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那曲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那曲縣

外文名;Nagqu County

行政區類別;縣

所屬地區;中國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

下轄地區;3鎮、9鄉

政府駐地;那曲鎮

電話區號;0896

郵政區碼;852000

地理位置;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間

面積;1.6萬平方公里

人口;14萬人(2016年)

方言;藏語

氣候條件;高原氣候

著名景點;麥莫溶洞

機場;那曲機場(在建)

火車站;那曲站

車牌代碼;藏E

特產;氂牛、酥油、干肉

那曲,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西藏北部,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怒江拉薩河易貢藏布等大江大河的源頭。

截至2020年6月,那曲市下轄1個區、10個縣,總面積43萬平方千米,

市政府駐色尼區浙江西路3號。

截至2020年11月,那曲市常住人口50.48萬人。

那曲市是西藏的「北大門」,全國五大牧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素有「江河源」「中華水塔」的榮譽。總體上屬欠發達、落後地區。

地處西藏北部的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山脈之間。中部屬高原丘陵地形,西北部海拔較高,北部屬唐古拉山區域,東部屬高原山地,南部屬藏北高原與藏東高山峽谷交匯地帶。

那曲市屬亞寒帶氣候區。高寒缺氧,晝夜溫差大,多大風天氣。境內主要河流是那曲河貢曲河莫曲河菜油河勞曲河等,較大的湖泊有達孜錯、錯鄂、乃日崩錯、錯木如錯和夯錯等。

2020年,那曲市地區生產總值171.4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08億元。[1]

目錄

建置沿革

距今大約1-5萬年,那曲地區屬象雄政權。

7世紀前後,那曲地區的東部歸屬蘇毗部落。後來,吐蕃部落統一全藏,建立吐蕃王朝,藏北被納入其統治。

宋朝,那曲和羊八井、幫倉(今當惹湖和昂則湖一帶)、朗如(今班戈縣一帶)被稱作北方四部落。

元至元六年(1269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官員在青海到薩斯加主要驛道設置驛站,其中在前藏設置驛站7所,驛道穿越今那曲的巴青、索縣、比如、那曲及當雄一帶,並派蒙古軍士屯駐藏北,以後形成霍爾三十九族的藏北蒙古人勢力。

17世紀至18世紀初,屬和碩特蒙古政權,並在騰格里湖(納木錯)駐紮蒙古騎兵震懾全藏。

清雍正三年(1725年),清政府設青海辦事大臣,委任第十二代「霍爾王」赤加吉欽總管三十九族,直屬理藩院夷情衙門。雍正六年(1728年),清廷在拉薩設駐藏大臣辦事衙門。雍正九年(1731年),勘定青藏地界,古拉山脈南北兩麓諸部落,分歸駐藏大臣和青海辦事大臣管轄,三十九族劃歸駐藏大臣直管。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那曲建立坎囊宗,並隸屬新建的西藏地方政府噶廈管轄。

民國五年(1916年),噶廈在霍爾地區設置總管,即「霍爾基」。藏曆水馬年(1942年),噶廈地方政府設立絳恰基巧,管轄藏北牧區和拉薩以北的14個宗,那曲宗即為其中之一。

1950年10月,昌都地區和那曲地區東部解放。

1951年3月,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宣告成立,原屬噶廈絳曲基巧的聶榮宗、索宗、巴青宗、比如宗、拉日宗、尺牘宗、色扎宗、丁青宗隸屬該委員會第一辦事處(駐丁青),那曲的中部和西部地區仍由噶廈絳曲基巧管理。

1953年1月,中國共產黨西藏工作委員會黑河分工委成立。

1956年10月9日,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設立黑河基巧辦事處。那曲宗隸屬那曲基巧辦事處管轄。

1959年,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對藏北的行政區劃作出重大調整,黑河基巧辦事處下轄九個縣。10月,籌委會決定撤銷各地基巧辦事處,設立行政公署。

1960年1月,國務院批准「黑河地區」改名「那曲地區」。2月,黑河專員行政公署成立。

1965年,更名為那曲行署。

1970年,那曲專區改稱那曲地區,那曲縣由那曲地區管轄。

1985年,國務院批准成立尼瑪縣。

2012年11月,國務院批准設立雙湖縣。

2017年10月,撤銷那曲地區和那曲縣,設立地級那曲市和色尼區。

行政區劃

2012年11月15日,設立雙湖縣,將尼瑪縣措折羅瑪鎮、協德鄉、雅曲鄉、嘎措鄉、措折強瑪鄉、多瑪鄉、巴嶺鄉劃歸雙湖縣管轄,雙湖縣人民政府駐多瑪鄉索嘎南路9號。雙湖縣由那曲地區管轄。

