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藩
郭慶藩,湖南湘陰人,原名立塤,字孟純,號子瀞、岵瞻,室名十二梅花書屋、泊然盦,生道光二十四年(1844),卒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得年五十三歲。
郭慶藩 | |
---|---|
原圖鏈接 來自360網]] | |
出生 |
1844年1月1日 湖南湘陰 |
逝世 | 1896年1月1日 |
別名 | 立塤 |
職業 | 學者、官員 |
目錄
簡介
郭慶藩是清末大儒郭嵩燾世侄,能傳其家學,為養知學派後承之人,於《清儒學案》之《養知學案》附有小傳,王先謙亦曾為其作傳,傳名為《二品頂戴江蘇候補道郭君墓志銘》。
其致力於《莊子》研究,頗有心得,著有《莊子集釋》十卷、《莊子注釋》一卷、 《讀莊子札記內外篇》不分卷。《集釋》是清代《莊子》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當今最流行的《莊子》讀本之一。
家世背景
湘陰郭氏,其先祖可以上溯到唐代大將郭子儀六世孫南唐廣國公郭暉。郭暉遷江西吉安,至明萬曆年間,郭暉後人有稱姚山者,由吉安遷廣東南雄,再遷湖南湘陰縣城。姚山"四傳至應魁,應魁生遇賢、遇豪、遇傑",郭遇傑居湘陰城西,故稱"城西郭氏"。遇傑有四子,長子郭熊,郭熊有子六人,第六子名郭詮世,詮世有子四,家暾、家彪、家蓮、家彬。家彪有三子,郭嵩燾、郭昆燾、郭侖燾。郭嵩燾,字伯琛,號筠仙,晚號玉池老人,室名養知書屋,學者稱其養知先生,道光丁未進士,官兵部左侍郎,晚年主講城南書院和思賢講社,著作有《養知書屋詩文集》、《禮記質疑》、《大學質疑》、《中庸質疑》等。郭昆燾,名先梓,字仲毅,號意城,晚號樗叟。道光甲辰科舉人,官內閣中書,累晉四品京堂,以子慶藩封榮祿大夫,著有《雲臥山莊詩文集》等。郭侖燾,字叔和,號誌城,諸生,官貴州候補道,著有《蘿花山館遺集》。三人皆有才學,以文章器識並重於時,人稱"湘陰三郭"。郭氏門族鼎盛,與其交者多為海內賢士大夫,包括曾國藩、劉蓉、陳澧、王先謙等。
人物經歷
郭慶藩即郭昆燾之子,郭嵩燾世侄。他生於顯貴之家,書香門第,其一生為官治學多得父輩教益。郭慶藩為昆燾長子,自幼讀書於其家塾雲臥山莊。四歲時,其祖父郭家彪撰《訓蒙真詮》,始授意慶藩誦讀,郭慶藩受到了良好的肩蒙教育。郭岜燾有《雲臥山莊家訓》,為其日常訓示兒孫輩手札,包括《論讀書五則示兒輩》、《論書法十則》示兒子慶藩》、《論詩七則示兒子慶藩》、《示兒子慶藩帖》等。
郭慶藩稟承庭訓,穎敏好學,博覽群書。十五歲時補縣學生,"食廩餼",其後卻屢試不第,"屢躓鄉舉"。回後由廩生保舉訓導,得任通判,遵例加捐同知。同治十二年(1874),二十九歲,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因克復貴州丹江凱里等處出力,經湖南巡撫王文韶保奏,慶藩得以知府分發浙江。第二年,他到寧波上任,辦理鹽務、洋務、海防各局事務,管理專賣徵稅事宜。
郭慶藩就任浙江知府期間,多次迎養雙親遊歷大江南北兩浙東西,"其娛親之意,即其謀身謀道之志也。光緒五年(1879),他三十五歲時,因辦理浙江海運冬漕事宜有功,經浙江巡撫譚鍾麟保奏,請俟得道員,後加二品頂戴。光緒七年(1881),道員黎庶昌出使日本,奏調郭慶藩為洋務參贊官,因母病未能成行,直到第二年七月,才得以出發。行至上海,他又身染重疾,於是辭官,歸家休養。同年十一月,其父郭岜燾去世,他服喪三年,此後直到光緒十七年(1891),共居家十年。這一時期,郭慶藩用力於著書治學,這十年成就了他的為學問之道,使他從一個浮遊宦海的士子成為著書立說的學者。他一方面專意讀書著文,另一方面,幫助伯父郭嵩燾料理思賢講社事務,培育後進。光緒十七年(1891),郭慶藩病癒,重又出仕,以道員改任江蘇,京杭運河揚州段修浚工程,精心勘測、科學規劃、實地指揮,使此段運河得以順利修浚,在灌溉和水運方面發揮了更大作用。光緒二十二年(1896),五十二歲,在江蘇任所去世。
