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詞新作
語詞新作定義
語詞新作是指病人自創新字或新詞。用一些圖形或符號,賦予特殊的意義,有時是將不同字的偏旁或部首拼湊成新的字,只有病人自己懂得,他人完全不能理解;但病人慾將它用於書面文字,或給予特殊的發音用於口頭表達。如患者把「尖」指為心臟;「視」代表「非禮莫視」;「%」代表「離婚」等等。
語詞新作檢查方法
檢查者觀察病人的動作,若發現病人創造一些文字、圖形或符號並且賦予特殊的意義,即為語詞新作。病人將某些詞彙壓縮或剖析,將其中的組成部分重新湊合排列而構成新的詞彙及術語。這些新詞別人不能理解,但病人看來卻有特殊意義,並給以特殊發音和解釋。
語詞新作臨床意義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概括的反映,它可以揭露事物內在的、本質的特徵,是人類認識活動的最高形式。思維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和推理等基本過程。
詞語新作是思維形式障礙的一種表現形式,這種情況常與破裂性思維同時存在,較多見於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語詞新作對比
正常人思維的特徵
(1)目的性:指思維指向一定的目的進行,並解決某一問題;
(2)連貫性:指思維過程中的概念前後銜接,相互聯繫;
(3)邏輯性:指思維過程符合思維邏輯規律,有一定的道理;
(4)實踐性:指思維能夠通過客觀實踐的檢驗。
精神分裂症病人常見情感障礙
(1)情感淡漠:病人對外界刺激缺乏相應的情感反應,屬於情感反應的降低,當外界刺激作用於病人或發生涉及病人利害關係的事件時,缺乏相應的內心體驗,又沒有相應的面部表情變化,視若無睹。對親人冷淡,對家裡來的客人視若路人,對周圍發生的事情漠不關心。嚴重時受意外而不驚,受捉弄而不怒。這一症狀表現為情感的傾向性減弱或消失,深刻性減損或沒有,效能性差甚至喪失,但情緒活動尚保存,特別是與滿足生物需要相關的情緒可相對活躍。此症狀常與意志減退伴隨出現。
(2)情感遲鈍:也稱情感平淡。在程度上比情感淡漠輕,本該引起明顯情感反應的刺激作用於病人時,卻反應平淡,並缺乏相應的內心體驗。一般主要是表現為高級情感和細微情感的逐漸喪失,如對親人缺乏親情,對朋友缺乏友情,對同事沒有熱情,對工作沒有責任心,情感反應不鮮明不生動,多見於精神分裂症早期,若繼續發展.則成為明顯的情感淡漠。
(3)情感衰退:在程度上比情感淡漠重,是指情感反應的極度缺損或喪失。病人對外界刺激缺乏情感反應,既無內心體驗,也無面部表情變化,或終日無內心體驗地傻笑,面部表情幼稚。但對疼痛及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性刺激可引起一些情緒反應。此症狀一般是整個精神活動持久性、不可逆性退化表現的一部分,常見於精神分裂症的晚期。
(4)情感麻木:又稱情感性體克。指強烈精神刺激下引起的暫時性情感反應抑制狀態。病人雖然處於極度悲哀或驚恐之中,但缺乏內心體驗和表情變化,甚至對疼痛刺激也無反應,表現為呆若木雞。
(5)情感倒錯:這是指病人的情感反應的方向正好與外界刺激相反,令人高興的事件引起悲哀的情緒體驗,令人悲哀的事情卻引起快樂的情緒反應。如某病人接到父親死亡的電話時,哈哈大笑,興奮不已。有時談論別人施用各種殘酷手段對他進行迫害而身體感到痛苦時,卻好像沒有什麼事似的.甚至面帶笑容地訴說自己的不幸遭遇。此症狀屬於情感反應與思維活動或外界環境之間的不協調和分裂。
(6)表情倒錯:指表情變化與內心體驗之間不一致。內心痛苦時卻面帶笑容,而痛哭流涕時內心並無痛苦悲哀的體驗,甚至還感到快樂。對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病人也說不出原因。這是屬於情感活動內部不協調和分裂。
(7)矛盾情感:指病人在同一時刻對同一個人、現象或事物同時出現兩種截然相反的、相互矛盾的情感體驗。這兩種體驗並非一個為主、一個為繼發,而是同時出現的。如某病人對同一事物產生既喜歡又討厭的情感體驗,對同一個人產生既愛又恨的態度。他不能意識到兩者是相互矛盾的,也不能判斷哪種態度是對的或是錯的.病人並不感到痛苦,亦不能自行覺察。此症狀常與矛盾觀念、矛盾意向共同存在。
(8)情感不適切:又稱情感不協調。指情感反應與外界刺激或思維恬動不一致。一件無關的小事情可能引起病人強烈的情感反應,如在悲傷的時候患者表現出興高采烈,而不該憂傷的時候表現出愁眉不展。也可能正好相反,面對一件該引起情感反應的事情,病人卻無動於衷。也是屬於情感反應與外界刺激之間的不協調,但沒有達到情感倒錯時正好相反的程度。
