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邨
長安邨(英語:Cheung On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青衣島北面近青衣站,共有10座樓宇,分兩期發展,屬青衣島第二大的公共屋邨。屋邨於1983年規劃,1985年開始興建,於1987年開始入伙,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其後於1998年1月起在租者置其屋計劃(第一期)把單位出售給所屬租戶,現已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現時管理長安邨的公司是宜居顧問服務有限公司、保安公司是忠信警衛有限公司。
目錄
介紹
長安邨本來設有15座,但為了方便管理,房署於1986年便將尚在進行地基工程的第11至15座樓宇及「長安商場」從長安邨分拆出來,並且定名為長發邨,於1989年開始入伙。
長安邨亦是26座問題公屋醜聞中葵青區受影響屋邨居民的指定安置屋邨(另兩個是大圍顯徑邨,已於2000年起拆售,以及長康邨)。
由於長安邨的位置鄰近青衣站及大型商場,所以單位買賣成交在青衣公屋中是最多的。
歷史
長安邨前身屬於青衣避風塘和船廠,它的興建與青衣北橋的興建是息息相關的。
青衣島於1970年代被發展,青衣大橋於1974年建成,而鄰近青衣大橋的長青邨於1977年入伙。及至1980年代時,當時青衣大橋是唯一的陸路通道連接青衣,而青衣南是工業區,所以有很多重型車輛使用,導致青衣大橋損耗較嚴重,加上青衣不斷興建公共屋邨,所以當局在1983年於青衣北面進行填海工程,用以興建青衣北橋,來減輕青衣大橋的負荷。青衣北填海工程把青衣島與牙鷹洲併合起來,填海區後便建成了長安邨。同時還興建青安臨時房屋區及青發臨時房屋區。其後青發臨屋區重建成青宏苑,青安臨時房屋區清拆後香港房屋委員會與寶灝有限公司聯合重建成青逸軒,青逸軒原屬私人參建居屋,但因香港政府暫停出售居屋,青逸軒便改為私人屋苑出租。
近藍巴勒海峽的位置於填海後預留興建青衣站。上蓋興建了盈翠半島及青衣城,沿海邊位置興建了青衣海濱公園。長安邨與長發邨同時鄰近青衣站,而兩邨內擁有青衣最大的公共交通總站(長安巴士總站)。所以兩邨同樣是整個青衣島上交通最方便的公共屋邨。而長安邨所擁有的樓宇設計類型基本上是集結了整個1980年代末經常使用的標準樓宇設計的款式。
屋邨資料
樓宇
長安邨10座樓宇的名稱均以部首均以水部及與水有關的自然事物為主,並安放於名稱中間(安〇樓)。
樓宇名稱(座號)[1] | 樓宇類型 [2] | 入伙日期 [2] | 樓宇層數 [1](住宅層數)[2] | 每層伙數 [2] | 單位數目(伙)[1] | 承建商 | 提供升降機的廠商 | 期數 | 備註 |
---|---|---|---|---|---|---|---|---|---|
*安海樓(第1座) | Y3型(早期型設計) | 1988年11月1日 | 35(3-35樓) | 24伙(3-35樓) | 816 | 新昌營造 | 乘賓 | 1 | |
安洋樓(第2座) | 1988年12月1日 | 35(2-35樓) | 24伙(2-35樓) | ||||||
*安江樓(第3座) | 1987年12月1日 | 35(3-35樓) | 22伙(2樓) 24伙(其餘樓層) |
814 | |||||
*安濤樓(第4座) | 新長型 | 21(3-21樓) | 44伙(3樓) 52伙(其餘樓層) |
980 | 雙翼設計,一梯52伙;在地圖上呈L字型 | ||||
*安湖樓(第5座) | 1988年11月1日 | 20(2-20樓) | 20伙(2、3樓) 28伙(其餘樓層) |
516 | 瑞安建業 | 富士達 | 2 | 一梯28伙而非26伙 | |
安潮樓(第6座) | Y3型(早期型設計) | 1989年3月1日 | 35(3-35樓) | 24伙(3-35樓) | 800 | 大廈C翼樓梯出口改為密碼門 | |||
安泊樓(第7座) | 35(2-35樓) | 32伙(2-35樓) | 1088 | 一梯32伙而非24伙,翼尾為一及二人單位屬後期改建。 | |||||
安湄樓(第8座) | 1988年11月1日 | 35(3-35樓) | 24伙(3-35樓) | 792 | 地下及二樓全部範圍已由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劃作安老院舍用途 | ||||
安潤樓(第9座) | 相連長型第一款 | 26(2-26樓) | 14伙(2-26樓) | 358 | |||||
安清樓(第10座) |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中原數據-青衣-長安邨-全部座數. 中原數據.
- ↑ 2.0 2.1 2.2 2.3 美聯物業-青衣-長安邨. 美聯物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