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潮州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潮州鎮位於台灣屏東縣。其地處屏東平原偏南,西聯萬丹鄉,西南連接崁頂鄉,東南鄰新埤鄉,北隔東港溪竹田鄉萬巒鄉相望、東鄰大武靈峰,東西長約5公里,總面積約為42.4331平方公里。鎮內共有二十一個里,人口數近6萬人,鎮民大體上閩南籍約佔五分之三,客家籍約佔五分之二,尚有少數居民為外省籍和原住民。潮州鎮位於屏東縣中心點,西與西南接壤崁頂鄉和新埤鄉、;潮州鎮境內除了東面的大武靈峰地勢較高以外,其餘地勢相當平坦且廣大,地形由東向西漸漸傾斜,境內有民治溪流經是天然的排水溝,如此優勢的地形和自然環境,造就潮州鎮農特產品豐富的成果。[1]


歷史沿革

屏東戲曲故事館照片來自中時新聞網

潮州地名原為廣東省潮州府之府名,開拓初期的墾民有不少來自廣東潮州府的移民,這些移民在墾成一片新天地後,為懷念其故鄉的山川草木,風俗民情,就把他們祖籍的地名移植於這一新開發的土地,命名為「潮州」莊,簡稱為「潮莊」。 [2] 潮州鎮位於西部屏東平原,據載清朝雍正四年(西元一七二四年)即二佰年前,廣東省潮州府住民為開拓新土,渡船東航居於本地,斬荊披棘,拓石開基,遂以其所居之名曰「潮莊」。因早期先民聚集居住在舊街並興建三山國王廟奉伺,並由此發展訖今之潮州。潮州全鎮面積四十二點九六平方公里,人口約6萬人,於日據時代設「鳳山縣內埔辦務署潮州莊」,在民國二十五年公佈街制,昇格為「潮州街」,民國三十五年成為「潮州鎮」。[3]


地理人文

二峰圳體驗區照片來自中時新聞網

潮州鎮位於屏東縣的地理中心,其開拓始於清朝雍正四年(西元一七二六),大部分的移民是來自大陸廣東省的潮州府,為了紀念家鄉,便把新的居住地取名為「潮莊」,民國三十五年隸屬於高雄縣,到了民國三十九年才劃歸屏東縣,正式成立潮州鎮。潮州鎮族群分佈以河洛佔五分之三最多,其次是客家佔五分之二,有少部分的原住民,族群間相當融洽。潮州鎮土地土地肥沃是屏東平原的精華區,主要物產有稻米、大豆紅豆毛豆、甘藷、蓮霧檳榔等。市區內零售及餐飲業林立,而且各金融行庫都在潮州鎮內設有分行,使潮州成為萬巒、竹田、新埤、崁頂、泰武、來義等地區的金融中心。潮州三山國王廟是本鎮最具歷史的廟宇,每年農曆二月二十五日的迎神廟會非常熱鬧。設在光春路上的明華園歌仔戲團,是本省重要的文化資產。潮州鎮工商發達,交通網路非常便捷,鎮公所對於居民的運動及休閒非常重視,如中山公園、民治溪休閒步道,及建於民國八十二年的運動公園,構成帶狀休閒運動的景點。泗林種苗場則是屏東縣政府培植花木、推廣及服務各機關團體的園地。除外以桃花心木林著名的潮州假期樂園,座落於潮州外環道上、佔地千多公頃,是台灣地區最大的平地森林。[4]

