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藝苑奇葩---越劇王子趙志剛

趙志剛
出生 1963年1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越劇演員
知名於 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等
知名作品 何文秀、沙漠王子、血染深宮、瘋人院之戀、家、紅樓夢、趙氏孤兒

趙志剛,男,上海市嘉定人。當代越劇表演藝術家,文化部優秀專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杭州市文聯副主席、戲劇家協會主席。

1974年考入上海越劇院學館,初習老生,後工小生

曾任上海市政協第十、十一屆委員,上海越劇院一團團長、副院長、藝術總監。

2010年在杭州成立趙氏工坊,任藝術總監。[1]

目錄

藝術特色

唱腔上,徐玉蘭范瑞娟尹桂芳陸錦花各個流派都學,皆有所成,為各派宗師所讚許。

1982年正式拜尹桂芳為師,繼承並發展了尹派唱腔和表演藝術,深受觀眾喜愛和讚賞,並且贏得了很高的聲譽。[2]

他嗓音圓潤厚實,韻味雋永,行腔流暢,吐字清晰,被行家和觀眾公認為尹派傳人的佼佼者。

主要作品

多年來一直活躍在越劇舞台上,藝術上不斷創新,先後主演過《何文秀》、《浪蕩子》、《沙漠王子》、《血染深宮》、《陸文龍》、《玉鐲冤》、《狀元打更》、《漢文皇后》、《花中君子》、《瘋人院之戀》、《王子復仇記》、《曹植與甄洛》、《楊乃武》、新版《紅樓夢》、《被隔離的春天》、新版《家》、《千古情怨》、《趙氏孤兒》、星雜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成立工坊後排演了《蝶海情僧》、《山水黃公望》、《倩女幽魂》等以及越劇電視劇《沙漠王子》、《兩代怨夢》,所演角色個性均較豐滿。

獲得榮譽

1984年獲上海市青年演員匯演"紅花獎"、江浙滬越劇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一等獎。

1985年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及"上海市青年藝術十佳"。

1986年獲全國越劇中青年演員廣播大獎賽優秀演員獎(名列榜首),同年又獲"新長征突擊手"稱號。

1988年獲全國越劇青年演員電視大選賽最佳演員獎和"上海市青年十大精英"。

1990年在霞飛杯越劇青年演員電視大賽中,被授予"越劇之星"稱號。

1992年榮獲中國第二屆"金唱片獎"和第三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主角獎。

2003年獲第十一屆中國人口文化獎(華東杯)"最佳演員獎"(主演《被隔離的春天》)。

2004年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和第十一屆文華表演獎。

1996年,百家出版社出版了《趙志剛唱腔集 》。灌錄過多張個人演唱CD、專輯及近十盒個人演唱音帶專輯,在國內外擁有一個觀眾群及三個戲迷協會。

主要獎項

第二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榜首

第七屆中國藝術節文華表演獎

第九屆中國戲劇節優秀表演獎

第二屆中國金唱片獎

第三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主角獎

藝術成就

趙志剛師承尹派,有"越劇王子"美譽。

領銜主演了《何文秀》、《浪蕩子》、《沙漠王子》、《血染深宮》《雙槍陸文龍》、《狀元打更》、《瘋人院之戀》、《王子復仇記》、《楊乃武》、新版《紅樓夢》、《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被隔離的春天》、《家》、《千古情怨》、《趙氏孤兒》、《藜齋殘夢》、《蝶海情僧》、《山水黃公望》、《倩女幽魂》、雜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越劇話劇混搭·驚艷版《暗戀桃花源》等三十餘台舞台劇目和越劇電視連續劇《沙漠王子》、《兩代怨夢》、《盤夫索夫》;出演了電影《變臉》、《遊園驚夢》。

出版發行個人音像專輯三十餘種;94年上海百家出版社出版《趙志剛唱腔集》;出訪過美、日、英、法、德、意、澳、埃及朝鮮,並多次赴美國德國日本港澳台地區演出、講學。[3]

活動年表

舞台演出劇目一覽表:

年份 劇目 飾演角色 流派 主要合作演員
1975年 李玉和
1978年 抲豬記 大牛 范派 孫智君
1979年 追魚 張珍 徐派 孫智君
1981年 梁山伯祝英台-樓台會 梁山伯 范派 孫智君
1982年3月 何文秀 何文秀 尹派 連玉燁/應國英/胡敏華/宓豐/史濟華/張國華
1983年1月 讓婚記 周惠積 尹派 許傑/連玉燁/孫智君/胡敏華
1983年6月 玉鐲記 嚴天民 尹派 許傑/孫智君/陳穎
1983年 紅樓夢(越劇電視劇) 馮淵 尹派 吳國蘭/竺菊香
1983年11月 花中君子 李鳳鳴 尹派 呂瑞英/許傑/張秋萍
1984年8月 燕山棋緣 周國能 尹派 孫智君/胡敏華/張承好/范亞生
1985年9月11日 浪蕩子 金育青 尹派 溫沛/孫智君/許傑/史濟華/張國華/胡敏華
1987年5月 陸文龍 陸文龍 尹派 孫智君/史濟華/李璐/張承好
1987年7月 沙漠王子(越劇電視劇) 羅蘭 尹派 周曉芬/許傑/史濟華/宓豐/胡敏華/金美芳
1988年4月 狀元打更 沈文素 尹派 孫智君/史濟華/張國華/方雲
1989年5月 血染深宮 趙構 尹派 許傑/孫智君/胡敏華/史濟華/方雲
1991年6月 瘋人院之戀 魏復生 尹派 張國華/張秋萍/孫智君/胡敏華/華雯
1991年8月 庵堂認母(電視藝術片) 徐元宰 尹派 王文娟
1992年2月 天鵝宴 李世民 尹派 史濟華/呂瑞英/孫智君
1993年9月 喬少爺造橋 喬少爺 尹派 孫智君/張國華/張承好/張秋萍/方雲
1994年8月 王子復仇記 王子 尹派 許傑/史濟華/張國華/孫智君/華怡青張承好
1996年 曹植與甄洛 曹植 尹派 許傑/單仰萍/張承好
1998年5月 楊乃武 楊乃武 尹派 孫智君/張詠梅/袁東/方雲/張承好
1999年1月 兩代怨夢 陸天浪/羅天夢 尹派/范派 孫智君/馬莉莉/梁偉平/朱祝芬
1999年1月 沙漠王子 羅蘭 尹派 孫智君/史濟華/應國英/張國華
2000年2月 紅樓夢 賈寶玉 尹派 方亞芬/陳穎/張秋萍/張詠梅/葛佩玉/應國英
2002年1月 狀元打更 沈文素 尹派 王國陽/孫智君/張承好/楊婷娜/湯榴華
2002年9月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痞子蔡 尹派 陳湜/婁宇健/裘隆/金彩芳/王曉玲[4]
2003年6月 被隔離的春天 齊春輝 尹派 單仰萍/許傑/張承好/ 陳湜/鄧華蔚/張明惠
2003年11月 高覺新 尹派 許傑/單仰萍/孫智君 /陳湜/胡佩娣/應國英
2004年5月 千古情怨 納蘭性德 尹派 方亞芬/許傑/鄧華蔚/顧愛軍/應國英
2005年2月 趙氏孤兒 程嬰 尹派/老生 許傑/何英(/黃鶯)/孫智君
2005年 藜齋殘夢 沙耆 尹派 許傑/趙海英/陳萍/鄞縣越劇團
2006年5月 鏡像紅樓 趙志剛/賈寶玉 尹派
2007年 紅樓夢(全景舞台劇) 賈寶玉 尹派 斯琴高娃/黃豆豆/閆妮/雷恪生/蓋麗麗/徐松子/史可/凱麗/李琦/王慶祥/方青卓/等
2007年 紅樓夢(交響越劇電影) 賈寶玉 尹派 方亞芬/何英/陶慧敏/張詠梅
2008年 梁山伯與祝英台(明星版) 梁山伯 尹派 方亞芬/吳鳳花/王君安/黃美菊/徐銘
2009年 盤夫索夫(明星版) 曾榮 尹派 黃美菊/謝群英/張明惠/樊婷婷/丁小蛙/等
2009年 穆桂英掛帥(明星版) 楊宗保 尹派 許傑/趙海英/張永梅/吳素英/陳輝玲/孫智君
2009年11月 永不消逝的電波(星·雜劇) 李俠 尹派 方亞芬/唐元才/崔光麗/華雯/張輝
2010年3月26日 紅樓夢·焚稿 林黛玉 反串 錢惠麗
2010年6月 暗戀桃花源·驚艷版 老陶 話劇 謝群英/徐銘/黃磊/孫儷
2010年10月 盤夫索夫(越劇數字電影) 曾榮 尹派 張明惠/華渭強/李海明/廖琪瑛
2011年1月 蝶海情僧 真如 尹派 陳曉紅/陳湜/杭州越劇院/寧波小百花越劇團
2011年6月 山水黃公望 黃公望 尹派 陳湜/富陽越劇團團員
2012年6月 倩女幽魂 寧采臣 尹派 陳湜/富陽越劇團團員
2013年6月 舞台姐妹情 邢素梅 老生 徐玉蘭/王文娟/畢春芳/史濟華/許傑等
2013年9月 花好月圓(中秋演唱會) 越劇,滬劇,評彈 陳湜/蕭雅/韓婷婷/黃慧/茅善玉/李軍

