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羹草
调羹草别称:大韩信草、耳挖草、挖耳草、大力草(广州)、烟管草(江苏无锡)、顺草(贵阳)、顺筋草、顺经草、调羹草、疔疮草、笑药草、龙游香草、偏向花(浙江)、合耳花、三合香(河南商城)、红叶犁头草、红叶犁头尖(湖南永兴)、 蓝花茶匙癀
目录
形态特征
韩信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披毛,高约10-37厘米。根茎短,有簇生的纤维状须根。[1]
茎直立或斜升 ,由根状茎发出,四梭形,通常带暗紫色,密披向上曲的长节毛,尤其茎上部及棱角上最密。
叶贤形或卵状椭圆形,草质至近坚纸质,先端纯圆或钝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对生,叶缘反卷,边缘密生圆锯齿及节状短缘毛,
表面暗绿色,背面淡绿色或紫红色,两面密披柔毛,背面披毛较盛,
有时背面具红色腺点,长约1.5-3厘米,宽约1.2-3.2厘米;叶柄密披短柔毛,长约5-15毫米。
花轮有花2朵,顶生假总状花序,花偏向一侧,长约3-12厘米;总花梗上密披节毛和节毛状的头状腺毛,
下部一对苞片叶状,卵状长圆形,上部苞片椭圆形,全缘,密披柔毛,无柄,长约3-6毫米,宽约1-2.5毫米;
花萼钟状,外面密披节毛状的头状腺毛,2唇形,全缘,长约2.5毫米,果时增大至长约5毫米,
萼筒背部生有1囊状盾鳞,盾片高约1.5毫米,果期增大一倍;
花冠蓝紫色,2唇形,外面疏披短节毛和腺体,基部囊状,冠筒前方基部明显膝曲,向上渐宽大,长约14-20毫米,喉部宽约4.5毫米
冠檐上唇盔状,先端微凹,下唇3裂片,中裂片卵圆形,先端微凹,2侧裂片小,卵状三角形,具深紫色斑点;雄蕊4枚,2强,稍外露,
医药用途
中药名为韩信草,以全草入药。采收加工方式以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其性味苦、辛,性寒,归心、肺及肝经,能清热解毒、 止血消肿、活血止痛和抑菌、镇痛作用。
主治肺痈、肺热咳喘、皮肤瘙痒、肠痈、 牙痛、咽痛、喉痹、便血、吐血、筋骨疼痛 、创伤出血、跌打损伤及毒蛇咬伤等。
参考文献
- ↑ 筋骨草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材天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