(9)被強加的情感:指患者所體驗的情感體驗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外力強加於他的,好像植入他的體驗一樣。如一病人在與醫生接觸過程中,表現十分驚恐、緊張,並稱自己也不知這種體驗為何發生,儘管自己確實體驗到了,但不是屬於自己的體驗.可能是不知名的集團通過一種尚不了解的手段強加給自己的。與其他被動體驗一起,構成精神自動症。
(10)情緒變化無常:系指情緒的變化與客觀境遇與情景無相應的因果關係。表現哭笑無常,喜怒莫測,且伴有一些古怪與幼稚表情,帶有愚蠢興奮或/和惡作劇的色彩。
(11)易激惹:系指病人在一般輕微的不愉快的情境就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表現激動、暴怒發作和衝動。一般持續時間短.無或無明顯的意識障礙。
(12)病理性激情:系指一種無誘因的、突發的維時短暫而劇烈的情緒暴發,並伴以破壞性衝動行為。多有意識障礙,病人當時無法控制.事後遺忘。此症狀在分裂症中較少見。
(13)病理性欣快:系指沒有相應的客觀誘因而出現的單調的欣喜、歡樂、幸福等形似感覺良好的心情,同時伴有愚蠢、幼稚、詼諧和戲謔色彩的行為(詼諧性欣快)。病人對此無自知力,給人以啼笑皆非之感。
(14)病理性心境惡劣:系指病人在一段時間內,無任何心理因素而出現不滿、委屈、傷感,慍怒、易激動的心情和攻擊行為。
(15)心情抑鬱:指病人在一段時期內,有心因或無心因刺激下負性情緒增強。病人情緒低落,抑鬱寡歡,悲觀厭世,憂心忡忡,興趣索然,性慾減退,睡眠障礙。他們總是以憂傷的跟光和態度觀察和對待一切。似乎所有事情的結局都是不幸的、絕望。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罪惡,疑病妄想支配下或在恢復期可出現此症狀。(16)恐懼:病人在妄想狀態下可出現此症狀,輕者表現疑懼、提心弔膽,重者驚恐不安、奔跑喊叫,躲藏,伴有心慌、心悸等自主神經功能變化。這種情緒反應是不合理的,在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上超出了正常範圍。
思維障礙患者的思維特徵
思維障礙患者的思維活動表現為聯想困難或失去控制,思維活動的數量、速度、主題、連貫性、等方面均發生障礙,因而患者的思維缺乏目的性、並且思維不能指導自己的行動。
語詞新作症狀學分類
語詞新作思維形式障礙
思維形式障礙(disorders of the thinking form)主要為思維過程的聯想和邏輯障礙。常見的症狀如下:
思維奔逸(flight of thought) 思維聯想速度加快、數量增多和轉換加速。患者表現為特別健談,說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感到腦子特別靈活,就像機器加了「潤滑油」一樣難以停頓下來。患者說話的語速快,語量多,主題極易隨環境而發生改變(隨境轉移),也可有音韻聯想(音聯),或字意聯想(意聯)。寫信或寫作文時往往文思敏捷,一揮而就。多見於躁狂發作。
思維遲緩(inhibition of thought) 指思維聯想速度減慢、數量減少和轉換困難。表現為語量少,語速慢、語音低和反應遲緩。患者感到腦子就像生鏽了的機器一樣,變笨了,反應變慢了,思考問題困難。多見於抑鬱發作。
思維貧乏(poverty of thought) 指聯想概念與詞彙貧乏,患者感到腦子空空蕩蕩,沒有什麼思想。表現為寡言少語,談話時言語內容空洞單調或詞窮句短,回答問題簡單,嚴重者對什麼問題都回答「不知道」。多見於精神分裂症、腦器質性精神障礙及精神發育遲滯。
思維散漫(looseness of thought)、思維破裂(splitting of thought)、語詞雜拌(word salad) 指思維的連貫性障礙,即聯想概念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繫。思維散漫表現為在交談時,患者表現為聯想鬆弛,內容散漫,缺乏主題,話題轉換缺乏必要的聯繫。說話東拉西扯,東一句,西一句,以致別人弄不懂患者要闡述的是什麼主題思想。對問話的回答不切題,交流困難。多見於精神分裂症及精神發育遲滯。思維破裂表現為患者的言語或書寫內容有結構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意互不相關,變成了語句堆積,整段內容令人不能理解。嚴重時,言語支離破碎,句子結構不完整,成了一些不相干字、詞的堆積,稱為語詞雜拌,如當醫生問患者姓名時,患者回答「地上的雲彩,汽車、水餃、計算機,水中飛飛飛,奧氮平……」。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思維不連貫(incoherence of thought) 表現與語詞雜拌類似,但產生背景不同,它是在意識障礙背景下出現的言語支離破碎和雜亂無章狀態。多見於譫妄狀態。