媒體訪談

自己的命兒自己算--越劇王子趙志剛早期從藝錄----1994年專訪,摘自《藝苑奇葩》

喜訊從天降

1974年初,上海嘉定縣孔廟。上海越劇院學館在這裡舉行學館招生複試。越劇在十年動亂中已被"四人幫"砸爛。各劇種開始招收學員時,別的劇種可以招50名,唯獨越劇只准招40名。

為了"體現政策"擺擺樣子,袁雪芬等一些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不准登台演出,只讓她們去為學館招生,做做一般工作。

但袁雪芬和徐玉蘭傅全香等還商議了招生初試、複試、辦學習班等幾個程序。

她們在北門外聯二聯二小學目測,發現有一名叫趙志剛的小學生生得眉清目秀、活潑可愛。聽曾任趙志剛數學、音樂、給畫課的教師吳守鶴介紹說:"趙志剛這孩子是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一天,造反派批判師道尊嚴,鬥爭老師。一位老師掛着牌子踏進教室,室內秩序譁然。志剛站起來喊道:'我們是來學習的,不願上課的請出去!'他堅持上好每一節課。他的語文、數學、繪畫、寫字、音樂成績在全校始終是數一數二的。"

初試通過了,還需要到縣城裡複試。這一天,吳老師親自用自行車送志剛到嘉定面試。志剛頭戴一頂軍帽,將準備好的歌曲《接過雷鋒的槍》認真唱了一遍。他唱得那樣從容不迫、輕鬆自如,袁雪芬、徐玉蘭、傅全香都讚許地點了點頭。她們覺得他嗓音不錯,有樂感,對小志剛待人以誠和學習認真的品質也十分喜愛。

複試過後,志剛又集中到越劇院辦了十天學習班。在學習班裡,他認識了張承好許傑孫智君等許多小朋友,又學《龍江頌》的兩個唱段。經過最後一輪考試,叫他回家等候通知。

不料,這一等就是半年,杳無音訊。志剛一想,這一次大概又像上次考舞蹈學校一樣,吃了一隻空心湯糰。

在這之前,他參加過舞校的招考。初試、複試都通過了。最後一關總複試,說他膝關節太高……將他淘汰了。想到兩次名落孫山,不免有些喪氣。不過時間一長,他也將這件事淡忘了。他畢竟還是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嘛!

忽然有一天,父親趙慶元從公社打電話回來,說是有一件好消息讓他猜。志剛東猜西猜都猜錯了。

父親說:"好了,別瞎猜了。告訴你,越劇院學館錄取通知書來了。"志剛一聽差一點要跳起來。

消息傳開,家裡的親友紛紛來賀喜。母親拿出珍藏的一張尹桂芳的劇照送給他。

父親當過小學校長,後來是鄉幹部,他想得更遠。他拉着兒子的手,語重心長地說:"志剛,做人不容易啊。你考進學館更不容易。給你起名志剛,就盼着你有志氣,能剛強地度過人生。你喜歡文藝,如今考進學館,就要學出名堂來。好好學藝,學習的起點是認真。"

藝不驚人誓不休

志剛興高采烈地去市區報到了。

望着遠去的兒子的背影,父親趙慶元陷入了沉思。他和愛人既高興又擔憂。喜的是為國家輸送了人才,擔心的是孩子才11歲,能獨立生活嗎?在繁華的大上海他會變成什麼樣?他們決定勤給孩子寫信、通電話、叮囑他要刻苦學習,切莫荒廢大好時光。

志剛進入越劇院,又遇到了那群在學習班生活過十天的小朋友,大家分外高興。

一開始,不分行當,大家一起練功。然後分成兩組,武功好一點的一個組,差一點的一個組。志剛人生得瘦小,體質較弱,分在差組,專門練小跟頭,如"殭屍"、"爬虎"、"搶背"等等戲曲毯子功和一些基本的戲曲表演各式動作。

說來讓人難以置信,小志剛進越劇院學館之前,與越劇很少接觸。小時候看過一出越劇現代小戲《半籃花生》,也早已淡忘了。但他始終記住爸爸的話,認真練功。學戲練功又苦又累,他卻練得很起勁。

