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视网膜血管炎

视网膜血管炎(retinal vasculitis)是一大类累及视网膜血管的炎症性疾病。典型地表现为眼底灰白色血管鞘、渗出、出血、视网膜水肿等改变,是一类严重威胁视力的眼病。

目录

基本信息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

患病比例:0.012%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常用检查:造影检查更多>

症状表现:视网膜水肿 视网膜出血更多>

并发疾病:青光眼 视网膜脱离更多>治疗

就诊科室:五官科 眼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更多>

治疗周期:1个月

治愈率:68%

常用药品:曲克芦丁氯化钠注射液 莱葛颗粒

病因

1.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沉积是多种视网膜血管炎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已发现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发生中起作用,但多数情况下,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并不是特异性地针对视网膜血管的,目前不清楚此种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是视网膜血管炎的起始因素,还是伴随的结果,多数人认为视网膜血管炎往往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继发性表现。

2.细胞免疫反应:已有研究发现,迟发型过敏反应在一些视网膜血管炎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激活的CD4 细胞,CD8 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可以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并引起一系列反应,导致血管损伤和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视网膜血管炎会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通常会引起视网膜的渗出、出血。如果累及到了视网膜的中央部位,则会导致视力下降、眼前中央有暗影。如果弥散到了玻璃体腔内,随着眼球的转动,可能出现眼前的黑影飘动。另外,由于视网膜血管炎会反复发作,因此症状也会有所反复。

诊断

视网膜血管炎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眼部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和一定的实验室检查,病史询问对获得特异性诊断可提供诊断依据,虽然血管鞘,血管管径的改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显示视网膜血管染料渗漏和血管壁染色是血管炎的常见临床表现,但受累的血管,炎症的病程,伴有的其他眼部炎症(如肉芽肿性或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玻璃体雪球状混浊,串珠状混浊,睫状体平坦部和玻璃体基底部雪堤样改变,视网膜炎,视网膜脉络膜炎,脉络膜肉芽肿等)和全身性疾病(如皮肤病变,关节炎,神经系统病变,消化系统病变,呼吸系统病变和泌尿系统病变等)都可能对特异性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对一些可疑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将有助于确定特异性诊断。

鉴别诊断

注意与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相鉴别,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等引起的一种坏死性视网膜炎,可发生于正常人,也可发生于免疫功能受抑制的患者,典型地表现为周边部全层坏死性视网膜炎,以闭塞性动脉炎为主的视网膜血管炎,中等度以上的玻璃体混浊和炎症反应,后期易发生视网膜脱离,不少患者有明显的前房炎症反应,此种疾病中的视网膜血管炎主要为动脉受累,可见血管变细和血管鞘形成,视网膜坏死病灶有清晰的边界,提示为一种缺血性坏死,也可看到静脉血管鞘和视网膜内出血,相当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小动脉消失和微血管无灌注区域。

治疗

视网膜血管炎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特异性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炎症,比如巨细胞病毒、结核、梅毒等感染引起的视网膜血管炎,需要抗病毒、结核、抗梅毒用药。另一种是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找不到具体的病原体感染。治疗方法主要是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比如强的松龙静脉输液,强的松片口服等。也可以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视网膜或视乳头有新生血管的或出现大片视网膜无血管区,应该行视网膜激光治疗。

并发症

视网膜血管炎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新生血管膜形成的发生率为10%~15%,可发生于视网膜或视盘,但视网膜新生血管膜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新生血管的形成可能与视网膜血管的闭塞和视网膜缺血有关,一些患者可能并没有血管闭塞,仅有弥漫性毛细血管渗漏。因此新生血管的发生还可能与缺氧有关,也可能与来自炎症部位或炎症细胞的刺激有关。视网膜和视盘的新生血管易于引起视网膜出血[1]玻璃体积血[2]黄斑缺血,常见于中心凹周围毛细血管闭塞的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中心凹无血管区不规则和扩大。视网膜血管炎可导致严重的视网膜缺血,后者可引起虹膜红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是一少见的并发症,它往往伴有活动性炎症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伴有全身性疾病的视网膜血管炎可出现相应的全身性并发症。由于视网膜血管炎可发生于全身病变之前,这些患者被诊断为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所以对所有特发性视网膜炎的患者,均应注意以后是否出现了全身性疾病。

视频


眼睛视网膜变异


医学视频:视网膜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