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運輸
鐵道運輸 |
---|
|
鐵道運輸(英語:rail transport),通稱軌道運輸或軌道交通。鐵道運輸是最便捷的陸上交通方式之一。美國的鐵路距離總長度為25萬公里為世界第一;俄羅斯貨運量則為世界第一(2019年達2.6兆噸公里);印度的載客量世界第一。
目錄
概述
鐵路運輸(也稱為火車運輸)是一種運輸方式,在軌道上運行的輪式車輛上運送乘客和貨物,這些車輛位於軌道上。與車輛在準備好的平坦表面上運行的公路運輸相比,鐵路車輛(機車車輛)由它們運行的軌道定向引導。軌道通常由鋼軌組成,安裝在設置在道碴中的枕木(枕木)上,通常裝有金屬輪子的機車車輛在其上移動。其他變體也是可能的,例如「板式軌道」,其中軌道被固定到位於準備好的地下的混凝土基礎上。
定義
鐵道運輸狹義上通常是指一種以具有輪對的車輛沿鐵路軌道運轉,以達到運送旅客或貨物目的的陸上運輸方式。而廣義的鐵道運輸,尚包括磁浮列車、纜車、索道等,並非使用車輪形式,但仍然沿特定軌道運轉的運輸方式,所以定義範圍並不侷限於「鐵」字。
重要性
鐵軌能提供極光滑及堅硬的媒介,讓列車的車輪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滾動。相比汽車乘客會感到更舒適,而且節省能量。如果配置得當,鐵道運輸可以比路面運輸運載同一重量物時節省五至七成能量。
安全舒適
鐵軌能平均分散列車的重量,令列車的載重力大大提高,而且安全舒適,而且列車長僅需控制列車速度。平均每億人公里的死亡率是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幾十分之一到幾百分之一,為最安全及高效率的交通運輸方式之一。
溯源
最早期的鐵道運輸是以馬拉的車作為工具,至少2000年前已有這樣的使用方式沿著軌道運轉。而全世界鐵道運輸始於歐洲希臘。它是第一個擁有路軌運輸的國家。
已知最古老的人/動物牽引鐵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6 世紀的希臘科林斯。鐵路運輸於 16 世紀中葉在德國以馬力索道和貨車的形式開始。現代鐵路運輸始於英國在梅瑟蒂德菲爾開發蒸汽機車,1802 年理查德·特雷維西克在 Penydarren Ironworks 和 Abercynon 之間運行蒸汽機車並裝載貨車。因此,英國的鐵路系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鐵路系統。由喬治斯蒂芬森和他的兒子羅伯特的公司建造羅伯特斯蒂芬森公司,1 號機車是 1825 年在公共鐵路線斯托克頓和達靈頓鐵路上搭載乘客的第一輛蒸汽機車。喬治斯蒂芬森還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條僅使用的公共城際鐵路線蒸汽機車。
歷史沿革
發展
二次大戰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柴油和電力驅動的列車逐漸取代蒸汽推動的列車。1960年代起,多個國家均建置高速鐵路。而貨運鐵路亦連接至港口,並與船運合作,以貨櫃運送大量貨物以大大減低成本。目前在全球236個國家和地區之中,有144個設有鐵道運輸(包括全世界最小的國家梵蒂岡在內),其中約9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客運鐵路服務。鐵路依然是世界上載客量最高的交通工具,擁有無法被取代的地位。
台灣鐵道運輸
臺灣的鐵道運輸事業始於清朝年間,日治時代達到全盛時期,包括國有鐵路及各種產業鐵路,網總長曾將近5,000公里。二戰結束後因公路建設興盛、以及林業與礦業的沒落,許多產業鐵路、以及運量偏低的公共鐵路路線相繼廢止,使得鐵路總長度在2003年時僅有1,496公里。1990年代增建新軌道系統南北高鐵、以及都會區的捷運系統。
台鐵太魯閣號出軌事件
2021年4月2日台鐵太魯閣號發生嚴重事故傷亡慘重,當時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4月7日在民進黨中常會上宣示改革台鐵的決心。總統提出三大改革方向,第一是強化台鐵內部組織功能的調整,第二是要努力解決台鐵長期虧損的財務,第三是討論出最適合台鐵永續經營的模式。[1]
地表最美區間車
台灣鐵路局斥資253億元購置52列車組的EMU900型通勤電聯車,是2018年5月向韓國現代樂鐵採購的交流電用通勤型電聯車,為台鐵史上第六款空調通勤電聯車,預定引進52列共520輛,編組上亦首度採用10輛固定編成。其主體設計以銀色流線型車殼、墨黑鏡面,加上車頭搭配綠色腰帶勾勒出「A Smiling Welcome」(笑臉迎人)線型,現代感外觀被網友譽為「地表上最美區間車」,引進台灣前就引發關注,豈料出車不利,首試車就發生集電弓斷裂,一度停止試車。
經過排除相關狀況後,EMU900列車2020年12月8日從新北樹林調車場逆行後駛進屏東潮州鎮機廠,接著又開進南迴線,順利抵達台東,前天經南迴線順行至新左營站,晚間又回潮州機廠,日昨駛出潮州機廠北返,順利完成南迴鐵路電氣化後的首航。[2]
參考資料
- ↑ 台鐵出軌》李克聰/如何改革?關鍵在「車路分離」、鐵道運輸重定位ettoday雲論
- ↑ 台鐵新電聯車駛過南迴 鐵道迷體會天涯海角之美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