粉碎"四人幫",越劇得解放。學館的孩子也開始分行當練功了。志剛長相併不挺拔瀟灑,唱也一般,使被分配在老生行當里。

在越劇界,一般人重視小生、花旦。學館的學生也都喜歡學小生、花旦。有的學生分配學老生、花臉、小花臉、老旦這些角色,還要鬧情緒。志剛記住爸爸的話,要服從老師的教導,學老生就學老生。

他各種流派都認真地學。袁雪芬老師(袁派)唱腔的柔婉細膩、樸實深刻,徐玉蘭老師(徐派)唱腔的高亢流暢、奔放灑脫,范瑞娟老師(范派)唱腔的淳樸寬厚、穩健大方,都讓他沐浴在美的海洋里。

他特別喜歡老生張桂鳳(張派)老師的唱腔。她的唱腔剛勁挺拔,聲情並茂,咬字有勁、清晰,他學得特別專注,越學越入迷,對他日後扮演小生,大有幫助。

戲曲科班訓練演員,歷來有用成品培養演員的傳統。學館老生組也準備結合越劇《江姐》的排練訓練演員,志剛演反面角色沈養齋,與此同時加強對學生基本功的訓練。小志剛起早摸黑地練功,以備後用。

1978年夏,室外驕陽如火。志剛與同學們起先在室外活動,因為太熱,不久都轉移到室內練小跟頭。

志剛練得渾身出汗,衣服濕得絞得出水。人覺得頭重腳輕。已經中暑了,他也不言語,照樣一個勁地練。毯子功"搶背"是武戲的基本撲跌技術。要求身體向前斜撲,就勢翻滾,以左肩背着地。興許人已經太累了,他幾次做都沒有做好。於是一個人在一旁反反覆覆地練。一個翻滾,忽然感到一陣鑽心的疼痛,站不起來了。

同學趕緊把他扶起來。一檢查,鎖骨骨折,骨頭都突出來了。天氣太熱,不宜上石膏,醫生決定給他上繃帶。為了讓骨頭復位,醫生的腳蹬在板凳上,頂住他的背用力。志剛額頭上冒出豆大的汗,可他一聲不吭,硬挺了過來。

志剛家在郊區,他怕媽媽知道難過,堅持不讓大家通知家裡。他說:"我住在學館裡,休養幾天,不礙事的。"

同學們知道志剛家人口多,經濟也不寬裕,一面買了些水果麥乳精讓他靜心調養,一面幫他瞞着家裡。上了繃帶,不能練功了,志剛每天只能在宿舍的窗口裡看同學們在草地上跌打翻滾。心急火燎,卻又無可奈何。

不久,又傳來了學館學員的喜訊:聰慧好學的花旦孫智君,在1978年青年匯演中榮獲了優秀演員獎。

一石激起千層浪。同班同學的脫穎而出,更激起了志剛思緒翻騰。好不容易盼到傷勢痊癒,志剛像小鳥飛出鳥籠一樣,急急奔回家中,探望雙親。

在父母面前,志剛忍不住傾吐了自己心中的苦悶:學戲太苦,太緊張。真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這個料。別人已經嶄露頭角了,可自己卻折斷了鎖骨,以後能不能搞出名堂?

父親聽了小志剛的訴說,沉默片刻後說,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就必須要吃大苦,耐大勞。你學的是越劇,古代,越國有一個著名的故事: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起先大敗。

越王勾踐遭受重大挫折但並不氣餒,回國後,臥薪嘗膽,刻苦自勵,最後終於打敗吳國,使越國強盛起來。

你現在才吃了一點小苦,受了一點小挫折,就這樣灰心喪氣,怎麼可能將來成大器?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志剛從四五歲時就聽父親講過,今天這次,志剛聽得特別動心,這次探親離開家園轉回學館時,志剛站在小橋邊,望着河兩岸無邊的蘆葦,身着遠處家中的四間平房又看了一眼,默默地說:"放心吧,爸爸媽媽,志剛我不但能堅持學到底,而且藝不驚人誓不休!"

甩掉冷板凳

趙志剛在成名前坐過多年"冷板凳"。眼看別人一個戲接一個戲演,業務水平一天天的提高,而他不但戲排得很少,連在台上開口的機會都不多,常常是看別人排戲。

自入學到1979年初,志剛只參加了一次清唱,學演了一個片段、一出小戲。第一次登台是在上海國棉九廠禮堂。原沒他的演出任務。臨開演時,該出場的同學不知跑到哪兒去了。緊急之中,老師慌忙把站在一旁的趙志剛推上去頂場。

不料,剛唱了兩句就忘詞,急得志剛在台上哭了起來,逗得台下觀眾哈哈大笑。這是志剛第一次登台,儘管失敗了,但卻讓他深深地明白了一個道理:"閒時備,急時用"。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怯場過。

1975年學演《紅燈記》,志剛扮演李玉和。這是他第一次扮演角色,又是A組,學得特別認真,演出效果也不錯,也是第一次嘗到了舞台生涯的樂趣。然而隨之而來的又是二年的冷板凳。

直到1978年,學館排演現代小戲《柯豬記》,機會又來了。此劇劇中有一個叫大牛的角色,屬小生行當。恰巧小生不夠,老生卻還有人空在那裡,就決定從老生中挑一個。趙志剛給挑中了。這個角色的唱腔,是按范(瑞娟)派的唱腔設計的。由於未確定流派之前,志剛什麼派都認真學,唱下來,反映不錯。

《柯豬記》是一出並不起眼的小戲,但這次演出卻讓志剛感到自己可以勝任小生的角色。經過慎重思考,志剛主動要求改學小生,老師和領導通過《柯》劇發現志剛可以在小生方面發展,也就同意他改學小生。這在他的藝術生涯中是具有紀念意義的一次轉折。

然而,改行當之後,在學員中志剛仍是排行老三。偶爾碰到一個角色,也只能擺在C角位置上,往往形同虛設,輪不到他登台亮相。

一次學館排《追魚》,分配角色時志剛是男主角張珍的C角。又是C角。俗話說:"A角不死,B角不上",更何況C角。自尊心、上進心極強的志剛又陷入了苦悶之中。

回家之後沒精打采。父親明白原委之後,幫助他正確認識A角、B角、C角之間的關係,要他聽老師的話,服從組織的安排,告訴他:"爭A角並不難,難的是要拿出拼勁。你條件成熟了,領導上自會讓你挑起這副擔子的。"

父親一席話開了志剛的竅。從此,他更加自覺地刻苦鑽研藝術。C組排戲機會少,A組排戲時,志剛就仔細看,用心記。課後認真揣摩,反覆練習。這個戲的小生要唱徐(玉蘭)派,他就一遍又一遍地聽徐玉蘭老師的演唱錄音,堅持天天吊嗓、練唱。