擁有全台三座平地森林園區之一 - 林後四林

「林後四林」入口處的裝置藝術《聚》照片來自中時新聞網

位於潮州鎮境內潮州火車站車程不到十五分鐘的「林後四林」,是全台三座平地森林園區之一。該園區擁有近千公頃、由大武山脈及林邊溪沖積而成的河床平原,四百年前原為平埔族的遊獵區,後來成了甘蔗園與稻田;近五年來,林務局在此培育樹林、規劃草澤溼地與生態池等,而今一棵棵小樹已具備成林的雛形,因此先開放核心區域,雖然才八十五公頃,已足夠讓遊客玩上一整天。其中,設於「林後四林」入口處的裝置藝術《聚》,以不同族群的彩繪象徵社會聚落的起源,是遊人喜歡留影的地方;而園區內的「大腳丫迷宮」,高度約成人身高的一半,適合小朋友嬉戲玩耍;而透過園區內的太陽花形狀的漂流木藝術品《窗裡窗外》,亦可看見遠方的大武山,是值得闔家出遊的好景點之一。另外,距離「林後四林」不遠的「泗林健走步道」,沿路種滿近五百棵小葉欖仁,綿延一公里的綠色隧道十分涼爽,騎車、散步或慢跑都很舒服。 [5]


「戲曲文風小鎮發展」重點鄉鎮

「戲曲文風小鎮發展」重點鄉鎮照片來自大紀元

2015年政府為協助營造17個風情小鎮幫助青年回鄉打拚,內政部提出「均衡城鄉發展推動方案」,跨域整合中央及地方政府資金110億元,分4年投入具發展潛力鄉鎮,打造成為在地觀光亮點。而在17風情小鎮之中,屏東地區只有潮州鎮雀屏入選「戲曲文風小鎮發展」重點鄉鎮。潮州鎮公所表示,由於明華園歌仔戲、光鹽皮影戲與明興閣布袋戲等三大戲劇,皆是發源於潮州,因此潮州亦被暱稱是「戲巢」。潮州鎮公所將以三大戲劇歷史資源為基礎,推動戲劇源鄉文風小鎮為亮點計畫,型塑潮州成為南台灣表演藝術與傳統戲曲的搖籃,藉此發展人文旅遊、文化創意產業(戲劇服飾、道具裝置相關文創品),帶動地區的就業與發展。其中,位在鎮公所旁的舊郵局,是潮州見證歷史的日式建築,為讓傳統戲曲與地方文化資產結合,屏東縣政府在古老建築裡,注入了傳統戲曲的靈魂,蛻變成屏東第一座戲曲故事館,從此穿梭古今,唱起了台灣本土戲曲的歌調。而藉由戲曲故事館的成立,佐以三大戲劇歷史資源為基礎,期盼成功打造潮州為戲劇源鄉文風小鎮。[6]

一等站帶動正式於2019年成為屏東第2大行政區

2019年成為屏東第2大行政區照片來自自由時報

潮州車站設立於1920年,配合鐵路高架化、新建現代化站體,2015年成為西部幹線首發站並晉升為一等站,位置更加重要,已是屏中地區的集散中心及交通樞紐,車站帶動潮州繁榮,也見證潮州的歷史。屏東潮州車站設立至今年正好滿100年,共歷經3次改建,見證潮州發展史。為了慶祝潮州車站百周年慶,鎮公所及台鐵策畫系列活動,包括「潮州到陽光小站」之旅,發行「潮莊潮州、百年傳承」紀念套票,及「潮集陽光-百歲驛站」建站百年紀念一卡通,持發票換一卡通等活動,串起民眾對車站的記憶與故事。[7] 而耗資245.65億的台鐵高雄─屏東─潮州捷運化建設計畫(簡稱屏潮計畫)中,屏東至潮州間19.3公里雙軌高架電氣化及高架車站,已於2015年8月23日正式通車,屏潮高架鐵路通車後,屏東鐵路沿線24處平交道將不再受平交道阻隔,潮州成為西部幹線電氣化新起點及始發站。而也因為潮州車站扮演著重要的推手角色,潮州鎮人口逾2019年首次超越內埔,成為屏東第2大行政區,除了重大交通建設,鎮公所近年也致力改善自來水普及率,並推出生育補助計畫,宜居條件佳是守住人口的關鍵。而在2020年潮州鎮的總戶數突破2萬戶,可明顯看出潮州鎮整體的發展與經濟繁榮的進步。[8]

視頻

【潮州美食介紹#8-麻六甲(潮州鎮朝昇路269號)❤鍋燒,涼麵,紅油抄手】

【屏東潮州「泗林健走步道」】

【【屏東銅板美食】屏東潮州當地人推薦四大美食,銅板美食~吃得飽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