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精神分裂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精神分裂症有多可怕? 原圖鏈接
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症狀表現 原圖鏈接
反覆發作的精神分裂症,「我」該拿你怎麼辦? 原圖鏈接
外國精神分裂症藝術家畫出自己眼中世界 原圖鏈接
美女藝術家被診斷患有精神分裂症,用畫筆記錄 原圖鏈接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由一組精神症狀群所組成的臨床綜合徵。表現在感知、思維、情感、意志行為等方面的精神活動出現障礙和精神活動之間的完整性出現不協調。患者一般意識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過程中會出現認知功能的損害。病程一般遷延,呈反覆發作、加重或惡化,部分患者最終出現衰退和精神殘疾,但有的患者經過治療後可保持痊癒或基本痊癒狀態。精神分裂症多起病於青壯年,病程多遷延。精神分裂症約占我國住院精神病人的50%左右,慢性精神病院病人的60%左右。[1]

發病病因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末完全闡明,目前可以確定的一些影響因素,對疾病沒有明確的因果關係。目前較公認的觀點是,易感素質和外部不良因素通過內在生物學因素共同作用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一、神經生物學因素

①神經生化研究顯示,患者存在有多種神經遞質功能異常,主要涉及多巴胺5-羥色胺、穀氨酸。中樞多巴胺水平增高,功能亢進,傳統抗精神病藥均為中樞神經系統多巴胺受體的阻滯劑。中樞5-羥色胺水平異常,新型抗精神病藥除了對多巴胺受體有拮抗作用外,還對5-羥色胺受體有拮抗作用。中樞穀氨酸水平低下,功能不足。

②神經解剖和神經影像學研究顯示,患者顳葉、額葉及邊緣系統存在腦組織萎縮,腦室擴大和溝回增寬。

③母孕期病毒感染,圍產期併發症,幼年的不良應激和軀體疾病,與神經系統發育缺陷有關,在精神分裂症發病中有一定影響。

二、遺傳學因素 大樣本人群遺傳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患者親屬中的患病率高於一般人群數倍,血緣關係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遺傳學研究提示了與精神分裂症有關的易感基因位。目前普遍認為,精神分裂症可能是多基因遺傳,發病是由若干基因的疊加作用所致。

三、社會心理學因素不良的生活事件、經濟狀況、病前性格等社會心理學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發病中可能起到了誘發和促進作用。

疾病分類

一、按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根據占主導地位的臨床表現分為:偏執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緊張型分裂症,單純型分裂症,末定型分裂症;

二、根據所處疾病的病期和預後分為:精神分裂症後抑鬱,精神分裂症緩解期,精神分裂症殘留期,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衰退期。

臨床表現

精神分裂症的表現涉及多個方面,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表現,但每一位患者的表現僅是其中的個別症狀,並不是要具備所有的症狀。

一、疾病早期症狀大部分病人屬慢性起病,工作的積極性和工作能力下降、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對人冷淡,與人疏遠,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對家人不知關心照顧,生活懶散,敏感多疑,性格改變等。部分病人可有失眠、頭痛、頭暈、無力、情緒不穩等不適感及神經症症狀。部分病例可急劇起病,臨床上多表現為突然興奮、衝動,言語凌亂,行為紊亂,片斷幻覺和妄想。

二、思維聯想障礙表現為思維聯想過程缺乏連貫性和邏輯性,是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徵性的症狀。

患者整段的談話或寫作內容缺乏邏輯性,敘述不很切題,不能圍繞談話的中心思想明確表達意義,與其交談有十分困難的感覺,使人感到迷惑不解(思維松馳)。語句之間缺乏聯繫,言語凌亂(思維破裂)。

患者在說話時聯想突然中斷,腦內一片空白,之後轉換為新的話題(思維中斷)。同時感到思維被抽走(思維被奪)。在腦中突然湧現一連串的聯想(思維雲集或強制性思維)。有時感到腦子裡的想法不是自己的,是外界強加的,是別人借自己的腦子思考問題(思維插入)。上述情況下患者伴有明顯不自主感,不受自己控制。