在人生的道路上,機遇總是會頻頻出現。機遇又一次降臨到志剛的面前。

一天,《追魚》在交通大學禮堂彩排,A角小生突發急性闌尾炎,決定叫志剛頂上去。志剛一口答應。可是過後一想,又有些後怕:因為自開排以來,他還從未與樂隊配過樂,上場會是什麼樣子,簡直不敢想象。演出當天,趕着配了幾個重場戲,僅一遍,晚上就上場了。

當時他心裡一直在打鼓。幸虧平時是有心人,演下來效果尚好。唱腔、身段都獲得老師好評。之後又接連演了幾十場。這一年(1979年)趙志剛被評為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

《追魚》救場演出的成功,讓趙志剛深深懂得了"閒時備,急時用"這一真理。然而,道路是曲折的。接下來,志剛又坐了將近兩年"冷板凳"。

怎麼辦?如何在藝術上取得突破?新的難題又出現在志剛的面前。

一鳴驚人

一天學館放假,志剛偶爾在家裡的收音機中聽到尹桂芳的演唱。尹老師的唱腔是那樣的純樸雋永、委婉纏綿,讓他入迷。那檔"1979年尹桂芳流派演唱會"節目重播時,志剛用自己積蓄的零用錢買了一台錄音機,將它錄了下來。當晚,他一遍又一遍地聽着尹老師與袁雪芬老師對唱的《山河戀·傳信》,久久回味,聽着聽着,他竟情不自禁開始手舞足蹈起來,進入角色。

夜深人靜,萬籟俱寂。委婉優雅的演唱,驚醒了已經入睡的母親。母親見兒子如此痴狂入迷,也興沖沖地從樟木箱底層翻出了有尹桂芳簽名、紙已泛黃的《信陵君》、《哪咤》等戲的劇照、說明書。

哈,原來媽媽是一個"尹迷"。媽媽點點頭,笑着向志剛追憶起她當年迷戀尹派的種種往事:"1962年,我正懷着三個月的你,還和小姐妹們一起看過尹桂芳主演的《盤妻索妻》等好幾齣戲呢!"媽媽的一席話,使志剛突發奇想:原來"隔肚聽音"是我與尹派結下的最早的緣!

從此,志剛更熱衷於對尹派藝術的學習和追求。無論在家裡,在學館裡,還是在往返嘉定與市區的長途汽車上,志剛都如醉如痴地在嘴上、心上念念不離《何文秀》、《盤妻索妻》、《浪蕩子》這些尹派名劇的唱段和唱腔。

一天上午,傅全香興沖沖地跑到越劇院院長辦公室,告訴院長袁雪芬、副院長吳琛:"昨天,在滬西工人文化宮群眾演唱會上,趙志剛唱了越劇各個流派,大受歡迎,尤其是尹派唱段。劇場裡掌聲熱烈極了,一遍又一遍地要他再來一個。

可惜他只學了這麼幾段。"袁雪芬和吳琛覺得這是一件很好的事。男演員學習得到社會公認的流派,不僅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而且能夠為繼承越劇藝術的成果打好基礎。再說,小趙的嗓音條件也適合唱尹派。於是,他們決定有意識地培養志剛向尹派發展。

機會終於降臨。這年國慶,上海電視台舉行"越劇中青年演員電視流派演唱會",越劇院領導決定讓趙志剛參加。此時,尹派唱腔已成為志剛唱腔中的主攻目標。他反覆聽尹老師的錄音,從一個小腔、一個咬字到每一個氣口,都仔細琢磨,一本《尹派唱腔集》隨身帶,已經翻得破損了。

學會後,志剛就找琴師練,然後再把自己唱的錄下來,與老師唱的作比較,逐字逐句糾正自己不正確的地方。

在電視演唱會上,趙志剛一曲《何文秀·桑園訪妻》令觀眾刮目相看獲得廣大電視觀眾交口稱讚,也得到在熒屏前觀賞的尹派創始人尹桂芳的賞識。從此,趙志剛這個名字開始在觀眾中流傳了。

電視演唱會之後,上海電視台的趙慧娟將趙志剛介紹給尹桂芳。尹老師十分喜歡這位清秀而又有點靦腆的小伙子,高興地收下這個徒弟。從此,志剛在各方面得到尹老師的悉心指導,尹家成了他第二個家,從那裡獲得了尹派真傳。

上海越劇院將趙志剛列為重點培養對象,他所在的三團還特地決定為他排演全本《何文秀》。

1982年4月,《何文秀》上演了。這時趙志剛又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上次是尹派一曲,這次是尹派代表作全劇,能成功嗎?志剛真有些忐忑不安。

但領導的期望,袁老師、尹老師的鼓勵,自己的進取心,都給了他無窮的力量。志剛沉着上陣。原先有人擔心新手上場沒有票房。初演時確實上座平平,但後來越演越盛,欲罷不能。

趙志剛在《何文秀》中一出場,可謂滿台生輝。初上場時,他活現出一介書生的春風得意、瀟灑倜儻。喬裝私訪時的一甩袖、一抬步、一眼神、一拖腔,將人物的機警幹練、溫柔繾綣表現得栩栩如生。唱腔委婉深沉、做工牽情動懷,讓人夢魂牽繞,難以忘懷。《何文秀》一劇,趙志剛越演越精,至今已演300餘場,常演不衰。

趙志剛的名字憶與《何文秀》緊緊地連在一起了。

"我還要補課"

1984年,是趙志剛藝術道路上成果豐碩的一年,也是他認真對自己進行反思的一年。9月,在"江浙滬越劇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中,他因被觀眾投了100794張選票而榮獲一等獎。一位學者形容說,在強手如林的大獎賽中,他唱得那樣平靜、厚實、儒雅,"才兩句,半個上海就記住了他的名字:趙志剛。"12月,在上海市青年會演中,他又榮獲"紅花獎"。

榮譽、獎狀、鮮花、請柬,紛至沓來。趙志剛顯然精神準備不足。在"江浙滬越劇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發獎會上,主持者讓他即席講話,他卻手足無措,講不出來。欣喜之餘,隨口說了一句"我這次'撈'到了一等獎"儘管這是一句脫口而出的戲言,然而卻引來了人們議論紛紛。不少觀眾寫信批評:

"趙志剛怎麼這麼沒有修養";"趙志剛講話太沒水平";"趙志剛得了一等獎,卻表了這樣一個態,太讓我們失望了。"

面對指責,趙志剛又一次陷入無限的苦悶之中。起初他並不服氣,覺得自己僅僅脫口而出講了句戲言,就招來這麼多指責,太苛求於人了。

大獎賽以後,父親特地從華亭趕到市區。兒子訴說了心裡的委屈之後,父親將他拉到一個僻靜的地方促膝談心:"志剛,你知道什麼叫戲言?戲言是隨便嬉笑的話。你知道你講話的時候,電視機前聚集了多少觀眾?能在這樣的場合隨便嬉笑嗎?你這句話說明你參加比賽是為了'撈'獎的,得了獎便沾沾自喜。你離觀眾、父母以及培養你的黨和領導對你的要求太遠了."

