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赫图阿拉故城

赫图阿拉故城[1],史称"兴京",位于中国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赫图阿拉"是句满语,汉意为横岗,即建在平顶山岗上的城。赫图阿拉故城是一座拥有400余年历史的古城 ,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等众多清前时期的历史名人都出生在这里。

赫图阿拉故城,发掘面积3500平方米。 该城横亘于群山拱卫之间,由内、外两城组成,内城中部地势低洼,有城内唯一一口饮水井"罕王井"。

赫图阿拉城为努尔哈赤称汗的后金都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山城式都城,也是迄今保仔最完好的女真族山城,对研究清初历史、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5月,赫图阿拉故城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12月7日,人选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和盈科旅游主办的2018《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魅力榜。

目录

历史沿革

赫图阿拉,战国属燕。秦属辽东郡。西汉属玄菟郡。东汉至晋,先为公孙度地盘,后为慕容廆所居。南北朝陷于高丽,唐灭高丽,复归内化,为唐安东都护府所辖,中宗时归渤海国。金属属东京路。元为沈阳路。明置建州卫。

赫图阿拉城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初一,努尔哈赤于此建立"后金"。

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尊称其为"天眷兴京"。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建兴京城守尉衙门,在内城东。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建兴京理事通判衙门,在关帝庙西。

光绪三年(1877年)至1998年,历经清末、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皆为新宾县永陵镇辖区,老城村民居住地。

故城特点

城制布局

赫图阿拉故城分内外两城。内城东西长551米,南北宽512米,占地24.6万平方米。主要建有汉宫大衙门、昭忠祠正白旗衙门关帝庙满族故居罕王井启运书院文庙塔克世故居等。主要古遗址有八旗衙门、协领衙门刘公祠城隍庙等。

外城建有中华满族风情园。主要有满族历史文化长廊、满族民俗博物馆、满族老街地藏寺显佑宫,环湖建有各种景观等。主要遗址有驸马府、铠甲制造厂、弧矢制造厂、仓廒区、堂子、点将台、校军场等遗址。

遗址特征

尊号台遗址

尊号台遗址,发掘面积2500平方米,共有三座建筑台基,从西向东看呈"品"字形分布:

一号基外轮廓呈长方形,南北长20.5米、东西宽15.5米、台基高3.2米。台基墙体以砖石混筑而成,外壁竖直上砌,因台基下沉而外移,四角规整;内壁亦如外壁一样,但转角处为圆弧形。台基四角外部边缘在石头基础上砌有长度不等的砖墙,砌法为一顺一丁,有个别地方为一顺二丁。

二号基外轮廓呈长方形,东西长27米、南北宽17.25米、台基高3.45米,台基东西墙体宽2.6米、南北墙体宽2.5米。墙体内填砖、石、土等。墙体内外缘均以石筑,墙基的个别地段向外移出。

三号台基外轮廓呈长方形,东两长18.5米、东段南北宽12.5米、两段南北宽11.6米、高2.75米。可分为两部分,其东半部近方形,东西长11.4米、南北宽12.5米;东、南、两侧墙基宽2.1米,北侧墙基宽3米。其东南角发现一柱洞(直径0.5米)、一灶址(直径1米),东北角亦发现一柱洞(直径0.5米)、一灶址(直径1米)、一火道(长2.5米、宽0.6米、残存深度0.4米)。

驸马府遗址

驸马府遗址的主体建筑址由三部分组成,即正房高台基础、房前配房、房两偏房。正房台基为长方形石筑高台,台基东两长15.6米、南北宽11.7米、地面距台面的高度1.5米。门道呈斜坡状,位于正房高台南侧偏东,距台基东端3米。门道南北长6.6米、东西宽2.55米、现存高度0.8米。与台面相接,斜坡向下与庭院地面相连。建筑方法与尊号台遗址相似。房内有两个灶、两铺炕。

房西偏房位于正房西侧.南北长7.7米、东西宽3.9-5.3米,呈南宽北窄,残高0.4米。位于正房西端,与正房台基相连。门道位于偏房两侧中间处,南北宽1.8米、东两进深0.75米、高0.09米,其建筑方法基本同于正房。

文物遗存

可移动文物

赫图阿拉故城的遗址出土了大量建筑构件及生活日用品,建筑构件有长砖、方砖、花纹砖、板瓦、简瓦、瓦条、瓦当、滴水、鸱吻等;器皿有绿釉罐、绿釉盆、绿釉盘、青花兔纹碟、青花猴戏碟、青花缠枝花小碗等。

不可移动文物

汗宫大衙门

汗宫大衙门外形呈八角形,重檐攒尖式建筑,是当年努尔哈赤登基称汗、治理国政、研究军机、接纳使臣的地方。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

汗王寝宫

汗王寝宫位于汗宫大衙门东侧,四间建筑,东一间是汗王和大妃的寝室,西三间是汗王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据史料记载,汗王和大妃冬天睡在南炕,夏天睡在北炕,对面炕摆有炕桌、火盆等是汗王吸烟品茶的地方,西间有南北西三面相连的万字炕。