思維中斷(blocking of thought) 指思維聯想過程突然發生中斷。表現為患者在無意識障礙,又無外界干擾時,言語突然停頓,片刻之後又重新開始,但所談主題已經轉換。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思維被奪(thought deprivation)、思維插入(thought insertion) 屬于思維聯想障礙,前者感到自己思想被某種外力突然抽走,而後者則表現為患者感到有某種不屬於自己的思想被強行塞入自己的腦中。兩者均不受個人意志所支配,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強制性思維(forced thinking) 是思維聯想的自主性障礙。表現為患者感到腦內湧現大量無現實意義、不屬於自己的聯想,是被外力強加的。這些聯想常常突然出現,突然消失,內容多變。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病理性贅述(circumstantiality) 指思維聯想活動迂迴曲折,聯想枝節過多。表現為患者對某種事物做不必要的過分詳盡的描述,言語囉嗦,但最終能夠回答出有關問題。如果要求患者簡明扼要,患者無法做到。見於癲癇、腦器質性精神障礙及老年性痴呆。
思維化聲(thought hearing) 是同時包含思維障礙和感知覺障礙兩種成分的一種症狀。患者在思考時,同時感到自己的思想在腦子裡變成了言語聲,自己和他人均能聽到。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語詞新作(neologism) 是概念的融合、濃縮和無關概念的拼湊。患者自創一些奇特的文字、符號、圖形或語言並賦予特殊的意義,他人無法理解。如「♀&♀」表示同性戀; 「∞」表示親密友好; 「犭巿」代表狼心狗肺。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象徵性思維(symbolic thinking) 屬於概念轉換,患者以無關的具體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經患者本人解釋,他人無法理解。如患者經常反穿衣服,表示自己「表里合一、心地坦白」,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正常人可以有象徵性思維,如玫瑰象徵愛情、鴿子象徵和平等,但正常人的象徵性思維是以傳統和習慣為基礎的,與文化背景相符,人們之間彼此能夠理解。
邏輯倒錯性思維(paralogic thinking) 以推理缺乏邏輯性為特點,表現為患者推理過程或缺乏前提依據,或因果倒置,令人感到不可理解,離奇古怪。多見於精神分裂症和妄想性障礙等。
強迫思維(obsessive thinking) 指在患者腦中反覆出現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內容的思維,明知不合理和沒有必要,但又無法擺脫,常伴有痛苦體驗。強迫思維可表現為:
- 反覆出現某些想法,如擔心被別人傳染某種疾病;
- 總是懷疑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確、得當(強迫懷疑);
- 反覆回憶做過的事情或說過的話(強迫回憶);
- 反覆出現一些對立的思想(強迫性對立思維),如聽到「和平」就不自主的聯想到「戰爭」;
- 反覆考慮毫無意義的問題(強迫性窮思竭慮),如為什麼2+3=5等。強迫思維常伴有強迫動作。多見於強迫症,也可見於精神分裂症。
強迫思維與強制性思維不同:前者是自己的思想,往往同一內容的思維反覆持續出現,多見於強迫症;後者則是外力強加的不屬於自己的思想,內容變化多端,且突然出現、突然消失,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語詞新作思維內容障礙
