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博物館
鄭州市博物館 |
展館名稱;鄭州博物館 竣工時間;1957年 所屬國家;中國 展館性質;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氣候;亞熱帶氣候 展館主題;天圓地方、鼎立中原 造型亮點;墨緣回顧、雲南印象、山河頌-文明沃土 建築面積;14200平方米 所屬城市;河南省鄭州市 |
鄭州博物館,位於鄭州市,創立於1957年,是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原址位於碧沙崗公園內。長期以來,利用自用優勢,致力於鄭州地區的歷史研究、文物保護、陳列展覽、社會教育等等,接待了大批遊客,為河南省愛國主義優秀教育基地,是展示鄭州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重要窗口。
鄭州市博物館現在的正式名稱為鄭州博物館。鄭州博物館是一座現代化博物館,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
目錄
序言介紹
鄭州市博物館現在的正式名稱為鄭州博物館。鄭州博物館是一座現代化博物館,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它集文物收藏、陳列展覽、宣傳教育、科學研究等多功能於一體,配備有先進電腦網絡系統、多媒體觸摸屏系統、數碼式語音導覽系統,及同聲翻譯的多功能廳,可接待多層次的學術會議和多語種的參觀團體。
館藏特色
鄭州博物館是鄭州市地區的文物標本收藏、陳列、展出、宣傳教育與科學研究機構。該館文物藏品相當豐富,共收藏各類文物5萬餘件。其中有距今四五十萬年前的古象等動物化石;有裴李崗、大河村、點軍台等遺址出土的能代表一種文化類型的新石器時代生產、生活用具;有鄭州商城遺址出土的精美古樸的青銅器、玉器、原始瓷器等;有鄭州地區出土的各種紋樣的漢代畫像磚;有藝術價值頗高的魏、唐、宋石刻造像;有蘇軾草書《醉翁亭記》石刻;有絢麗多彩的瓷器、明清及近代名人書畫等珍貴文物1萬多種。藏品曾多次到日本、法國等國展覽,取得較好效果。
歷史沿革
鄭州博物館成立於1957年7月1日,原名鄭州市文物陳列室,它位於碧沙崗公園內的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北伐陣亡將士墓地烈土祠堂,為1928年8月馮玉祥所建,館舍占地4330平方米,前後兩進院,磚木仿古代建築。
1965年更名為鄭州市博物館,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了館名。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後,隨着社會的發展、城市的變化、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鄭州市委,市政府在制定"九五"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規劃中決定建設鄭州市博物館新館。
1997年12月18日在嵩山南路168號奠基興建新館。
1999年12月18日落成開放,並正式更名為鄭州博物館。基本陳列《鄭州文明曙光》、《鄭州古都風采》《鄭州古代文化神韻》對外開放。
2008年5月,鄭州博物館完成改造提升工程,新的基本陳列《古都鄭州》對外開放。
建築造型
鄭州博物館主展館以鄭州出土的商代青銅方鼎為造型的原始基礎,配以圓形碟狀屋頂,取"天圓地方、鼎立中原"之寓意,融民族文化與時代精神於一體,獨具特色。主展館包括地上三層和地下一層。整體建築風格取鼎器粗獷與精美相統一的神韻,並賦予其鮮明的時代感。建築上方的圓形碟狀屋頂,出檐深遠,隱喻着古代"天圓地方"的哲學觀念。
整座建築造型沉穩、凝重,取鼎之意,而超越簡單的形似,既令人感受到歷史文化名城綿延悠久歷史的博大精深,又具有時代建築的獨特形象和嶄新魅力,將成為鄭州市的標誌性建築的重要成果。館內陳列展覽廳配備有現代化的電腦網絡系統,觸摸屏參與系統、數碼語音導覽系統及多功能的文物演示報告廳。這使新館具備有完善的陳列展覽、收藏保管、科學研究,社會教育、文化休閒、外事接持、信息交流、標誌性文化建築等多種功能。[1]
以往基本陳列
概述