截至2020年6月,那曲市下轄1個市轄區、10個縣:色尼區、嘉黎縣、比如縣、聶榮縣、安多縣、申扎縣、索縣、班戈縣、巴青縣、尼瑪縣、雙湖縣。

共89個鄉,25個鎮,1283個村(居)。

那曲市政府駐色尼區浙江西路3號。

那曲市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青藏高原腹地,北與青海省接壤,西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毗鄰。東鄰昌都市,南接拉薩市、日喀則市、林芝市,西與阿里地區相連。介於東經83°55′-95°5′、北緯29°55′-36°30′之間。

東西長1156千米,南北寬760千米,那曲市總面積43萬平方千米。

地質地貌

那曲市地處西藏北部的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山脈之間。中部屬高原丘陵地形,多山,但坡度較為平緩,大多數山呈渾圓狀。西北部海拔較高,由於地處念青唐古拉山脈的分支山脈或余脈,山峰較多,地勢險峻,高差顯著,海拔高度均在5500米以上,最高的桑頂康桑山,海拔約6500米。

那曲市北部屬唐古拉山區域,系典型的高原山川地形,呈不規則橢圓形。唐古拉山脈呈屋脊狀,橫臥其間,地勢中部高,南北低,西高東低,由中部的6600米,逐步下降到北部的4700米、南部的4500米,平均海拔5200米以上。這一地區的山脈由東向西延,主要有唐古拉山脈、托爾久(小唐古拉)山脈,桑卡崗(申格里貢山)山脈。

那曲市東部屬高原山地,海拔在3800-4500米之間,平均海拔約4100米,地勢呈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狀,海拔漸次降低。該地區西部海拔4400多米,多低山丘陵;東部海拔3,800多米,多高山峻岭。因地形較為複雜,區域內除少量地方有部分高山草原外,其餘均高山突兀,山勢險峻,高山與高山之間形成深深的峽谷,谷底與山頂之間的高差多在1000米以上。

那曲市南部屬藏北高原與藏東高山峽谷交匯地帶,部分地區海拔在5000米以上,屬高原丘陵;部分地區高山突兀,山勢陡峻,高山與高山間形成狹長的深谷;在鄰近林芝地區的地方,海拔高度急劇下降,海拔僅有3000米,分布有較大塊的谷地平原。

氣候

那曲市屬亞寒帶氣候區,海拔較高,海拔較高,熱量不足,氣候嚴寒乾旱,其含氧量僅為海平面的一半。

藏北高原是西藏氣候條件最惡劣的地區之一,是典型的亞寒帶氣候區。高寒缺氧,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多大風天氣,年平均氣溫為-0.9℃至-3.3℃,年相對濕度為48-51%,年均降雨量僅在100-200毫米之間,年日照時數為2852.6-2881.7小時,全年氣候乾冷,無絕對無霜期。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藏北的乾旱颳風期,一旦下雪就很容易成為雪災,這期間氣候乾燥,溫度低下,缺氧風沙大,延續時間又長。5至9月相對溫暖,是草原的黃金季節,氣候溫和,風平日麗,降雨量占全年的80%,綠色植物生長期全年約為一百天左右,全部集中在這個季節。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藏北的乾旱颳風期,期間氣候乾燥,溫度低下,缺氧風沙大,延續時間長。5至9月,相對溫暖,氣候溫和,風平日麗,降雨量占全年的80%,綠色植物生長期全年約為一百天左右。

水文

那曲市境內主要河流是那曲河、貢曲河、莫曲河、菜油河和勞曲河等,均屬那曲河的重要支流,許多季節性小河和山溪匯入那曲河或流入境內湖泊之中。河水徑流總量約440萬立方米。較大的湖泊有達孜錯、錯鄂、乃日崩錯、錯木如錯和夯錯等(「錯」藏語意為湖泊),除了乃日崩錯是鹹水湖之外,其餘均為淡水湖。

長江、怒江都發源於那曲市,那曲境內匯入這兩條江的支流20多條,匯入內陸湖泊及雅魯藏布江的大小支流30多條,其他季節性河流不計其數。另外,那曲還分布着高原四大名湖之一的納木錯,西藏三大雍湖之一的當惹雍湖,湖泊星羅棋布,數量3000多個。

生物資源

那曲市森林面積22萬公頃,活立木蓄積1000萬立方米,主要樹種有冷杉、雲杉、柏樹、松樹、闊葉樹及高山櫟等。

礦產資源

截至2018年,那曲市主要礦區有32處,其中4處大型礦區,2處中型礦區,26處小型礦區。主要礦產有煤炭、鐵、鉻、銅、鉛、鋅、錫、鉍、鉬、銻、砂金、銀、菱鎂、鹽、硼、工藝水晶等。

氣候資源

那曲市平均日照時間2886小時以上,日照時間長、日照率高、太陽的輻射力強,發展太陽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人口民族