思維內容障礙主要表現為妄想(delusion),它是在病態推理和判斷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病理性的歪曲的信念。其特徵包括:
- 妄想內容與事實不符,缺乏客觀現實基礎,但患者仍堅信不移;
- 妄想內容涉及患者本人,且與個人有利害關係;
- 妄想內容具有個體獨特性,是個體的心理現象,並非集體信念;
- 妄想內容與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經歷有關,且通常有濃厚的時代色彩。
妄想應注意與幻想區別。幻想是一種超現實的遐想,將不同的元素或是內容組合在一起的思考形式。部分人遇到挫折或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往往想入非非,把自己放到想象的世界中,以應付挫折,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但幻想通常具有一定目的性,易於糾正。
妄想是精神科臨床上常見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狀之一,可以根據其起源、結構和內容進行分類。
1)原發性妄想(primary delusion) 是沒有發生基礎的妄想。表現為內容不可理解,不能用既往經歷、當前處境及其他心理活動等加以解釋。原發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狀,對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診斷價值。
2)繼發性妄想(secondary delusion) 是發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礎上的妄想,或與某種經歷、情境等有關的妄想。如在抑鬱基礎上產生的自罪妄想;因親人死於某種疾病後過分關注自己身體健康,而逐漸產生疑病妄想等。可見於多種精神障礙。
(2)按照妄想的結構,可分為:系統性妄想和非系統性妄想。
1)系統性妄想(systematized delusion) 是指內容前後相互聯繫、結構嚴密的妄想。此類妄想形成過程較漫長,邏輯性較強,與現實具有一定聯繫或圍繞某一核心思想,如不仔細辨別,往往難以發現。多見於偏執性精神障礙。
2)非系統性妄想(non-systematized delusion) 是一些片段、零散、內容不固定、結構不嚴密的妄想。此類妄想往往產生較快,缺乏邏輯性,內容明顯脫離現實,且易發生變化,甚至自相矛盾。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3)臨床上通常按妄想的主要內容歸類,常見有:
1)關係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 患者認為周圍環境中所發生的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均與自己有關。如認為周圍人的談話是在議論自己,別人的咳嗽是針對自己的,甚至認為電視上播出的和報紙上登載的內容也與自己有關。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2)被害妄想(delusion of persecution) 患者堅信自己被某些人或某組織進行迫害,如投毒、跟蹤、監視、誹謗等。患者受妄想的影響可出現拒食、逃跑、報警、自傷、傷人等行為。主要見於精神分裂症和偏執性精神障礙。
3)誇大妄想(grandiose delusion) 患者認為自己擁有非凡的才能、智慧、財富、權利、地位等,如稱自己是著名的科學家、發明家、歌唱家、明星、大富翁、單位或國家領導人等。可見於躁狂發作、精神分裂症及某些器質性精神病。
4)罪惡妄想(delusion of guilt) 又稱自罪妄想。患者毫無根據地堅信自己犯了嚴重的錯誤或罪惡,甚至認為自己罪大惡極、死有餘辜,應受嚴厲懲罰。患者可在此妄想的影響下出現拒食、自殺等行為。多見於抑鬱發作,也可見於精神分裂症。
5)疑病妄想(hypochondriacal delusion) 患者毫無根據地堅信自己患了某種嚴重的軀體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處求醫,各種詳細的檢查和反覆的醫學驗證也不能糾正。如認為自己得了艾滋病、癌症、心臟病等,而且將不久於人世。嚴重時,患者認為「內臟都腐爛了」、「大腦成了一個空殼」、「血液乾枯了」,稱為虛無妄想(delusion of negation)。多見於抑鬱發作、精神分裂症、更年期及老年期精神障礙。
