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西伯利亚蝗

西伯利亚蝗
xi bo li ya huang

中文学名:西伯利亚蝗

拉丁学名:Gomphocerussibiricussibiricus

目:直翅目

纲: 昆虫纲

西伯利亚蝗,国外分布于前苏联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国内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吉林地区的夏秋牧场上,在甘肃的部分地方亦有分布。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牧草和农作物为主要食料,喜食的植物有天山赖草狐茅牛毛草芨芨草冰草细柄茅三棱草野葱蒲公英马蔺小麦等,常对牧草造成严重损失。[1]

目录

形态特征

成虫体形中等偏小,暗褐色,头顶端较钝,颜面倾斜,头侧窝明显,呈狭长四方形,雌雄两性触角顶端明显膨大,尤其是雄性更为明显,膨大呈锤状,触节中段一节的长度为其宽度的3倍(雄性)或2-2.25倍(雌性)。雄性前胸背板明显地呈圆形隆起,中隆线呈弧形,而雌性的较平坦,前有背板侧隆线明显,在沟前区呈弧形弯曲,前翅到达或略超过后足股节的顶端,缘前脉域基部明显膨大,雄性前翅的前、后肘脉部分或全部彼此相结合,中脉域很宽,有整齐的横脉,雄性前足胫节特别膨大,近乎梨形,雌性正常。体长:雄性17.1-23.4毫米,雌性19-25毫米,前翅长:雄性11.6-16.5毫米,雌性12-14.7毫米。蝻:雌雄两性皆4龄。1龄:触角13-14节,翅芽很少,位于中胸及后胸侧板两侧,具不明显的纵脉。2龄:触角16-17节。翅芽顶端到达后胸的后缘,有明显的纵脉。3龄:触角18-20节。翅芽到达腹部第一节,并在背后合拢。4龄:触角22-23节,翅芽较长,前翅芽到达第三腹节,后翅芽到达第四腹节。卵:卵位于卵囊内,卵囊常呈不规则菱形或长桶形,中部略弯,长7-15毫米,暗黑色或褐色,一般含卵7-15粒,少者3粒,最多可达18粒,卵长卵形,微弯曲,长5-6.5毫米,宽1.2-2毫米。

分布与危害

国外分布于前苏联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国内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吉林地区的夏秋牧场上,在甘肃的部分地方亦有分布。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牧草和农作物为主要食料,喜食的植物有天山赖草、狐茅、牛毛草、芨芨草、冰草、细柄茅,三棱草、野葱、蒲公英、马蔺、小麦等,常对牧草造成严重损失。

技术要点

草原蝗虫微孢子虫繁殖与应用的主要技术要点;第一:筛选产孢量高的蝗虫种类,待生长为五龄时人工接种微孢子虫,接种后20-30天,通过随机取样,确定最大产孢量时机,获得大量微孢子。第二:人工饲养蝗虫的饲料配方基本为绿色植物和麦麸,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凝胶以及防止蝗虫在正常生长过程中生病的抗菌素。人工饲养蝗虫必须在人工小气候饲养箱内进行,或有人工自动调节温、湿度的养虫室,要求的温度为30-35度,湿度为(对相湿度)30%左右,饲养室内必须有通风设备,以提高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蝗虫成活率。第三:将含有微孢子的蝗虫,通过粉碎、过滤、离心以获得微孢子液,最后通过分层分离则可得到比较纯的微孢子浓度液,并通过取样镜检得到单位体积内的含孢量。第四:在人工饲养过程中,不仅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而且要采用热光源全光照(24小时),以加速蝗虫的繁殖周期,增加产孢量。分离出的孢子浓缩液在-10度下可以保存一年,存活率在90%以上。第五:美国利用微孢子大面积治蝗,采用麦麸作微孢子的载体,根据青海的研究,以草地生长的牧草为载体,感染效果更好。因此,可以将微孢子液直接喷施在牧草上,这样既简化了工序,又减少了费用,较为经济、实用。第六:适宜浓度应为每亩0.5×10的9次方/毫升或1×10的9次方/毫升。第七:防止施后雨淋,否则会降低效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