父親越說越激動,稍停片刻,讓自己稍為平靜一會兒,以繼續說:"志剛,這話確實暴露出你這個太淺薄了。否則,不會說這種話,既然說了更不應抱怨人們的指責。"

越劇院領導也找志剛談話,幫助他分析問題的癥結。領導的話、父親的話使志剛陷入了沉思。不久,他在《文匯報》上發表題為"我還要補課"的文章,檢討自己在發獎大會上的即席講話讓觀眾失望,"這就好像猛擊了我一掌,使我看到了自己的弱點。過去,我認為有戲演就是最大的滿足。

我現在清醒地意識到,對於一個演員來說,政治、文化修養與藝術修養同樣不可忽視。在這次會演中,我更覺得自己還是模仿的東西多,很需要充實、提高。趁現在還來得及,我很想補學各方面的知識。"

時不我待。趙志剛說到做到。他利用一切空隙時間在書的海洋中遨遊,學文化、學歷史、觀摩京、昆、滬、錫、評彈各個藝術門類的表演,從中汲取藝術營養。經過一年多努力,獲得中學文憑,並在短期內攻下音樂關。在各種演唱會上,他演唱的越劇唱段以尹派唱腔為主,雙具陸派、范派韻味,都是由他自己設計的。不久,他又以近7萬票的高分,奪得"上海青年藝術十佳"桂冠。

師恩難忘

在趙志剛成長的道路上,有眾多老師灑下辛勤的汗水,尹桂芳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1982年,趙志剛首演尹派名劇《何文秀》時,半身不遂的尹老師親臨排練場輔導,使他深受教益。1985年小趙排演尹派另一名劇《浪蕩子》,尹老師將珍藏多年的《芳華劇刊》中有關資料找出來讓小趙看,給他逐段說戲,甚至陪他排練到深夜。

一天晚上,風雨交加,排練場上燈火通明。趙志剛在緊張地排練。尹老師本來今晚要來親臨指導,她因半身不遂,平時要人推着輪椅才能來到這裡。今晚大風大雨怎麼來呢?誰知9點半的時候,外面響起車鈴聲。

小趙開門一看,狂風暴雨中,尹老師撐着傘,坐在自行車上,由她另一個學生推着車子而來。只見尹老師全身濕透,大家忙將她扶下車來。此情此景,一股暖流湧上心頭,趙志剛的眼睛濕潤了。

尹老師擦了擦身上的雨水,立即耐心地給小趙說戲。她一遍又一遍地作示範,要求每一個形體動作都要體現出藝術的美。她點撥小趙處處從生活出發,從生活中汲取營養。《浪蕩子》"嘆鐘點"唱段中一段回憶小家庭生活的戲:"曾記得有了一個小天使,我是滿臉春風做爸爸,她呀呀學語逗人笑,軟軟走路腳步歪……"尹老師說,表演這段戲的時候,孩子好像就在眼前,只有這樣,才能演出感情。

對於唱腔設計尹老師更為關注,希望小趙不要照搬"尹派模式",要敢於"豁出去",不要吃"現成飯",要根據人物所處的規定情境大膽地變。學流派要發展流派,流派要流才會有生命力。

《浪蕩子》一劇中的名曲"嘆鐘點",原來尹老師唱時有100多句清板,當時聽了很夠味。小趙考慮到青年觀眾審美觀念的變化,與導演李家耀商議,增加了音樂,只在重點部分用清板,受到尹老師充分肯定。在尹老師和李導演的幫助下,重演《浪蕩子》獲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功。

李家耀深情的對小趙說:"我祝賀你,你在藝術天地中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你不再是演行當,而懂得了塑造人物。"小趙心領神會地說:"我剛剛起步……"

引導趙志剛成長的另一群老師是數以千萬計的觀眾,尤其是那些坦誠指出他不足的觀眾。

一天,趙志剛收到一對年逾古稀的退休工人寫給他的一封長信。信中除充分肯定他的精彩表演和美妙唱腔外,又語重心長地指出:"近來在各種報刊上看到時有對你的一片表揚之聲,我們深深感到對一位剛脫穎而出的年輕的青年藝術家不應完全聽到一片頌揚捧場之聲,這對你來說並不是一種鼓勵,相反很可能造成你的驕傲而阻礙了對藝術的深造。

這決不是對你潑冷水或有意挑剔,完全是出於至誠的愛護和衷心的祈望,請原諒我們的直言……你的唱腔宗令師尹桂芳同志已到惟妙惟肖的程度,但宗尹派並不等於唱得和老師一樣就到頂了,從前輩處獲得養料再進行刻苦鑽研,才能達到造化境地。

有關你的做功我們覺得還不夠,扮演任何角色必須把他的全過程認識清楚,而對這一角色的氣質、個性、以及不同時期的內心世界和動態都要細緻地表達出來,而且要求動作和唱詞、眼神等全部融會貫通,有關這一點要很好地向令師尹桂芳同志學習……"

捧讀這封長信,趙志剛覺得猶如摸着了兩顆滾燙滾燙的心。他認真而熱情地給這對老夫婦回了信,附上兩張戲票,請他們觀看並指正,並和這對老觀眾結成了忘年之交。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1986年,是趙志剛藝術生涯中又一個捷報頻傳的好年頭。5月,上海越劇院組成赴港演出團,帶去《何文秀》、《花中君子》、《盤妻索妻》三台戲。這是趙志剛第二次赴港演出,又一次獲得盛譽。9月,在全國越劇中青年演員廣播大獎賽中,他榮獲優秀演員一等獎。

獲獎的10個演員中只有趙志剛一個男的。一位記者不無感慨地說"越劇本是女子的世界。但在這個世界裡,卻被 一個男演員奪了第一名。真是不可思議啊!"