患者在思考時感到自己的思想同時變成了言語聲,自己和他人都能聽到(思維化聲)。自己的想法被擴散出去,所有人都知道(思維擴散)。

患者的邏輯推理過程離奇古怪,荒謬離奇(邏輯倒錯)。將一些普通的詞句、動作、符號賦予特殊的意義,除患者外旁人無法理解(病理性象徵性思維)。創造字、詞或符號,並賦予特殊的意義(語詞新作)。

慢性患者和以陰性症狀為主的患者,語量少,言語簡單,言語內容貧乏,缺乏主動言語(思維貧乏)。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構成了精神分裂症的陰性症狀群。

三、思維內容障礙主要表現為妄想。妄想是一種病理性的歪曲信念,這種信念與客觀事實、所受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等不相符合,甚至荒謬離奇,但患者確堅信不疑,無法被說服,也不能親身的經歷加以糾正。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可出現各種妄想,部分病人妄想非常突出。在疾病初期,患者對某些明顯不合理的想法可能將信將疑,隨着病情的發展,與病態的信念融為一體,自己不能識別。

關係妄想、被害妄想是最多見的妄想,患者感到自己受到威脅,無根據地認為有人想陷害、破壞、謀害自己,進行跟蹤、監視等(被害妄想)。患者感到周圍發生的事都與自己有關,是針對自己的,認為周圍的人都在說他、議論他(關係妄想)。患者感到自己的思維、情感、行為及軀體運動受外人或外界某種力量控制,不受自己的控制(被動體驗,被控制感,影響妄想)。認為自己的想法和所做的事別人就都已知道(內心被洞悉感)。認為自己的父母不是親生父母(非系統妄想)。堅信某異性對自己產生了愛情(鍾情妄想)。堅信愛人對自己不忠,另有外遇(嫉妒妄想)。無根據地誇大自己的能力、地位、財富(誇大妄想)。突然發生,與患者的經歷、現實環境無關的病理性信念(原發性妄想)。患者突然對正常的知覺體驗產生妄想(妄想知覺)。

四、幻覺 幻覺指在客觀現實中並不存在某種事物的情況下,患者卻感知到他的存在,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見症狀。

最常見的幻覺為幻聽,周圍沒有人說話,患者卻聽到有說話聲。以言語性幻聽多見,內容為評論性、爭論性、命令性或思維鳴響(患者想到什麼,就有一個聲音講出他所想的內容)是具有特徵性意義的幻聽,較持續存在的言語性幻聽也具有診斷價值。

其它類型的幻覺有視幻覺、觸幻覺、味幻覺、嗅幻覺、內臟幻覺等。

五、情感障礙患者對周圍事物情感反應缺失,早期為細緻的情感缺失,如對親人的關心體貼(情感平淡),嚴重時對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事漠不關心,對一般人都感到煩惱痛苦的事,患者無相應的情感反應(情感淡漠)。還可表現情感與周圍環境不協調,無原因自笑,很難與患者進行情感溝通。上述症狀為精神分裂症特徵性症狀。

六、意志行為障礙表現孤僻離群、被動退縮、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整日無所事事,生活懶散,無高級意向要求(意志減退),工作、學習、交往沒有興趣,能力明顯下降,社會功能受損。還可出現愚蠢、幼稚、怪異行為。

較輕時患者表現少語、少動,行為遲緩,嚴重時不吃、不喝、不語、不動,伴肌張力增高(緊張性木僵)。在木僵狀態時,可以突然出現興奮、衝動、行為雜亂(緊張性興奮)。緊張性木僵和緊張性興奮組成緊張症狀群緊。

