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易貢藏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易貢藏布

易貢錯 圖片來自西藏在綫

位置    西藏那曲地區嘉黎縣

河長    286千米

最大支流  野共藏布

流域面積  13533平方千米

易貢藏布[1]也稱「野共藏布」(藏語方言)、易貢河(漢語簡稱),即流經嘉黎縣-波密縣(八蓋鄉-易貢鄉-通麥鎮)的一條大河。河長286千米,流域面積13533平方千米,落差3070米。年均徑流量約135億立方米。

地理概況

  • 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東部,是帕隆藏布右岸支流。源頭稱程雄曲,發源於嘉黎縣阿扎鎮雀隆村西北沃布爾沃瑪附近,蜿蜒向東南流,經嘉黎縣城,過阿扎村後稱秀達曲,進入峽谷地帶,在興咔以東,左納松曲後又稱哈仁曲,在忠玉鄉江巴東南左納夏曲(霞曲)後稱尼屋藏布,之後流入波密縣境內,幹流東南流過波密縣八蓋鄉雄吉村後始稱「易貢藏布」,繼續東南流經易貢鄉易貢錯後,在通麥轉西南流,過318國道上的通麥大橋後匯入帕隆藏布。
  • 上游:嘉黎縣東部的大批河流(是易貢藏布的上游支流系列)稱,如桑慶曲(與拉薩河的源頭彭錯拉共一個山頭)、烏蘇絨曲(Ogsogrong Qu)、雄曲桑青曲德曲、忠玉鄉上游的河稱哈仁曲(Gagring Qu)。
  • 區別:嘉黎縣西部的河流稱藏布如 麥地藏布是拉薩河的上游,還有尼都藏布。但是,拉薩河的源頭之一彭錯拉,不稱曲,也不稱藏布。
  • 中游:其主體位於林芝地區波密縣境內的八蓋鄉-易貢鄉。在易貢鄉的主要支流是麻果龍藏布,來自巴玉冰川(此巴玉並非林芝縣那個巴玉鄉),它流入易貢錯。流經易貢錯(易貢湖),為泥石流堵塞易貢藏布而形成的堰塞湖,多發地質災害

流域特色

  • 易貢藏布流域內交通不便,偏僻山區僅有人行便道,跨越河流僅靠溜索簡易吊橋
  • 河源區氣候寒冷,多雪災冰磧地貌發育。上游段河谷寬窄相間,寬谷段水流平緩,階地發育,峽谷段水流湍急,兩岸谷坡陡峻;中遊河谷深切,水流湍急;下遊河谷寬窄相間,以峽谷地貌為主。
  • 易貢藏布中下游地帶原始森林廣布,植被茂密。下游易發生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是雅魯藏布大峽谷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還建有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 通過易貢湖,由西北至東南,在通麥村匯入帕隆藏布江,是雅魯藏布江的二級支流,帕隆藏布的最大支流。傳統上,從嘉黎縣忠玉鄉(舊名忠義鄉)開始稱易貢藏布,而其上游稱通天河金沙江
  • 底部在波密縣通麥村。易貢藏布與帕隆藏布匯合處 附近的通麥是318國道上著名的通麥天險之地(通麥天險-排龍天險)。當地的通麥大橋一直是藏東南地區的交通要道。易貢地區土地肥沃,是西藏主要農業區。農作物主要有小麥青稞玉米油菜等,部分地區可種植茶葉。森林資源豐富,盛產名貴藥材。易貢錯是西藏著名風景區之一。

崩塌歷史

1900年章龍弄巴特大泥石流和2000年的易貢大滑坡是最著名的兩次。1900年章龍弄巴特大泥石流堵塞易貢藏布的河道,形成了易貢錯(易貢湖)。2000年的滑坡再次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並於不久後決堤,在下游形成了洪水。2005年,當地在滑坡處建立了易貢國家地質公園。2000年4月9日,易貢藏布下游左岸的扎木弄溝發生特大型山體崩塌滑坡,堆積物總量約3億立方米,阻塞易貢藏布,導致易貢錯水位持續上漲62天,6月10日堆積體潰決,潰決時最大洪峰流量約12.4萬立方米每秒,造成重大損失。之後易貢錯基本消失,形成一片網狀河道,多汊流和江心洲。水系河流的切割多呈峽谷形態。流水的侵蝕作用十分強烈,薄弱的地質基礎,陡峭的地形,強烈的侵蝕外營力作用,使這裡成為山地災害頻繁發生的地方。

氣候概況

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沿雅魯藏布江下遊河谷向北輸送,經過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後,大部分水氣再沿易貢藏布河溯江而上,直抵嘉黎縣境內的念青唐古拉山脈南麓,為青藏高原東南部輸送了大量寶貴的水分。因此易貢藏布附近從分水嶺到河谷底部氣候垂直分帶明顯。其河岸到山頂依次為亞熱帶暖溫帶山地溫帶山地亞寒帶高山寒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