據第六次人口普查,那曲地區常住人口為462381人。其中家庭戶98035戶,家庭戶人口452314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4.61人。常住人口中,按性別分,男性239023人,女性223358人,分別占51.69%和占48.31%,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7.01。按年齡結構分,0~14歲人口為141911人,占30.69%;15~64歲299297人,占64.73%;65歲及以上21173人,占4.58%。按地區分,那曲縣108781人,嘉黎縣32356人,比如縣60179人,聶榮縣32376人,安多縣37802人,申扎縣20285人,索縣43621人,班戈縣36842人,巴青縣48284人,尼瑪縣41855人。

據第六次人口普查,那曲地區常住人口中共有36個已識別的民族。其中藏族447429人,漢族12982人,回族1230人,哈薩克族276人,滿族92人,東鄉族71人,侗族54人,白族48人,撒拉族32人,蒙古族21人,彝族20人,土族17人,維吾爾族16人,苗族15人,土家族13人,瑤族12人,羌族8人,門巴族6人,布依族5人,壯族、佤族、怒族各4人,獨龍族3人,朝鮮族、哈尼族、傣族、納西族、柯爾克孜族各2人,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布朗族、錫伯族、烏孜別克族、基諾族各1人。另有其他未識別的民族1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那曲市常住人口504838人。

根據那曲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485903人,其他少數民族人口3242人,漢族人口15693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38474人,其他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272人,漢族人口增加2711人。按地區分,色尼區104490人,嘉黎縣38797人,比如縣72618人,聶榮縣35163人,安多縣39683人,申扎縣21768人,索縣52923人,班戈縣39309人,巴青縣56200人,尼瑪縣33006人,雙湖縣10881人。

2018年,那曲市地區生產總值136.5億元,同比增長9%;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8.15%(固定資產投資237.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21元,同比增長9.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9元,同比增長10.5%;地方財政收入8.88億元,同比增長18.62%。

2020年,那曲市地區生產總值171.4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08億元。

第一產業

2018年,那曲市牧發公司與8家區內外企業、6家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係,與130家農牧民合作組織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簽訂1450噸氂牛肉購銷合同。新組建「一鄉一社」114家、「一村一合」994家,全市合作組織1589家(其中牧業合作組織1093家),輻射帶動群眾5.98萬戶26.61萬人。舉辦市第十二屆畜產品展銷會,交易額2.9億元。

第二產業

2018年,那曲市售電量13597萬千瓦時、同比增長32.53%,成品油銷售10390.04噸、同比增長13.95%。開工產業項目432個、投資50.17億元,已完工247個、投入運行230個。

第三產業

2018年,那曲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67億元,同比增長15.9%。稅收(全口徑)收入13.16億元,同比增長25.27%。銀行存款餘額318.69億元、同比下降2.49%,貸款餘額122.66億元,同比增長13.55%。接待遊客165萬人次、創收6.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75%、133%。

交通運輸

青藏鐵路穿過那曲市並設那曲站和安多站。

青藏公路、黑昌公路和黑阿公路貫穿那曲市。

另有那曲機場(在建)。

教育事業

2018年,那曲市「三包」經費3.95億元、營養改善補助資金6773萬元,全年培訓教師6300餘人次,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小學淨入學率、初中和高中毛入學率分別為60.03%、99.84%、100.29%、75.19%,在校生人數11.79萬名。2018年高考上線率83.6%。色尼區、嘉黎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驗收。《西藏高海拔地區高中異地辦學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實踐探索》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文化事業

2018年,那曲市生態文化商業長廊項目完成主體工程量的80%。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4.01%和96%。藏語文社會用字進一步規範,整理編纂《漢藏對照新詞術語明燈》。

醫療衛生

2018年,那曲市農牧區醫療制度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年人均515元,孕產婦住院分娩率94%以上,孕產婦、嬰兒死亡率分別下降到140/10萬和13%以下。培訓醫務人員500餘人,每千人擁有床位數和醫技人員分別為4.4張、2.98人。市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級甲等醫院」,基本實現「中病不出市」的目標;嘉黎縣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二級乙等醫院」,嘉黎縣、索縣藏醫院已完成創建「二級甲等民族醫院」現場終審。包蟲病綜合防治工作共篩查42.8萬人,免費救治4401例。持續深入開展風濕病、結核病、肝炎篩查救治工作。啟動實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羌塘行」三年行動計劃。

社會保障

2018年,那曲市城鎮新增就業39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組織開展招聘會40場次,提供就業崗位5157個,2018屆高校畢業生就業1393人,就業率超過80%;50名高校畢業生成功創業。農牧區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9.7萬人次,創收突破4.5億元。

2018年,那曲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提高至月人均170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部分提高至年人均500元,各項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6%以上。城市低保月人均保障標準提高到760元,農村低保年人均保障標準提高到4450元。那曲鎮城鎮低保戶購買冬宰肉政府補貼政策試點工作,銷售氂牛肉2.4萬斤。

