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田家
原文
觀田家
[唐] 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白話譯文
一場微細的春雨百草充滿生機,一聲隆隆的春雷驚蟄節令來臨。
種田人家一年能有幾天空閒,田中勞作從驚蟄便開始忙碌起來。
年輕力壯的都去田野耕地,場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來了。
從田中歸來常是太陽落山以後,還要牽上牛犢到西邊山澗去飲水。
挨餓辛勞農夫們從不叫苦,一場貴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們充滿了喜悅。
糧倉中早已沒了往日的存糧,但官府的派差卻還無盡無休。
看到農民這樣,我這不耕者深感慚愧,我所得的俸祿可都出自這些種田百姓。
創作背景
德宗興元元年(784年),詩人任滁州刺史期間,看到春耕時節田家辛勤勞苦的場景,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田園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扣住詩題「田家」,從春雨春雷寫起,點出春耕。 「微雨」二字寫春雨,用白描手法,沒有細密的描繪「微雨」,而將重點放在「眾卉新」三字上,既寫出萬木逢春雨的欣欣向榮,又表達了詩人的欣喜之情。「一雷驚蟄始」以民間傳說「驚蟄」這天雷鳴,而萬蟲驚動,來寫春耕之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總寫農家耕作。「幾日閒」更是用反問句式道出了農民勞作的艱辛。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具體寫農夫終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寫農忙,既是一年到頭,又是從早到晚,可見時間之長;從空間來講,也是十分廣闊的,既有田地、場院、又有菜圃、澗水。另外「俱」字將農夫忙碌無一人輕閒點出,「就理」又寫出農夫雖忙,但有條不紊,忙而不亂。這四句是白描手法,語言簡明而無雕飾,自然平淡,極煉如不煉。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這二句寫出了農民的勤勞樸實。
「侖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在前面鋪敘農忙之後,突然轉筆寫到農夫的無糧與徭役之苦,筆墨雖樸實,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間,此二句可使讀者縱觀封建社會農夫被壓迫之慘狀。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是詩人以觀感作結。講食祿不耕者對衣食父母的農夫們的艱辛勞作而又饑寒的情況慚然生愧。「方慚」二字既是對不勞者的譴責,也是詩人對自己宦遊食祿生活的自責。
詩人在此詩中用通俗易懂的詩句描寫了田家的勞碌和辛苦,表達了對其的同情,慚愧官吏的不勞而食。筆法樸實自然,不加渲染誇飾。
名家點評
近代文學家王文濡《歷代詩文名篇評註讀本》:「末二句語含諷譏,結束入神。」
清代詩人沈德潛《唐詩別裁》卷三:「韋詩至處,每在淡然無意,所謂天籟也。」
作者簡介
韋應物(737─791?),長安(在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早年充當唐玄宗的侍衛,狂放不羈,後來折節讀書,應舉成進士,任過洛陽丞。曾一度辭官閒居,德宗時歷任滁州、江州、蘇州等地刺史,後人稱他「韋江州」或「韋蘇州」。又因曾任左司郎中,也有「韋左司」的稱呼。韋應物的詩,以寫田園山水著名,部分作品,對安史之亂後社會亂離、民生疾苦的情況,有所反映。在藝術上,他效法陶淵明,也受過謝靈運和王維的影響,形成自己的一種自然淡遠的藝術特色。有《韋蘇州集》。「身為里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提樗蒲局,暮竊東鄰姬」,他這番自述,不禁使人聯想起在錦衣玉食綠酒紅燈中長大的高幹子弟,總是無法無天,連地方官也惹不起的。奇怪的是,他卻在玩樂夠了之後,忽而發憤讀書,下決心脫胎換骨。後來他做過幾任縣令和刺史,曾經嚴懲不法軍吏,又常感到無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寫下了「邑有流亡愧俸錢」這樣的名句,終於在文學史上奠定了自己無可爭辯的地位。他的詩卓然名家,「高雅閒談,自成一家之體」,世以「王孟韋柳」並稱,都繼承陶淵明而各有特色。 他的詞不多, 僅《三台》和《調笑》共四首。「胡馬」一闋,極寫邊塞的荒涼,全無一字寫人,卻深切地體現了征人遠戍的孤獨和煩憂,選唐五代詞沒有不選這一首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