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
目录
什么是豆油
豆油是从大豆中压榨提取出来的一7a64e4b893e5b19e31333431343664种油,通常我们称之为“大豆色拉油”,是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豆油又称黄豆油。顾名思义是由黄豆压榨加工而来的。主要生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各区域。与其他油脂原料相比,黄豆的含油量低,只有16%~24%。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益,厂家在压榨黄豆的过程中一般会使用浸出法来获取黄豆中大部分的油脂 。所以市面上能看到的豆油,大多都是由浸出法所生产出来的成品油。大豆油的保质期最长也只有一年,质量越好的大豆油应该颜色越浅,为淡黄色,清澈透明。且无沉淀物,无豆腥昧,温度低于零摄氏度以下的优质大豆油会有油脂结晶析出。
大豆油国家质量检测标准
浸出油-制作工艺: 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这也是大豆色拉油的价格一般要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浸出过程中,食用油中的残留不可避免,国家标准规定,即使合格的浸出大豆油每公斤也允许含有十毫克的溶剂残留。
相关术语
豆油的成分组成
- 棕榈酸 6-8
- 油酸25-36
- 硬脂酸 3-5
- 亚油酸52-65
- 花生酸0.4-0.1
- 亚麻酸2.0-3.0
大豆油中含有大量的百亚油酸。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幼儿缺乏亚油酸,皮肤变得干燥,鳞屑增厚,发育生长迟缓;老年人缺乏亚油酸,会引起白内障及 心脑血度管病变。大豆毛油有腥味,精炼后可去除,但储藏过程中回有回味倾向。豆腥味由于含亚麻酸、异亚油酸所引起,用选择氢化的方法将亚麻酸含量降至最小,同时避免异亚油酸的生成,则可基 本消除大豆油的“回味”现象。
豆油的药性功效
性温,味甘辛,补虚,润肠 。
豆油的保存方式
豆油除含有脂肪外,在加工过程中还带进一些非油物质,在未精炼的毛油中含有1%-3%的磷脂,0.7%-0.8%的甾醇类物质以及少量蛋白质和麦胚酚等物质,易引起酸败。所以豆油如未 经水化除去杂质,是不宜长期贮藏的。另外,精制豆油在长期储存中,油色会由浅逐渐变深,原因可能与油脂的自动答氧化有关,因此,豆油颜色变深时,便不宜再作长期储存。
大豆油的营养成分(营养素含量抄/每100克)
- 豆油含有丰富的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和血胆固醇的作用,在一定百程度上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 豆油不含致癌物质黄曲霉素和胆固醇,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度;
- 豆油中的豆类磷脂,有益于神经、血管、大脑的发育生长,但是豆油食用过多对心脑血管还是会有一定影响,而且容易发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