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吠陀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
阿育吠陀,意为“长生之术”为印度教及佛教的传统医学,也译为寿命吠陀或阿苏吠陀,是印度的传统医学。在这种治疗体系中,人体被认为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身体与自然不调和时,人体的各项机能便会受到阻碍,进而导致生病。在阿育吠陀医疗方法中,主要有三种实施方法:药草疗法、推拿疗法及瑜珈疗法。
寿命吠陀主要包括三位古印度医学家的著作,即《遮罗迦本集》,《妙闻本集》和《语帅本集》。
阿育吠陀医学不仅是一门医学体系,而且代表着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阿育吠陀(Ayurveda)由两个字组成:Āyur指生命,Veda为知识、科学之意。因此阿育吠陀一词的意思为生命的科学。
阿育吠陀的神话是源自于印欧神话中的双马童(阿史沃因 Aśvin),即双胞胎医生,也是诸神殿的神,名为那瑟滴亚(Nāsatya)及德斯罗(Dasra)。四千年前的双胞胎医生的故事已经在土耳其的胡里安语及西泰语以及印度的梵语中失传了。阿育吠陀与阿达婆吠陀相比较,算是个次要的智慧。这四种吠陀(智慧)是世界上所知用印欧语言所留下来最古老的文件。
经典的阿育吠陀文件,是古代印度医典《揭罗迦本集》,与《阿达婆吠陀》约莫同时期。是在公元前一千年用梵语写成的,是全面性的医典。且大多数学者认为,阿育吠陀在西元一百年以前在印欧地区就非常的盛行了。
阿育吠陀在公元6世纪时,随着佛教的传布,影响的区域也越来越广。和尚将阿育吠陀带到中国、西藏、韩国、蒙古跟斯里兰卡,在这些国家的医学系统里留下传奇。
更近一点的是,德国将公元前一千年阿育吠陀的《妙闻集》翻译成德文,并运用在整型手术中。《妙闻集》中提到了阿育吠陀的八个分支[1]:一般医学、外科、耳鼻喉及眼部疾病、毒物学、精神科、儿科、妇科、性学及生育学。
目录
基本原理
阿育吠陀医学不仅是一门医学体系,而且代表着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阿育吠陀(Ayurveda)由两个字组成:Ayur指生命,Veda为知识、科学之意,因此阿育吠陀一词的意思为生命的科学。根据阿育吠陀的观点,人类应该和自然界和谐共存,而疾病的产生是由于这种和谐被打破了。通过利用自然界及其产物恢复这种基本平衡是阿育吠陀医学的主要目的。这种观念不仅贯穿于治疗病痛的过程,而且还贯穿于疾病预防的过程。
阿育吠陀医学的诊治更倾向于人的特性而非疾病的特性。在做出诊断之前,病人的年龄、居住环境、社会及文化背景及其体质都是要考虑的层面。诊断的主要手段包括触摸、检查和交谈,并利用草药去盈补亏。它们的基本作用是激发专门器官的功能。因此阿育吠陀医学的目标是通过调节饮食而化解健康问题,同时不会产生副作用。
在阿育吠陀医学的观点中,生命由身体、感觉、精神和灵魂构成[2]。人有三种体液(气、胆汁、粘液),七种基本组织(血液、原生质、肌肉、脂肪、骨、骨髓和精液)以及身体产生的废弃物。人体的发育与衰老以及人体各要素的循环和我们所吃的食物有关。
视频
参考文献
- ↑ 阿育吠陀(阿育吠陀瑜伽) ,搜狐, 2017-8-13
- ↑ 阿育吠陀医学:古老智慧中的治愈之术,360doc个人图书馆,2019-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