5.9英寸)。

螞蟻習性

螞蟻透過費洛蒙溝通,由於它們平時都生活在一個蟻巢中,所以這種溝通方式比其他膜翅目昆蟲來得發達,一個螞蟻如果發現了食物,它就會在回家的路上留下一路的氣味,其他的螞蟻就會沿着這條氣味路線去找食物,並不斷地留下氣味加強氣味。如果這裡的食物被採集完了,沒有螞蟻再來,氣味就會逐漸消散[2]。如果一隻螞蟻被碾碎,就會散發出強烈的警戒費洛蒙,引起其他螞蟻進入緊戒狀態。有的種類的螞蟻還會散發一種迷惑敵人的氣味。

螞蟻和其他昆蟲一樣透過觸角辨識氣味,觸角的末幾節膨大,呈膝狀彎曲,非常靈活。由於觸角是一對,因此既能辨彆氣味的強度,也能辨識氣味來源的方向距離,成蟲互相交哺並通過其氣味了解對方的健康狀況,對方發現的食物等信息。同時也能區別對方屬於從事哪個分工的階級,如負責挖洞築巢的,或是負責搜集食物的等。蟻后也不斷地分泌一種費洛蒙抑制工蟻的卵巢發育,一旦這種氣味消失,有些物種就會培養新的蟻后。

螞蟻用大顎啃咬以攻擊或自衛,山蟻亞科的物種能從腹部末端分泌蟻酸(甲酸),刺激被叮咬的傷口紅腫疼痛;部分物種腹部末端具有螫針

螞蟻亦是全世界力氣最大的昆蟲之一,它的負重能力相當驚人,能拖動比它體重還重1400倍的物品,也能背負52倍的物品。

螞蟻的階級

螞蟻是一種真社會性動物,其分工方式可粗分為二種,依照形態分化分工及依照年齡分工,形態多形性(morph polyethism)與年齡多形性(age polyethism),其群落成員分成多個形態「階級」,分別如下:

蟻后

有生殖能力的雌蟲,在群體中體型最大,大部分有翅,有翅的個體會在交配完後將翅膀脫去。負責產卵繁殖後代[3]。雖稱為「蟻后」,但根據長年研究螞蟻行為與生態的斯坦福大學教授李家緯(Frank)在TED發布的報告,蟻后並不統治蟻群,蟻群是由每一個螞蟻個體的自行意志交織而組成的社會。

雄蟻

負責與蟻后交配的雄蟲。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育即無性生殖,大部分有翅,交配完不久就死掉[4],只負責交配。

工蟻

負責搜索食物、照顧蟻卵幼蟲等大部分的工作。體型比兵蟻小。工蟻是沒有生殖能力的雌蟲,少數情況下產出未受精卵,未受精卵有營養卵或是雄蟻卵兩種,營養卵是食物,雄蟻卵則會孵化成雄蟻。在某些特殊情況特殊物種下,工蟻是具有一定的生殖能力,其卵巢也會一定程度的發育,甚至可以產下會孵化成雌蟻(蟻后或工蟻)的卵。部分物種的工蟻產卵管特化為螫針,可以用來制服獵物或是防衛蟻窩。

剛羽化的工蟻負責巢中事務,如照顧幼蟲和蟻后、清掃環境、打理巢穴等;羽化較久的工蟻則出外覓食。幾乎所有的螞蟻都具有年齡多形性的分工機制。

兵蟻

負責禦敵的雌蟲。和工蟻一樣為無生殖能力的雌蟲,頭部高度骨化且大,大顎高度骨化且特化,在某些物種中粉碎堅硬食物的功能,在保衛群體或攻擊其他種的蟻類時則擔任戰鬥的角色,故得名兵蟻。並非每一種螞蟻都有兵蟻。

植物與螞蟻的關係

螞蟻保護植物:例如櫻花野豌豆植物會在葉子或莖上分泌蜜露,螞蟻會搜集這些植物的蜜露與汁液為食,所以螞蟻也會保護這些植物的葉子免受其他昆蟲吃掉的危機[5]

螞蟻為植物播種:如山慈菇、紫花地丁側金盞花等這些開花植物的種子,會散發出類似螞蟻幼蟲的氣味,所以螞蟻看到後就會急忙搬回巢穴內,等過了一陣子之後,種子的味道又變成跟幼蟲死掉的氣味相似時,螞蟻又會將種子搬離巢穴,就在這搬進搬出的過程中,這些植物的種子藉由螞蟻的協助而四處發芽生長,例如黑山蟻就會搬山慈菇的種子。

視頻

螞蟻 相關視頻

螞蟻界的世界大戰,場面十分震撼宏大
世界上最大的螞蟻公牛蟻,無所畏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