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忠
阿史那忠(611年-675年5月24日),中國唐朝軍人,字義節。
突厥蘇尼失(阿史那蘇、懷德元王)之子。跟隨父親入唐為官。貞觀初年,被唐太宗提拔為左屯衛將軍,迎娶定襄縣主(唐太宗貴妃韋珪和前夫生的女兒)為妻。父親死後,繼承薛國公的爵位。637年,檢校長州都督。639年,阿史那思摩被唐朝立為突厥可汗,阿史那忠為左賢王。出塞外,鬱鬱不樂,唐朝使者來見,他請稟告唐太宗准許他回朝為官,唐太宗准許了。
永徽年間,阿史那忠歷任左武衛大將軍、右驍衛大將軍。後為長岑道行軍大總管,攻撃鐵勒、契丹的入侵。668年,為青海道行軍大總管,防備弓月和吐蕃,之後轉任西域道安撫大使、西域道行軍大總管。675年,阿史那忠在洛陽尚善里的私邸去世,被追贈鎮軍大將軍之位,諡號貞,陪葬唐昭陵。時人稱阿史那忠是唐代的金日磾。
目錄
阿史那忠碑和墓志銘
阿史那忠碑
阿史那忠碑,立於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十月。原存於陝西醴泉縣煙霞鄉西周村西南約50米處阿史那忠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館。碑身首高3.88米,下寬1.18米,厚34厘米。碑額篆書,題「大唐故右驍衛大將軍薛國貞公阿史那府君之碑」二十字。碑文正書,共33行,滿行82字。下端字較清晰,其餘均磨泐不清。
阿史那忠墓志銘
阿史那忠墓志銘並蓋,葬於唐高宗上元二年十月十五日(675年11月7日)。1972年6月出土於陝西醴泉縣煙霞鄉西周村西南約50米處阿史那忠墓中。志蓋厚15.5厘米,底邊長76.5厘米,蓋面篆書「大唐故右驍衛大將軍贈荊州大都督上柱國薛虢國阿史那貞公墓誌之銘」。志石邊長76.5厘米,厚15.5厘米,志文正書,崔行功撰文,共44行,滿行44字。同時出土還有其妻定襄縣主李氏墓誌蓋,志石遺失。志蓋厚9.5厘米,底邊長64厘米。蓋面篆書「大唐故定襄縣主之志」。四殺飾四神,右上角殘缺。
唐·阿史那忠墓壁畫
唐阿史那忠墓壁畫的墓址在陝西禮泉縣西周村西,是昭陵的陪葬墓之一。1972年6月發掘。墓道口內東壁最前面畫龍,頭和背部已殘缺;其次為馬和駱駝,各有1人牽引,人頭部已殘缺;再次為11人組成的儀仗隊。唐阿史那忠墓壁畫的墓址在陝西禮泉縣西周村西,是昭陵的陪葬墓之一。1972年6月發掘。墓道口內東壁最前面畫龍,頭和背部已殘缺;其次為馬和駱駝,各有1人牽引,人頭部已殘缺;再次為11人組成的儀仗隊。西壁從南向北畫虎,殘存下半部分,其次為犢車l輛,駕紫紅牛1頭,車轅兩側各站l御者;再次為1武弁,殘存頭部。每一過洞內的東西壁各畫2人,中間用紅柱隔開。第一過洞外的頂部繪有樓閣建築圖,已剝落。第一過洞外的兩側又各畫男侍1人。除第一天井外,每一天井的東西壁各畫2至3人。第一過洞至第二天井畫男侍,第二天井以北畫男女侍。壁畫人物修長清秀,衣紋疏放生動,風格近似唐李爽墓壁畫。[1]
陝西阿史那忠將軍墓考古發掘成果公布,揭秘唐太宗女婿的戎馬歲月
在陝西咸陽禮泉縣唐太宗李世民昭陵所在的九嵕山下,一座墓主為阿史那忠的將軍墓葬被當地的考古隊進行了正式的考古發掘。阿史那忠?相信很多人都沒聽過這個名字,不過要是說起他的岳父,大家就會有一種恍然大明白的感覺了!阿史那忠的岳父正是唐朝文治武功、開疆拓土的太宗皇帝——李世民。
1972年因當地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當地的文物部門發掘了此墓。發掘之時,地面還殘存有封土堆和兩通石碑,一通為唐時下葬所立的神道碑,其上篆刻「大唐故右驍衛大將軍薛國貞公阿史那府君之碑」,碑體下部已陷於淤泥中;另一通石碑是清代官員——湖廣總督畢沅所立,上刻「唐贈鎮國大將軍薛國公阿史那忠之墓」。
地宮部分由斜坡墓道、過洞、天井、甬道和墓室組成,斜坡墓道長達19米,兩邊墓壁上還繪有龍、馬、駱駝及牽引人、虎、犢車、儀仗隊等大型彩繪壁畫。墓室近正方形,整體用磚建造,墓室西側有磚砌的棺床,墓壁上繪有十二列戟、牛車圖、侍女圖以及男侍圖等。墓室還出土有墓誌一合、志蓋一方和鎮墓石一塊,其上篆刻有墓主的生平事跡。
阿史那忠是突厥族人,原名泥孰,姓阿史那,其父阿史那蘇帶領其族人歸降唐朝後,唐太宗賜名忠,故作阿史那忠。(玄宗時期發動安史之亂的史思明原就是阿史那族的)
阿史那忠歸唐那年正是二十歲,血氣方剛,驍勇善戰,唐太宗將繼女定襄縣主嫁給了他。定襄縣主是唐太宗的韋貴妃在嫁他之前所生。韋貴妃家世顯赫,隋朝時期曾嫁給了渤海望族李雄之子李友珉,生下了定襄縣主。李雄跟隨楊玄感起兵反隋,兵敗被誅,李友珉也牽連死去。韋貴妃因娘家顯赫,才又改嫁給了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為妾。[2]
傳記資料
-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三十五 阿史那忠傳
- 大唐故右驍衛大將軍贈荊州大都督上柱國薛國公阿史那貞公墓誌之銘
參考來源
- ↑ 阿史那忠墓壁畫 , 易可書院的博客, 2016-01-21
- ↑ 陝西阿史那忠將軍墓考古發掘成果公布, 新浪看點, 2018-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