郭慶藩之子郭振鏞則著有《後漢書郭太傅補註》一卷、《湘軍志平議》和《韓文公論佛骨表糾謬》。
人物評價
郭慶藩是洋務運動的積極支持者。他認識到外國列強對中國的侵略,特別是西方列強壟斷中國的輪船航運業,嚴重阻礙了中國新式航運業的發展,十分痛心。於是,向當時洋務派的主要人物、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建議:洋務派所興辦的製造局、招商局等僅經營國內業務,所得利益僅及外人十分之一,應該建造大型輪船進行遠洋貿易,以收利權。這一建議,引起了李鴻章的重視。李擴充輪船招商局的運輸業務,增加航運船隻,與削減運價、擠壓輪船招商局的外國輪船公司進行激烈競爭。郭慶藩有關"鐵路、電報、郵政、礦務四項應急速辦理"的建議,也得到了湖南巡撫王文韶的重視。
郭慶藩《莊子集釋》10卷,是清代《莊子》考釋的傑出著作。其主要成就在於:精密校訂《莊子》本文,既能辨析古本異文正誤,也揭示了某些前人未知的訛誤;精心輯錄散佚舊注,對陸德明《莊子音義》所錄司馬彪注多有補充;精確考釋字詞名物,在辨識通假字、訓釋疑難字及古代名物方面都有創見。在清代學術史上,諸子學是十分重要的學術分支。《莊子集釋》能夠代表清代《莊子》考證的最高學術水準,在清代諸子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慶藩為學,根植《說文解字》,並進行不倦的研究。從政之餘,他撰著了《說文經字考辨證》、《說文經字正誼》、《許書轉注說例》、《說文答問疏證補誼》等17卷。此外還著有《合校方言》、《莊子集釋》、《泊然庵文集》、《梅花書屋詩集》、《瀞園剩稿》、《尺牘》等46卷,可謂政績、著述雙豐。
人物著作
(一)訓詁學著作
郭慶藩深通六書訓詁,嗜古好學,精研《說文》,承乾嘉樸學餘緒,於訓詁考證之學頗有見地。這方面的著作有:《莊子集釋》十卷,《莊子注釋》一卷,《讀莊子札記內外篇》不分卷,《說文經字正誼》四卷,《說文經字考辨證》四卷,《說文答問疏證補誼》八卷,《許書轉注說例》、《音學五書敘》合一卷,《詩異文考證》八卷,《淮南子校注》不分卷,《合校方言》四卷。
《莊子集釋》一書收錄了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陸德明音義的全文,摘引了清代學者王念孫、王引之、俞樾、李楨等人的訓詁考證,盧文昭的校勘,並附有郭嵩燾及郭慶藩自己的校釋成果。
《莊子注釋》一卷,《讀莊子札記內外篇》不分卷,這兩書的學術成果已融入《莊子集釋》一書,以慶藩案的形式出現,是郭氏研究《莊子》的訓詁考證、見解,包括從別書輯錄的司馬彪注,以補《釋文》之闕。這兩書沒有刻本,現在只有光緒年間的稿本保存。
《說文經字考辨證》四卷,光緒二十一年(1895)岵瞻堂郭氏維揚刻本,《續修四庫全書》收錄,據光緒二十一年刻本影印。是書成完成於光緒十八年(1892)。郭慶藩認為錢大昕《潛研堂說文答問》考證精審但不夠完備,而陳壽祺《說文經字考》雖能補錢氏之未備,然而"或以或體為正體,或以古籀文為為正字,或據漢儒一家之說改易正字,皆未免務為奇嗣",故而對陳氏書逐字注釋考辨,其可從者進行疏證,不可從者詳釋字義並駁正謬誤。
《說文經字正誼》四卷,光緒二十年(1894)湘陰郭氏揚州刻本。郭慶藩認為陳壽祺《說文經字考》雖然可補錢大昕之闕,但是"間涉淺易之處,時所不免,而必不容略,口仍多闕如",於是博採諸儒訓詁,反覆更訂,逐字詳釋。該書二百一十七字,遵許書正誼之例,能集諸家所長而考證其得失,援引頗為詳備,凡易經、書經為一卷,詩經為一卷,春秋、左傳、公羊、禮記、周禮、儀禮為一卷,論語、孟子、爾雅為一卷。