6)鍾情妄想(delusion of love) 患者堅信自己被某異性或許多異性鍾情,對方的一言一行都是對自己愛的表達。有時患者會對這種「愛的表達」做出相應的反應而去追求對方,即使遭到對方的嚴詞拒絕,患者仍毫不置疑,而認為對方是在考驗自己對愛情的忠誠。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7)嫉妒妄想(delusion of jealousy) 患者無中生有地堅信自己的配偶對自己不忠誠,另有外遇。為此,患者常常翻看配偶的手機短信和通話記錄,跟蹤和監視配偶的日常活動,檢查配偶的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尋覓其「婚外情」的證據。多見於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等。
8)非血統妄想(delusion of non-biological parents) 患者毫無依據地堅信自己的父母不是親生的,雖經反覆解釋和證實,仍堅信不移。患者有時認為自己是被抱養或被寄養的,但又說不清從何時、為什麼與現在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9)物理影響妄想(delusion of physical influence) 又稱被控制感,患者感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為受到某種外界力量的控制而身不由己。如患者經常描述被紅外線、電磁波、超聲波或某種特殊的先進儀器控制。該症狀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狀。
10)內心被揭露感(experience of being revealed) 又稱被洞悉感。患者感到內心所想的事情,雖然沒有說出,也沒有用文字書寫出來,但被別人都知道了。至於他們通過什麼方式知道的,患者則不能描述。該症狀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狀。
語詞新作臨床診斷
在臨床診斷中,語詞新作多見於精神分裂症,此症狀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徵性症狀之一。
精神分裂症的臨床特徵性症狀:
儘管目前尚無能特異性的標示為精神分裂症的特徵性症狀,但出於實踐的目的,診斷標準對某些症狀或症狀群界定為對作出診斷有特殊意義。一般來說,患者在意識清晰的基礎上(少數急性起病的患者可有意識障礙)出現下述症狀就要想到精神分裂症的可能,出現的症狀條目越多,診斷的信度和效度就越高。
(1)思維鳴響,思維插入或思維被撤走以及思維被廣播;
(2)明確涉及軀體或四肢運動,或特殊思維、行動或感覺的被影響、被控制或被動妄想;妄想性知覺;
(3)對患者的行為進行跟蹤性評論,或彼此對患者加以討論的幻聽,或來源於身體一部分的其他類型的聽幻覺;
(4)與文化不相稱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類型的持續性妄想,如具有某種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氣,或與另一世界的外來者進行交流);
(5)伴有轉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無明顯情感內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價觀念、或連續數周或數月每日均出現的任何感官的幻覺;
(6)聯想斷裂或無關的插入語,導致言語不連貫,或不中肯或詞語新作;
(7)緊張性行為,如興奮、擺姿勢,或蠟樣屈曲、違拗、緘默及木僵;
(8)陰性症狀,如顯著的情感淡漠、言語貧乏、情感反應遲鈍或不協調,常導致社會退縮及社會功能的下降,但必須澄清這些症狀並非由;;抑鬱症或;;神經阻滯劑治療所致;
(9)個人行為的某些方面發生顯著而持久的總體性質的改變,表現為喪失興趣、缺乏目的、懶散、自我專注及社會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