「那曲」因境內那曲河(怒江上游)而得名,舊譯「黑河」,明末清初和碩特蒙古稱喀喇烏蘇,清代作哈拉烏蘇、喀拉烏蘇,為「那曲」這一藏語地名的滿語義譯。

風俗民情

那曲賽馬會

那曲賽馬節,全稱是「那曲恰青賽馬藝術節」,也稱「羌塘賽馬節」,藏語叫「達窮」,是藏北草原規模盛大的傳統節日。據傳,藏北賽馬會從吐蕃赤松德贊時期一直延續到今。賽馬節固定公曆8月10日舉行。人稱8月是藏北的黃金季節。

那曲鍋莊

那曲鍋莊,粗獷豪放。藏北高寒、乾燥、大風的氣候環境為包括鍋莊在內的那曲舞蹈定下基調。

那曲鍋莊舞姿矯健,動作挺拔,既展舞姿又重情緒表現,舞姿順達自然,優美飄逸,不但體現藏族人民純樸善良、勤勞勇敢、熱情奔放的民族性格,而且有一定的力度和奔跑跳躍變化動作,動作幅度大,具有明顯的體育舞蹈訓練價值和鍛煉價值。

地方特產

嘉黎氂牛

嘉黎氂牛,西藏自治區嘉黎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2015年,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嘉黎氂牛」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那曲冬蟲夏草

那曲冬蟲夏草,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2018年,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西藏藏紅花」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雪蓮花

雪蓮花生長在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的雪山雪線附近,耐低溫抗風寒,花象蓮蓬座子,頂形似荷花,故得名雪蓮花。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有除寒化痰、壯陽補血、溫暖子宮等功能。雪蓮花採摘不易,數量有限。

麝香

麝香,藏語稱「臘資」,為雄麝的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囊的分泌物,乾燥後呈顆粒狀或塊狀,有特殊的香氣。麝香號稱上等藥物,是中樞神經興奮劑,外用能鎮痛,消腫。

克什米爾山羊絨

山羊絨屬於稀有的特種動物纖維,是一種珍貴的紡織原料,國外稱其為「纖維的鑽石」,「軟黃金」。山羊絨是從山羊身上梳取下來的絨毛,其中以絨山羊所產的絨毛質量為最好。

多瑪羊肉

多瑪羊肉,多瑪綿羊是高寒草地型藏系綿羊,生活在平均海拔5100米以上的乾旱地區,主要分布在唐古拉山北部的雁石坪鎮等地,那曲多瑪綿羊是藏北進入國務院72種重點保護的畜種之一。

2015年2月1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多瑪羊肉」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嘉黎氂牛

嘉黎氂牛(娘亞氂牛),養殖於海拔4500米以上的天然藏北草原,體格高大、產毛多、肉質鮮紅,富含多種礦物質(鈣、硒、銅等)、氨基酸、蛋白質,營養價值高。

2015年12月2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嘉黎氂牛」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風景名勝

那曲草甸草原

那曲草甸草原,主要由小嵩草組成,其株高僅3—5厘米,但生長密集。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那曲草原以遼闊、高寒著稱。自然條件嚴酷,人為干擾弱,自然面貌保存最好。

當惹雍錯

當惹雍錯,位於尼瑪縣文部南村,海拔4535米,是西藏本教著名的聖湖之一。曾是中象雄的王宮所在地,是藏北象雄遺蹟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普若崗日冰川

普若崗日冰川,位於雙湖縣境內,冰源面積422平方公里,平均冰厚150米左右,最高處海拔6000米,是除南極、北極外,世界第三大陸地冰川,被譽為世界第三極。

贊丹寺

贊丹寺,位於索縣縣城,又被稱為「藏北小布達拉」,始建於1667年,屬格魯教派,寺內珍藏大量的佛像、壁畫、藏經印冊等,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

著名人物

江措拉姆

江措拉姆,女,藏族,1964年10月出生,西藏那曲縣孔瑪鄉人,1985年12月入黨,1982年4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2013年7月任西藏自治區婦聯九屆主席。

多托

多托,男,藏族,1959年10月生,西藏班戈縣人,198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7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現任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熱地

熱地,男,藏族,中共黨員,1938年8月生,西藏比如縣人,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第八、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長期擔任西藏自治區黨委重要領導職務,先後配合6位自治區黨委書記(第一書記)工作,參與西藏自治區穩定與發展各項重大決策的研究和實施。向中央建議召開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

榮譽稱號

2021年7月,那曲市入選西藏自治區雙擁模範城。

對外交流

2020年12月17日,那曲市與尼泊爾托卡市建立友好關係

參考來源

西藏那曲宣傳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