初冬,又一件喜事接踵而至。北京城晴空萬里,越劇院赴京演出,《何文秀》又轟動京都。

一天,趙志剛一行13人在袁雪芬老院長的率領下,應鄧穎超媽媽的邀請,進中南海做客。汽車緩緩地在一個小花園中行駛,兩旁樹木木茂盛,景色雅致。

82歲高齡的鄧媽媽健朗地向趙志剛等走來。老院長將趙志剛、陳穎華怡青方亞芬張國華等一一介紹給鄧媽媽。鄧媽媽認真地聽了趙志剛等的清唱,邊聽邊鼓掌。她笑着說:"我是你們的老觀眾,老朋友了。"

看着趙志剛他們一批風華正茂的年輕人,鄧媽媽說:"青年人要有朝氣,我看見青年人越多越高興。你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尊重老師,要'青出於藍勝於藍',要超過你們的老師,只有後輩超越前人,事業才能興旺發達呀!"對越劇男女合演,鄧媽媽也很關心。她說:"男女合演是周總理提倡的,要紮實地搞,但女子越劇也有廣大的觀眾……"

時間過得飛快,要告別了,趙志剛一行還戀戀不捨。為了留下之美好的時刻,鄧媽媽招呼大家一起合影。這張合影照,趙志剛一直珍藏着。"要努力學習,尊重老師,要'青出於藍勝於藍'",鄧媽媽的聲音久久迴響在小趙的耳邊,激勵他去攀登一個又一個藝術高峰。

上下求索,尋求超越

在當代所有傳媒中,電視是最有力的傳播手段。

1987年8月,上海電視台將尹派名劇《沙漠王子》拍成四集越劇連續劇。由趙志剛主演羅蘭王子。為了拍好王子,趙志剛克服了怕馬的心理,在很短的時間裡學會了騎馬。在拍攝羅蘭王子千里跋涉聯絡各部落準備反攻的場景時,他頭頂烈日,在滾燙的沙漠裡一步一陷地行走,付出了艱巨的勞動。

"算命"是尹派名劇《沙漠王子》中的核心唱段,共有68句。趙志剛經過反覆揣摩,用情緒變化駕馭節奏,跌宕起伏,過渡自然,悲喜交織,同時又很好地傳達出主人公悲涼淒切的心境。《沙漠王子》在全國播映之後,趙志剛又一次同靡全國越劇觀眾,並被人為譽為"越劇王子"。

盛譽之下,趙志剛從不敢懈怠,他始終不斷地在藝術的道路上辛勤求索,尋求不斷的超越,努力開拓戲路,在尹派唱腔的基礎上力求發展。

像沙漠王子在沙漠中行進一樣,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在跋涉,從單純的"模仿"走向逐步的創造。排《陸文龍》,他嘗試武戲文唱,創造氣宇軒昂具有陽剛之美的少年英雄;演《浪蕩子》,他想通過著名話劇導演李家耀的點撥,提高塑造人物的能力。

1989年結婚之後,趙志剛在藝術上更加勤勉,更加奮發圖進。結婚4年,夫婦倆接連主演《血染深宮》、《瘋人院之戀》、《天鵝宴》、《喬少爺造橋》4台大戲。在悲劇、喜劇、古裝戲、現代戲各種類型的劇目中上下求索。

趙志剛婚後主演的第一個大戲是新編歷史劇《血染深宮》。在這個戲中,趙志剛十分成功地創造了年青皇帝趙構這一角色,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內心複雜、內涵豐富的帝王形象。在唱腔上,趙志剛一方面繼承尹派,唱得有情有致、韻味濃郁,同時在唱做念諸方面均有明顯的突破。扮演趙構的成功,是趙志剛走向成熟的一個新起點。

《血染深宮》參加中國藝術節(華東片)展演時,獲得上海藝術節優秀成果獎。然而在1989年上海市白玉蘭獎中卻榜上無名。許多專家、觀眾發問:"趙志剛怎麼沒評上白玉蘭?"對此憤憤不平。但趙志剛並不氣餒。他從專家、觀眾對《血染深宮》的喜愛中獲得了極大的欣慰。不久又投入大型現代劇《瘋人院之戀》的藝術創造之中。

《瘋人院之戀》的題材最初來自編劇李莉身趙志剛講敘的浙江上虞的一個個體精神病醫生的動人故事。

趙志剛聽得動了感情,讓李莉儘快寫出劇本。劇本寫出之後,趙志剛一方面為感人的劇情深深吸引,一方面又有些擔心。因為演當代題材的現代戲對他來說又是生平第一次,能否演好他着實有些擔心。

在研讀一至四稿劇本之後,他產即來到上海、上虞等地精神病醫院,和醫生、病人一起,體驗劇中人物的生活環境,漸漸地對精神病醫生的職業有了體會,對精神病人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這些來自現實生活的感受,日後他都在演出中,通過人物的一舉一動,生動細緻地體現了出來。

在唱腔上,趙志剛和唱腔設計者一起在尹派唱腔的基礎上進行探索,既發揮尹派唱腔的特色和精華,又根據人物的不同場景和個性設計了新腔,將婺劇三五七曲調融進了劇中,最後一場戲中,落腔和中間小調的起調都富於變化。

劇中,他還反串范派,讓他的妻子孫智君客串了傅派,引起了觀眾的極大興趣。

第六場,趙志剛扮演的鄉村醫生魏復生對戀人施夢傾訴情由,暢抒心懷,大段的唱腔,唱得絲絲入扣,句句入耳,將魏復生的肺腑之言和內心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動情動聽,贏得觀眾陣陣掌聲。在戲劇演出市場尚未擺脫不景氣狀況的今天,第一輪演出上座率即達90%以上,大出編導演意料之外。

1992年3月月,趙志剛富於成果的創造性勞動終於實至名歸,榮獲上海市第三屆"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主角獎。

走向世界舞台

1994年夏天的上海人民,遇上的是一個百年未遇的酷暑,連續17天,氣溫在37℃以上。一場新的藝術超越的戰鬥就在這樣的天氣里打響。在上海越劇院排練廳,趙志剛和他的夥伴們正在揮汗如雨,全神貫注排練古裝悲劇《王子復仇記 》,這是根據莎翁名劇改編的"中國化"劇目。

上海越劇院明月劇團排演此劇的目的想為越劇男女合演拓展表演天地,趙志剛則想通過此劇的演出實現藝術上的自我超越,與夥伴們一起在即將舉行的'94上海國際莎士比亞戲劇節上譜寫藝術生命史上新的一頁。

此劇由趙志剛主演王子(即莎翁原作中的哈母雷特),扮演王子好友的許傑、扮演雷將軍的張承好,扮演王子戀人的華怡青都是他學館時代的同班同學。最有趣的是,常在舞台上扮演他的情人的孫智君,這次扮演的是王子的母親王后。孫智君笑着對人說:"做趙志剛的娘",還是第一次……

趙志剛的戲最重,他排得汗流浹背。排練場的椅子上搭着一件汗衫。他兩件汗衫換着穿,一件濕透了,擰乾,再穿。一個上午就要換三次,中暑了也不休息。從6月2日開排起,趙志剛天天早上7時就到越劇院,向四川請來的技導余琛副教授學習扇子功、水袖和身段,天天排到五、六點,有時還加班。有一晚排比武戲,一直搞到10點多,人就像從水裡撈了來似的。

全劇組也勁頭十足,群策群力,積極出謀劃策,共同為振興越劇奮力拚搏。

演莎翁的戲本來就很難,越劇演莎劇更難。但趙志剛迎難而上,排演之前日以繼夜閱讀了大量有關莎劇的資料,虛心向莎學專家請教,觀摩有關莎劇的錄像,不斷地充實自己。排《王子復仇記》,他猶如進了一座學習、研究莎士比亞的大學校。他深感莎士比亞是一個大海,在這個海洋里遨遊,可以汲取無窮的智慧和力量。