正白旗衙门

正白旗衙门,地处汗宫大衙门东侧高台之上,是一处青砖青瓦硬山式四合院建筑。

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正白旗衙门是正白旗旗主皇太极处理旗内军政事务的办公场所。正白旗衙门内现存正房五间,是赫图阿拉城保存较好的原始建筑。

罕王井

汗王井位于赫图阿拉城内城中部,是城内唯一一口饮水井。井深丈余,井水充盈,俯身可取,清澈见底,清爽甘甜,严冬不封,酷暑清凉。这口井曾养育了八旗子弟兵,被誉为"千军万马饮不干"的汗王井。

塔克世故居

塔克世(努尔哈赤父亲)故居是努尔哈赤的出生地,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努尔哈赤出生于此。整个建筑体现满族民居的特点:"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展示了昔日的满族人日常生活用品,体现了"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大姑娘叼烟袋","满族三大怪"这一纯朴的东北特有的风情。

文庙

文庙又称孔庙,赫图阿拉城内的文庙建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其建筑既保留了传统文庙的风格,又具有女真人的建筑特色,体现了努尔哈赤对孔子的尊崇。

农家院

农家小院原为皇亲国戚喜塔拉氏故居,是努尔哈赤大舅达格督都府邸,始建于后金初年,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虽经历史沧桑,仍遗存满族建筑风格和原来庭院旧貌。

启运书院

后金时期,努尔哈赤在精通蒙、满文化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设堂聘请浙江绍兴人龚正陆及他汉人教师方孝忠、陈国用、陈忠等教其子侄读书。后取名兴京启运书院,启运书院的设立,为满族的统一和清王朝的兴起做出过重大贡献。

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赫图阿拉城内,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是后金国初七大庙之一,是清代第一座关帝庙,是赫图阿拉城现存的主要古建筑群之一。

西大狱

在这所大狱里,曾经只关押过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之后,褚英跟随父亲度过了许多艰难的岁月,由于褚英是长子,又屡立战功,所以努尔哈赤指定褚英为汗位继承人。

显佑宫

显佑宫位于地藏寺西侧,原称为玉皇阁,是清代辽东地区著名的道教宫观,建有龙虎殿、三宫殿、敕建碑、香亭等建筑。整个建筑以道教独特的龙、虎图案为饰,外形古朴典雅,气势辉煌。

努尔哈赤起兵之后,每遇战事或重大活动之前,都要率贝勒大臣等人入宫进香,祈求神灵保佑。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顺治帝敕建碑坐落于三宫殿东侧,宫内植有神树株。

地藏寺

地藏寺堪称大清第一佛寺,是清代辽东地区著名的佛教圣地。清末毁于日俄战争之兵火,1998年恢复原貌。

地藏寺是满族人最早修建的寺院,红火近三百年。每年春天,地藏寺上空都有成群的喜鹊,很多慕名游览赫图阿拉城的游客都要先前往地藏寺去祈福,以求好运。

价值意义

赫图阿拉故城开创了大清建都之制,历来的被视为清王朝的发祥地,满族崛起的摇篮。

赫图阿拉故城,是女真各部"依山作寨"树栅为城的典型实例,也是众多女真山城中至今保存较完整的唯一一座古城遗址。它不仅对研究中国古代筑城之法与建筑发展史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而且对研究女真族发展史与居住史都有重要价值。

保护措施

1998年赫图阿拉城文物管 理所成立后,在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对赫图阿拉城进行发掘论证,在保持历史原貌的前提下,1999年开始对古城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历经三年多的时间,恢复了一大批古建筑。

截至2017年底,新宾县投资1.9亿元,完善赫图阿拉故城、猴石、岗山、和睦等景区基础设施。投资2042万元,完成赫图阿拉故城正白旗衙门维修、清永陵陵寝地面砖恢复等文物保护工程。新宾县另实施赫图阿拉城城墙加固恢复展示工程。

民俗文化

赫图阿拉故城,最具民族风情的是老太太们手中一米多长的老烟袋和"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的满族民居。

添仓节是赫图阿拉故城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每年正月,勤劳的满族人都会用高粱米做一锅米饭。然后用秫秸棍编一匹小马,再将小马放在米饭里,最后一并放进粮仓。在满人看来,马是瑞兽,能够将粮食驮回家。节日当天,不仅会有八旗贵胄身着盛装以古礼祭祖,还会有大型的满族歌舞文艺表演。打舂添仓耍青三场。以艺术歌舞的形式生动再现了添仓的丰富内涵。另外,儿童舞蹈《嘎拉哈》也是会演中的压轴节目。

旅游信息

观光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 拉城

故城门票:成人票60元;6周岁(含6周岁)以下和身高1.3米以下儿童及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票。

开放时间:旺季(4月1日-10月31日)8:00-17:00;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8:00-16:00。

交通信息:从沈阳或抚顺乘坐大客直达新宾永陵镇下车,坐小客约五公里即到。

景区图库

参考来源

  1. 赫图阿拉城掠影, zol论坛,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