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榘
錢學榘(1914年-1997年),出生於浙江杭州,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空氣動力學專家。
錢學榘是錢學森堂弟,錢永佑、錢永健父親,擁有許多航空技術專利,曾任美國波音公司的工程師。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鏐(Liú)之後。
目錄
人物生平
錢學榘1914年出生於杭州。通常錢學榘被說成是1915年出生,因為這是他在美國的墓碑上刻着的出生年月,實際上他是1914年出生,比錢學森小三歲。
錢學榘(jǔ)的父親叫錢澤夫(錢家潤),跟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錢家治)是親兄弟。從錢氏家譜可以看到,錢學森的祖父為錢承磁。錢承磁有二子,長子錢澤夫,次子錢均夫。錢澤夫有一子一女,即錢學榘和錢學仁。錢均夫唯有一子,即錢學森。
後來,錢學榘家道中途沒落,作為叔叔,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負擔起了錢學榘姐弟的學費。錢均夫對錢學榘視如己出。平日,錢均夫在錢學榘面前話語不多,但是在關鍵時刻,會用三言兩語激勵的話,催促他上進。
錢學森、錢學榘兩兄弟有着極其相似的學歷,由於錢學森年長於錢學榘,所以錢學榘幾乎是前腳後步追着錢學森的步伐,仿佛成了錢學森的「影子」:
錢學榘在杭州安定學堂(杭州七中的前身)畢業之後,1931年8月,年僅17歲錢學榘考取浙江大學,在考生中總分排名第十一,應當說是很不錯的了。浙江大學校長是錢均夫的友人,打電話給錢均夫,表示祝賀。
那時候,交通大學的聲望在浙江大學之上。錢均夫激勵他考取交通大學。那時候,正好交通大學招生在浙江大學之後,錢學榘趕往上海報考,以總分第四名考取交通大學(錢學森當年是以總分第三名考取交通大學),攻讀機械專業。這樣,錢學榘和錢學森同在交通大學學習。錢學森在1929年夏考入交通大學,比錢學榘早兩年。
錢學森因病休學一年,在1934年畢業於交通大學,1935年7月,錢學榘以總平均89.87的高分畢業於交通大學,名列全校總均分第一名。
錢學森從交通大學畢業後,考取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於1935年前往美國,入讀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而錢學榘在交通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當助教。這時,錢均夫又對錢學榘說:「你在清華教書當然不錯,可是你學森哥哥到美國留學了,要為國家做大貢獻應該也要去留學。」錢均夫這一句激勵的話,使錢學榘決心跟錢學森一樣也去報考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而且同樣報考航空專業。
當時,錢學榘與另一名考生李耀滋分數相同,而航空專業留美公費生只招一名。經過仔細評比,錢學榘已經發表論文七八篇,而李耀滋的論文比他少兩三篇,於是錢學榘被錄取。從此錢學榘與李耀滋竟結為好友。李耀滋於翌年再考,終於考取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赴美,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獲博士學位。後來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全美華人協會主席。
錢學榘於1936年赴美,跟錢學森一樣,進入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兄弟倆在同一個名校同一個系,傳為美談。錢均夫深為欣慰。錢學榘獲得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博士學位後,一直在美國從事航空研究,成為美國波音公司高級工程顧問。
家庭情況
錢學榘的夫人叫李懿穎,育有三子,即錢永佑、錢永樂、錢永健。
錢學榘在1939年曾經回國,當時正值抗戰期間,他在貴州擔任中國政府航空委員會所辦飛機發動機廠總工程師,為中國製造飛機。當時,飛機發動機廠屬國民黨軍隊編制,他被授予上校軍銜。長子錢永佑出生在貴州。然而,生逢亂世,報國無門,造飛機的資金竟然被官員貪污。1944年,錢學榘心灰意冷地回到紐約。錢永佑也隨父親錢學榘和母親李懿穎來到美國,後來成為著名的神經生物學家,曾任斯坦福大學生理系主任,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1950年,錢學榘的第二個兒子錢永樂在美國紐約出生;1952年,小兒子錢永健在美國紐約出生。
錢學榘是出色的空氣動力學專家,擁有許多航空技術專利。
1949年,錢學森曾經勸說他回到中國,錢學榘因顧慮到自己曾經是國民黨軍隊的上校,而共產黨已經執政,他擔心回國會遭遇不公平的待遇,所以決定加入美國國籍。錢學森回國之後,跟錢學榘也就很少聯絡。用錢學森之子錢永剛的話來說,那就是「從此兩人就天各一方、各為其主了」。
1979年,錢學榘和夫人李懿穎、長子錢永佑以及長媳回中國,給父母上墳。他們來到北京的時候,錢學森前往錢學榘下榻的華僑飯店看望錢學榘一家。多年未見,相見甚歡。
錢學榘的業餘興趣是畫油畫。他曾經畫過一張他站在母親身後的母子肖像巨幅油畫,掛在客廳里。在他晚年,畫了許多油畫,在美國舉行油畫展。每次展出的油畫,都多達六七十幅。
錢學榘曾任全美交通大學聯誼會會長。1997年,83歲的錢學榘罹患胰腺癌在美國加州病逝。
科學家精神
2020年9月11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1]。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科學家精神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2]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
視頻
錢學榘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光明網,2020-09-14
- ↑ 5月30日,成為我國8100萬科技工作者的節日,新華網,20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