七、自知力 自知力指對自己疾病和表現的認識能力。

患者對幻覺、怪異的想法和行為意識不到是病,患者不能認識到自己精神活動有問題,不能意識到自己的病態變化,否認有病,無自知力。

疾病診斷

與很多其他科疾病不同,由於精神分裂症目前病因未完全闡明,至今還沒有確切的實驗室檢查或者化驗結果支持臨床進行診斷,作為診斷依據。一些量表的評估和實驗室檢查,可作為醫生輔助診斷和確定嚴重程度參考,並可作為鑑別診斷的依據,不能作為確切的診斷依據。診斷的確定仍然要靠病史,結合精神症狀以及病程進展的規律。

如果沒有明顯原因,表現出上述感知覺、思維、情感、意志行為等多方面障礙,精神活動自身內部及與外界環境不協調,持續一定的時間,對異常的表現沒有認識,要高度懷疑精神疾病的可能。

目前在臨床上常用的診斷分類標準: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精神疾病的國際分類法系統(ICD-10),美國分類法系統(DSM-Ⅳ)。 根據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精神分裂症診斷標準如下:

症狀標準至少有下列 2項,並非繼發於意識障礙、智能障礙、情感高漲或低落,單純型分裂症另規定:

1.反覆出現的言語性幻聽;

2.明顯的思維鬆弛、思維破裂、言語不連貫,或思維貧乏或思維內容貧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維中斷,或強制性思維;

4.被動、被控制,或被洞悉體驗;

5.原發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覺,妄想心境)或其它荒謬的妄想;

6.思維邏輯倒錯、病理性象徵性思維,或語詞新作;

7.情感倒錯,或明顯的情感淡漠;

8.緊張綜合徵、怪異行為,或愚蠢行為;

9.明顯的意志減退或缺乏。

嚴重標準自知力障礙,並有社會功能嚴重受損或無法進行有效交談。

病程標準符合症狀標準和嚴重標準至少已持續 1個月(CCMD-3),單純型另有規定。

鑑別診斷

需要與精神分裂症鑑別的疾病

1、 神經衰弱

部分精神分裂症病人,特別是以陰性症狀為早期表現者,早期可出現無力、遲鈍、完成工作困難、注意力不集中等類似神經衰弱症狀。但神經衰弱病人的自知力是完整的,病人完全了解自己病情變化和處境;有時還對自己的病情作出過重的估價,情感反應強烈,積極要求治療。早期精神分裂症病人有時雖可有自知力,但不完整,沒有相應的情感反應和迫切治療的要求。若仔細追溯病史,詳細了解病情,則可發現這些病人有興趣減少、情感遲鈍、行為孤僻或思維離奇等陰性症狀。

2、 強迫性神經症

部分精神分裂症的早期階段以強迫狀態為主,此時需要與強迫性神經症鑑別。精神分裂症強迫狀態具有內容離奇、荒謬和不可理解的特點,自知力一般不完整,病人擺脫強迫狀態的願望不強烈,為強迫症狀糾纏的痛苦體驗也不深刻,這些都與強迫性神經症不同。隨着病程的進展,情感反應日趨平淡,並在強迫性症狀的背景上,逐漸出現精神分裂症的特徵性症狀。

3、 抑鬱症,抑鬱發作

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狀中,按Hafner的資料,慢性起病的精神分裂症中,抑鬱情緒的累計患病率可高達80%,需要引起臨床的重視,以期早期發現,避免漏診,或診斷為神經衰弱。

4、 躁狂症,躁狂發作

急性起病並表現興奮躁動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外觀上可以與躁狂病人相似,兩者的情感反應以及與周圍的接觸明顯不同。躁狂症病人的情感活躍、生動、有感染力,情感表現,不論喜怒哀樂,均與思維內容相一致,與周圍環境協調配合,保留着與人情感上的交往。精神分裂症病人雖然活動增多,但病人與環境接觸不好,情感變化與環境也不配合,且動作較單調刻板。