鄭州博物館展廳總面積4720平方米,原基本陳列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由三大部分八個展廳組成:
一、"鄭州文明曙光"部分,包括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兩個陳列,它主要表現遠古鄭州從新生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的漫長歷史階段中的生命活動及人類文明萌芽,通過陳列展示,闡明鄭州地區的古代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鄭州古都風采"部分,包括夏都陽城,鄭州商都,鄭韓故城三個陳列,這一部分是鄭州博物館的主體陳列,反映鄭州古代史上最為輝煌的階段,通過大量精美文物、輔助版面、沙盤等,展示了鄭州古都的舊貌;
三、"古代文化神韻"部分,包括古代陶瓷藝術陳列、古代石刻藝術陳列、古代書畫藝術陳列,該部分通過陶瓷、石刻、書畫等館藏文物精品的展示,折射鄭州古代歷史文化的輝煌,謳歌古代先民聰明睿智的創造精神。
鄭州博物館館藏豐富,藏品約30000件,三級品以上10000件。主要藏品有歷代銅器、陶瓷器、造像、碑刻、貨幣、畫像磚、骨蚌器、金銀玉器、鐵器、繪畫、書法、革命文物等20個門類。藏品中原始社會時期至唐宋時代段的文物數量較大,具有代表性的商周青銅器、唐宋石雕等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盛譽。
舊石器時代陳列
考古資料證明,鄭州遠古是亞熱帶氣候,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孕育了眾多古生物,鄭州出土的古象化石和野鹿、野馬化石等就是當時環境的最佳見證。十萬年前,鄭州已有古人類活動,滎陽織機洞古人類遺址是典型的代表。陳列以復原生態景觀為主要表現手段,結合化石、石器等文物,重點展示了鄭州遠古生態環境和舊石器時代人類生產生活狀況。
新石器時代陳列
鄭州地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獨具特點。以裴李崗遺址、秦王寨遺址、大河村遺址、西山古城遺址、王城崗遺址為代表,遍布鄭州各地,達數百處之多。人文始祖黃帝也曾在這一帶留下了許多傳說故事和文化故跡。
新石器時代展廳通過展出大量的文物,從原始人群農耕、制陶、漁獵、建築等場景,較完整地反映了鄭州新石器時代的歷史進程。
夏都陽城陳列
夏代是中國的第一個王朝,眾多文獻記載,"禹都陽城"、"禹居陽城"。近年來的考古發現和出土文物證明,古代的"陽城"在今登封告成,王城崗遺址即夏禹建都的地方。同時在嵩山周圍,保留有不少夏代文化遺存和大禹活動史跡。
鄭州商都陳列
鄭州是商代前期的都城,鄭州商都陳列以鄭州商城遺址和鄭州小雙橋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為主。展示商都城垣、宮殿、祭祀、手工業生產等狀況。反映了商代前期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程度。
鄭韓古都陳列
春秋戰國時期,鄭、韓兩國先後在新鄭建都長達500餘年,留下了豐富的文物故跡。鄭韓故都陳列主要展出了鄭國和韓國出土的大型禮品、樂器、兵器等,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鄭州地區的社會生產、文化生活、意識形態狀況。
古代陶瓷藝術陳列
陶瓷藝術是火與土的藝術。
該展廳共陳列陶瓷佳作百餘件,主要包括漢代釉陶、隋唐青白瓷和唐三彩、宋代單色瓷、元明青花瓷、明清彩瓷等。有的原始樸拙,有的青白單純,有的絢麗多姿,有的深沉高雅,還有的精緻艷俗,它們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不同的時代特徵、社會習俗和人們的審美觀點。
古代石刻藝術陳列
石刻藝術是雕與琢的藝術。古代石刻藝術陳列廳展出文物50餘件,包括佛教造像和法書刻石兩項基本內容。佛教造像或比例協調,或詳盡寫真,或極度誇張。法書刻石包括蘇軾書歐陽永叔《醉翁亭記》和清"瘞鶴銘並序"兩套近50塊,其刻文或行雲流水,或古拙蒼勁,絕妙全在凸凹間。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