為了使《王》劇的演出精益求精,越劇院領導決定在8月上旬先試驗演出10場,廣泛聽取專家、觀眾意見。越劇院領導還與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聯合召開《王》劇學術座談會。與會專家對試驗演出的《王》劇作了充分的肯定。著名莎學家、"中莎會"副會長方平說:"對演得很有朝氣,讓人對越劇刮目相看;成功地借鑑了話劇、京劇、川劇的一些表現手法,唱腔優美,很有表現力。越劇院能擁有趙志剛這樣的優秀演員,真值得自豪。"

著名莎劇導演藝術家胡導教授認為趙志剛在藝術上有了明顯的突破,超越了他原先創造的沙漠王子形象,為越劇男女合演開拓了新路。觀眾從這個戲中所獲得的審美愉悅是女子越劇不可能達到的。莎學專家還對演出如何進一步加工提高提出了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趙志剛帶病出席了這次座談會,他從在座莎學專家和《王》劇藝術顧問袁雪芬老師的發言中受到了極大的教益和鼓舞。

座談會之後,趙志剛立即與同伴們一起又投入了緊張的加工修改工作之中。劇本作了小的修改,服裝、化裝、布景根據專家和觀眾的意見又作了進一步的加工和調整。

9月23日,《王子復仇記》正式向參加莎劇節的中外莎學專家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獻演。劇場裡氣氛異常熱烈,觀眾的鼓掌聲、喝彩聲此起彼伏。多年不進劇場的老太太、老伯伯湧進了劇場。休息大廳里,戲迷們獻上了幾十個花籃,排了滿滿兩行。

舞台上的趙志剛一掃他過去扮演人物的溫柔文雅的書卷氣,而代之以昂揚的英武之氣。"試探"一場,表演著名的"生存還是死亡"這一長達170字的獨白,趙志剛借鑑了京劇、川劇的扇子功,配以吟唱、起調等手段,將人物悲憤的心情和裝瘋後靈魂的搏鬥演得入木三分。

扇子的一收一撒,一舉一放,不僅將人物變化的內心細膩活動外化,而且具有雕塑感和陽剛之氣。觀眾看了禁不住為他的新創造喝彩叫好。散戲後,不少戲迷等在劇場出口處向趙志剛表示祝賀,有的要他簽名留念。演出實踐已經充分證明,觀眾顯然樂意接受這齣"越劇化"的莎翁名劇。

9月25日上午,趙志剛還應邀登上'94上海國際莎劇節學術研討會的講壇,作了題為"我的自我超越--我扮演王子的一點體會"的重點發言。坐在下面的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莎學專家,他們對趙志剛的發言表現出絕大的興趣。

應與會代表的邀請,趙志剛還將"試探"一場作了素裝表演,獲得了與會者熱烈的掌聲。來自北京的著名莎學家、原寧波大學副校長裘克安教授當場起立與他熱烈握手,嗆創造王子的成功,並將自己的新作《莎士比亞年譜》(英漢對照)贈送給他。

裘先生原來對戲曲編演莎劇有保留意見,生怕有損莎劇的藝術價值。這次看了越劇《王子復仇記》大開眼界,興奮異常。他連夜寫出劇評《贊越劇<王子復仇記>》,讚揚此劇"很成功,布景、燈光、服裝都特別光彩奪目。演員個個稱職,十分認真,特別是趙志剛這個英俊少年和華怡青這純樸可愛的少女,兩個角色尤為突出,在他們的舞台生活中是重要的前進的一步。認為這次演出"大有助於中國廣大觀眾對莎士比亞筆下複雜情節的理解和接受"、"再一次向上海越劇院明月劇團表示誠摯的祝賀。"這篇劇評立即在"莎劇節"第四期簡報上發表。

趙志剛看到這份簡報,一股暖流湧上心頭,深深為前輩莎學家的熱忱勉勵而感動。

越劇《王子復仇記》的演出,將趙志剛引上了世界舞台,引起了海外的廣泛關注。香港台灣的報紙大量報道了《王》劇的演出。美國紐約州美華藝術協會授予他亞洲最傑出藝人獎。亞特蘭大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心將邀請他出訪美國。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大學著名戲劇專家埃爾塞·克利夫蘭教授看了《王》劇的演出讚不絕口,主動與趙志剛聯繫,準備邀請《王》劇赴美演出。

藝無止境。"超越還是停滯?"這是趙志剛經常深思的一個問題。經過反覆醞釀,他決定在自己從藝20周年之際進行一次回顧和展望,進一步總結得失,明確前進的方向。《王子復仇記》的成功演出為他走向世界舞台鋪開了一條大道,他將沿着這條大道譜寫藝術生命史上嶄新的一頁。

創新

身兼演員、製作人、上海越劇院一團團長三職,趙志剛三年之內推出六部男女合演的大戲,從網絡題材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到悲劇《趙氏孤兒》,從現實題材《被隔離的春天》到經典名著《家 》,儘管並非每部作品都盡善盡美,但趙志剛一直沒有放棄尋找適合男女合演的題材。

他說他並非追求一種"讓女人做男人配角"的純粹的"陽剛越劇",更多意義上是在越劇本體上尋求一種剛柔並濟的感覺。"作為一個男演員,如果一味地在女小生的範疇里模仿女演員,那頂多也只是尹桂芳第二。"

曾經一度,趙志剛生活在女子越劇的陰影之中,他痛苦、掙扎,卻始終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更找不到男女合演的適合題材。

比較是不可避免的。越劇界有"茅威濤的表演,趙志剛的唱"之說。80年代,趙志剛的尹派唱工在新一代中自為翹楚。由於是男性,中音區尤為淳厚穩定。但是有時候卻未能很好地表現出細膩的情感起伏。

也因為他是男子,因而難以表現出那種靈秀通透的風采,而且年齡對嗓音和形象的影響,相對於女小生而言,委實過於巨大了。《紅樓》、《梁祝》、《何文秀》、《盤妻索妻》……趙志剛差點成為永遠"停留在女子越劇範疇之內的第一男小生"。

1991年6月,喜歡創新的趙志剛"遭遇"了《瘋人院之戀》。這部現代戲可以看作是趙志剛試圖創造越劇新流派--趙派的發端。自此以後,趙志剛每排新戲,必定會根據劇情創造出幾段"趙派"新腔。此舉正好博得了當時越劇迷們希望青年演員不但要模仿得像,更要有個性的審美需求。

從此以後,每當新腔出來以後,趙迷們就會很快地學唱。點播率居高不下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差不多成了眾多越劇比賽中男青年必選的參賽曲目,更有還有不少樂迷乾脆將趙志剛的唱腔做成卡拉OK伴奏帶,隨時隨地"想唱就唱"。