5、 反應性精神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

在精神創傷直接影響下發病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疾病早期思維和情感障礙均可帶有濃厚的反應色彩,需要與創傷後應激障礙相鑑別。但精神分裂症隨着病情的發展,妄想的內容離精神因素愈來愈遠,日益脫離現實,在結構和邏輯推理上愈來愈荒謬。病人不主動暴露內心體驗和缺乏相應的情感反應。創傷後應激障礙病人的情感反應鮮明強烈。精神症狀隨着精神刺激的解除而逐漸減輕、消失。

6、 偏執性精神障礙

偏執性精神障礙是一組疾病的總稱,其共同特點是以系統的妄想為主要臨床症狀,行為和情感反應與妄想觀念相一致,無精神衰退,智能保持良好,包括偏執狂、偏執性精神病或偏執狀態。

精神分裂症偏執型有時需要與偏執狂和偏執性精神病相鑑別。後兩者都是在不健全人格和心理因素相互作用而發生的。這類病人多具有特殊的性格缺陷,表現為主觀、固執、敏感、多疑、自尊心強、自我中心和自命不凡的特點,尤其在偏執狂更為突出。後者的妄想是在對事實片面評價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思維始終保持有條理和有邏輯,情感和行為與妄想相一致,無精神衰退是與精神分裂症不同,在鑑別上有重要意義。

7、 軀體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礙

在軀體因素誘發下起病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起病急,早期可出現意識障礙、定向錯誤、幻視等症狀,需要與症狀性精神病相鑑別。症狀性精神病雖可出現類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狀,但這些症狀是在意識障礙的背景上出現的,幻覺以恐怖性幻視為主,且有晝輕夜重的波動性。當意識障礙減輕或消失時,病人與環境接觸良好,情感反應保存,沒有精神分裂症的特徵性症狀。

8、 腦器質性精神病

腦器質性精神病多具有智能障礙和神經系統陽性體徵,一般鑑別診斷不難。近年來散發性病毒性腦炎較多見,常以精神症狀為首發症狀。據報道,近半數病人早期階段未見神經系統體徵,因而容易造成誤診。常見的精神症狀有:木僵狀態,淡漠少語,精神運動性興奮,幻覺,視覺變形和妄想等。各地報道中誤診為精神分裂症的並不少見。這類病人如周密觀察,往往能及時發現病人有定向、記憶和注意障礙,以及大小便失禁等腦器質性損害症狀,可資鑑別。如果有腦電圖異常及腦脊液改變,則可作為診斷的重要依據。

癲癇朦朧狀態時可見到類似精神分裂症的思維障礙,如思維不連貫和被控制感等。根據病史以及癲癇病人特有的思維黏滯性和贅述,且情感反應保持良好,對治療合作等,鑑別診斷並不困難。此外,癲癇病人有特殊的腦電圖改變,也是鑑別的重要根據。

9、 腦腫瘤

因明顯精神症狀而收住精神病院的腦腫瘤病人約占住院病人的0.13%(上海)。經手術、腦室造影或屍檢確診者19例(上海12例,北京安定醫院7例)。發生部位以顳葉最常見,其次為顳葉深部和第三腦室後部。多因腫瘤生長在「靜區」,早期階段缺乏神經系統陽性體徵造成誤診。病人的精神症狀表現為:豐富的幻覺、妄想、木僵或抑鬱伴有自殺企圖。詳細檢查時,則可發現不同程度的記憶障礙和智能障礙,以及淡漠、呆滯等慢性腦器質性綜合徵,並可見嗜睡或亞急性意識模糊狀態。誤診病例均系以行為紊亂、多疑、性格改變為首發症狀者。

10、 病態人格

某些精神分裂症病人可以假性病態人格的表現為其早期症狀,特別以青少年起病、病程進展緩慢者,容易誤診為病態人格。此時鑑別診斷必須詳細了解病人的生活經歷,在家庭、學校各方面的表現,以及個性發展經過。病態人格是個性發展的偏離,不是一個疾病的過程,在不順利的環境下個性缺陷可以更為明顯,屬量的變化。

疾病治療

一、治療原則:

①早發現,早治療

;②藥物治療可以緩解絕大部分症狀,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應作為首選的治療措施,藥物治療應作為治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③治療時需足量、足療程,並積極進行全病程治療