《合校方言》十三卷,又稱《方言校證合刊》,光緒十七年(1891)思賢講社刻本,《古書叢刊》收錄,據思賢講社刻本影印。是書前有王先謙序、郭慶藩自序(王先謙代)、盧校方言序,書後附有杭世駿《續方言》、程際盛《續方言補》。全書取戴震、盧文弨兩家校本合刊,於郭璞注下先列戴震考證,後列盧文弨校勘,最後附有慶藩案語。
《許書轉注說例》、《音學五書敘》合一卷,光緒十一年(1885)岵瞻堂刻本。
《淮南予校注》不分卷,劉安撰、高誘注、郭慶藩纂訓,清稿本。
《詩異文考證》八卷,稿本。
(二)文學著作
文學方面,湘陰郭氏私淑桐城一派,劉聲木在《桐城文學淵源考》中,將郭嵩燾、郭岜燾等歸入"私淑桐城文學諸人"一類,說郭嵩燾"與曾國藩、劉蓉、吳敏樹相友善,以文字相切摩,研貫經史,尤速於'禮'"。郭慶藩承其家學,於古代詩詞頗有造詣,"習聞其父與叔論文之旨,亦工詩、古詩詞,其論文剖析源流,開抉閫奧,鶩精詣微"。
這方面的著作有:《十二梅花書屋詩集》六卷,《讀書秋樹根圖題詠》不分卷,《岵瞻堂詩義叢鈔》不分卷,《廣陵酬唱集》一卷,《岵瞻詩草》一卷,《敬齋詩稿》不分卷,《泊然盦文集》二卷,《遊園剩稿》二卷。
《十二梅花書屋詩集》六卷,光緒十五年(1889)郭氏泊然盦刻本。此詩集以年為序編次,首數卷為少時所作,"格律未嫻,語多拙澀,而古體尤甚",斜末二卷為中年以後之作,"篇幅漸老,而七古尤有淋漓酣暢之致"。徐世昌輯《晚晴簃詩匯》,收錄《十二梅花書屋詩集》詩三首:《野望》、《新霽》、《將之日本,奉別張雨珊司馬即送其之山東》,其中《新霽》入選今人陳友琴選注<千首清人絕句》。曾卓編《湘雅摭殘》,收錄《潦園》、《寄懷馮筱亭兼訊江予愚昆仲》兩詩。
《讀書秋樹根圖題詠》不分卷,光緒八年(1882)湘陰郭氏刻本,《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是書前有善化李楨序、湘鄉左楨序、長沙陳耀序,後有長沙李壽榕跋,湘陰郭嵩燾跋。郭慶藩取杜甫詩句"讀書秋樹根",繪成一圖,以示本人向學之志,並徵引當時學界名流詩文,纂集成冊,是為此書。
《岵瞻堂詩義叢鈔》不分卷,清抄本。
《廣陵酬唱集》一卷,光緒二十年(1894)年揚州刻本。
《岵瞻詩革》一卷,稿本。
《敬齋詩稿》不分卷,稿本,《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
(三)其他
《八賢書札》不分卷,又稱《八賢手札》、《名賢手札》、《咸同中興名賢手札》,光緒十年(1884)湘陰郭氏岵瞻堂刻本,光緒十一年(1885)上海同文書局石印本,民國十四年(1925)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民國十二年(1923)上海東萊書局石印本,入選《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據光緒十年刻本影印。郭慶藩居父喪期間,輯刻其父郭岜燾所收到的當時名賢函件,匯集成冊。八賢指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曾國荃、彭玉麟、沈葆楨、李鴻章和駱秉璋。
《明人墨跡》,光緒八年(1882)湘陰郭氏十二梅花書屋刻石,清光緒拓本。
《郭岜燾行述》一卷,又稱《先府君郭公行述》,光緒八年(1882)刻本,《續修四庫全書》收錄,附於郭岜燾《雲臥山莊詩文集》卷末,據光緒八年湘陰郭氏岵瞻堂刻本影印,《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
《岵瞻堂自語》不分卷,稿本。
《教學要術》十二卷,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