一位長期和趙志剛合作的戲曲人感慨:如今的絕大多數青年演員,自己不會組織唱腔,有的甚至不識譜,作曲寫好唱腔,要用錄音機錄下來,然後一遍一遍地讓演員跟着錄音機學唱,這些演員的唱腔是聽會的。

趙志剛卻不一樣。他不僅識記譜能力強,而且自己組織唱腔的能力也很強。作曲或者唱腔設計者寫好的唱腔拿到趙志剛手上,他總要根據自己對人物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潤腔特點進行適當的修飾、調整甚至推倒重新設計。

"前輩的輝煌是源於她們不斷的創新,為什麼我就不可以創立自己的流派呢?只有大家都朝着這樣的目標努力,流派才會更豐富,越劇這個劇種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

試驗

東錢湖畔,老樟樹前。一縷秋風浮雲散,一段往事怎如煙?說也斷腸,唱也淚漣。夕照沙村孤影遠,月落藜齋殘夢偏……

"藜齋"是寧波籍天才畫家沙耆的故居。沙耆曾師從徐悲鴻,後赴比利時國立皇家美術學院留學並獲金質獎章,曾與畢加索等名畫家一同參加展覽,他的傑作《吹笛女》被比利時皇后伊麗莎白收藏。

在異國他鄉功成名就的沙耆還與他國公主發生過一段跨國戀情,後半生在瘋癲中度過。2005年2月,這位被譽為"中國凡·高"的美術大師在上海病逝。

沙耆70%的作品被台灣富商收藏,他在"藜齋"牆上、門板上的塗鴉也都被人高價購走。作為一部講述沙耆傳奇一生的新編越劇,《藜齋殘夢 》別出心裁地在劇中創造了一個"心魔"形象。

媒體大多把注意力放在越劇舞台上第一次出現人體模特,實際上,這齣戲的編劇之一張勇是一位地道的越劇迷,這是她為心中的偶像趙志剛奉獻的處女作。以往的越劇對於人物的心理描寫總是用大段的唱段來表現,而這部戲卻用了話劇的手法來體現人物的心理活動。

劇中多次出現的"心魔"形象引起了老年觀眾的頗多非議,他們認為那已經就不是越劇了--演員在詮釋心理矛盾的時候,總是比較有激情,也比較容易產生膾炙人口的好唱段,比如《嘆鐘點》、《三蓋衣》、《胭脂·尋思》等等,而越劇表現手法也無非唱念做打,現代戲在"做"這一環節因為服裝的限制已經有所欠缺了,再削減"唱"的運用,簡直是得不償失。

觀眾的非議卻沒有動搖趙志剛創新越劇的決心。在《藜齋殘夢》上演之前,他已經推出了一部更具爭議的新作《趙氏孤兒》。演出完畢,叫好的和大罵的幾乎呈分庭抗禮之勢,趙志剛仍然自信地認為這是一部對越劇革命性的作品。

"這些年來,我嘗試過很多,從《第一次親密接觸》到《家》到《趙氏孤兒》,我一直在尋找一條最適合男女合演越劇的路,比方說《第一次親密接觸》,我不能說我很喜歡這個戲,這個戲存在非常多的不足,但是有一個事實你必須承認,那就是這部戲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去關注越劇,這就說明它的歷史使命完成了。

"《趙氏孤兒》是一部'男人的越劇',不像以往越劇中的才子佳人戲,儘是你情我儂,而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以往越劇太唯美,缺少震撼力和力度,在《趙氏孤兒》里,我找到了這些東西。

拋開顧慮的趙志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更為"叛逆"的試驗戲劇創作之中。他坦承自己已經走得太快了。但在危險和機遇並存的戲劇環境中,他的探索、他的創造無疑是戲曲危機中尋求突破的一個信號。

期待

多年以前,趙志剛沉浸在"越劇王子"的青春情境中。多年以後,邁入不惑之年的越劇王子突然發現青春不再。戲曲氣候不景氣,藝術體制不健全,越劇觀眾老齡化,劇目題材單一性……

"當年越劇下鄉,歡呼雀躍者眾;而今除我們團?上海越劇團 和浙江小百花等少數幾個團,地方上越劇團日子實在艱辛,我親眼見過他們為占領農村市場,在大冬天裡衣衫單薄地露天演出,這一切,只是為了生存。我看着辛酸。而我們團雖算情況良好,也不過混着個吃不飽、餓不死的狀態。

最令我困惑的是,越劇男演員的數量在逐年遞減,越劇男女合演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危機。如今中國戲曲中最最困難的崑曲尚且還有六個團,而我們男女合演越劇的就只剩下兩個團,就是我們團和浙江越劇團,處境真是不堪設想。

人說越劇男演員只有這麼幾個下場:一是管道具;二是轉行政工作;混得最不堪的,就只有為劇團看門房了。難怪有人戲稱我、許傑、張承好三人是:昔日的男女合演'三劍客',如今成了'越劇孤兒'。我們這些越劇男人,別無選擇,唯有自尋出路。"

趙志剛開始嘗試當製作人。選自己喜歡的題材,考慮自己覺得合適的演員和豪華強大的製作班子。"只有這樣,才能讓我自己覺得有可能把越劇推得跟都市文化近一些,越劇需要精雕細琢,而不只限於原來的那些模式。"

"搞《趙氏孤兒》這個戲,我不光扮演程嬰一個角色,還得扮演另外兩種角色:擔負越劇男女合演改革重任的上海越劇院一團團長,經營《趙氏孤兒》一劇市場運作的製作人。老實說,舞台上附體為程嬰,其悲情人生、慘烈心路已經讓我喘不過氣來了,其他兩種角色更讓我疲憊不堪。這麼多日子下來,我想說的是:我很累,但很幸福;我很苦,但很驕傲。"

作為一個越劇人,趙志剛始終認為越劇還很年輕。他說,在短短100年的時間裡,越劇就已經發展成為僅次於京劇的第二大劇種,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緣於幾代越劇人的不斷創新發展。

"越劇要發展,應該在保留經典的基礎上堅持兩條腿走路,並走向多元化。女子越劇可以往陰柔、愛情這方面靠,而男女合演的越劇則可以多演一些現代劇、歷史劇、外國劇。"

人物寫真

視頻

1、趙志剛和前妻《洞房》當時好恩愛

2、趙志剛攜妻唱《祭夫》真好聽

3、趙志剛《盤妻索妻·洞房》尹派陶醉

參考資料

  1. 趙志剛陳湜領銜!尹呂版沉浸式越劇《紅樓夢》將演,上海熱線,2019/11/01
  2. 四大尹派傳人 攜手紀念恩師,新浪影音娛樂網,2007年01月05日
  3. 虎子 的個人主頁,老小孩,2011年09月10號
  4. 趙志剛陳湜女兒 揭秘兩人現在幹嗎,美女娛樂網,201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