;④精神分裂症治療是長期治療,藥物選擇考慮症狀、副反應、個體耐受性,同時考慮經濟承受能力和可獲得性;

⑤藥物的劑量應個體化,並隨不同的治療階段進行調整;

⑥患者會面臨心理和社會問題,是疾病表現的一部分,也是病後的心理應激反應,通常要進行心理社會的干預;

⑦家庭對患者的治療、康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屬需要了解疾病知識,支持患者治療,幫助選擇正確的治療途徑;

⑧精神分裂症治療是長期治療,患者和家屬一定要掌握疾病的自我管理技能,防止反覆發作,維持病情的長期穩定;

⑨患者、家屬、醫務工作者建立良好的治療聯盟,共同應對疾病。

二、藥物治療[2]

①藥物治療可以緩解絕大部分症狀,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應作為首選的治療措施;

②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應作為一線治療藥物選用,副反應相對較小,具有較高的5-羥色胺受體阻斷作用,同時也阻斷多巴胺受體,稱為多巴胺/5-羥色胺拮抗劑。包括利培酮,奧氮平,氯氮平,喹硫平,齊拉西酮,阿立哌唑,帕利哌酮,氨磺必利。氯氮平因其副反應大,作為二線藥物使用;

③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應作為二線治療藥物選用,主要作用機制是腦內多巴胺受體的阻斷劑,目前常用種類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五氟利多,奮乃靜,氟奮乃靜,舒必利;

④長效藥物:主要用於維持治療和服藥依從性不好的患者。第一代藥物長效針劑包括氟哌啶醇葵酸酯、氟奮乃靜葵酸酯、哌普嗪棕櫚酸酯,五氟利多為口服氟哌啶醇長效製劑。第二代藥物利培酮、帕利哌酮的長效針劑已在我國應用。[3]

三、治療療程需要全病程治療和全方位治療,持續的藥物治療和心理社會幹預。

①急性期治療:緩解主要症狀,足量藥物治療,療程至少4-6周;

②恢復期(鞏固期)治療:防止已緩解的症狀復發,使用原有效藥物和劑量繼續治療,療程至少3-6月;

③維持期(康復期)治療:維持病情穩定,防止疾病復發,堅持藥物治療,根據個體病情確定維持藥物劑量,療程不少於2-5年。有許多學者提出,對於停藥復發者,應長期維持治療。對於難治性、有嚴重自殺企圖或暴力攻擊行為的患者,建議持續維持治療。總之,維持治療的劑量和時間應個體化,與病期、復發史、疾病嚴重程度、緩解程度、環境、病前性格、既往用藥的劑量和時間等有關,需綜合考慮。[4]

④如停藥,需密切觀察病情,如有復發先兆,儘早恢復藥物治療。

四、心理社會幹預

①心理治療:幫助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和危機干預;

②技能訓練:幫助患者恢復社會功能和掌握疾病的管理能力;

③家庭干預:建立一個有利於患者疾病治療和康復的家庭環境;

④社區服務:為患者提供各種可能的服務,使患者能夠適應在社區中的正常生活,促進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復。[5]

視頻

高分法國短片《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並不是瘋子!3分鐘專家帶你認識真正的精神分裂症

正確認識精神分裂症

在照顧精神分裂症兒子多年後,秦怡總結出這樣一條經驗,很是受用

精神分裂症科普動畫

精神分裂症視頻

參考來源

  1. 譚友果. 關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後期康復. 中華精神科雜誌. 2014, 47 (3): 169-170. 
  2. 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 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2012年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年. 
  3. 雷超彬.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藥聯合治療的現況調查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廣州醫科大學. 
  4. 譚友果. 關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後期康復. 中華精神科雜誌. 2014, 47 (3): 169-170. 
  5. 司天梅. 中國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中華精神科雜誌. 2015. 

參考文獻

1. 趙靖平 施慎遜. 中國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 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