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陈嘉庚科学奖

陈嘉庚科学奖原圖鏈接 來自搜狐网

陈嘉庚科学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科学技术奖,以著名侨领陈嘉庚的名字命名,奖励获得重大原始创新性成果的中国科学家。该奖创立于1988年,原名为陈嘉庚奖。1988-1991年以奖励科研成果为主,1993-1999年则改为奖励科学家个人成就,直至2001年因资金问题而中断评奖。2003年中国科学院中国银行一同成立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并于2006年起恢复评奖。

截至2016年,陈嘉庚科学奖共设有六个奖项,分别为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技术科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2011年起又增设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目录

奖项概况

 
201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仪式举行原圖鏈接 來自搜狐网
 
200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者原圖鏈接 來自中科院网

陈嘉庚科学奖,以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名字命名、前身为陈嘉庚奖。由中科院和中国银行共同出资的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的设立,旨在奖励近年来获得或被认定的原创性重大科技成就的在世中国科学家,目前共设数理、化学、生命、地球、信息技术、技术等六个科学奖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

陈嘉庚奖设立于一九八八年,共组织了八次评奖,包括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吴孟超、叶笃正在内,共有六十三位中国科学家先后获奖,二○○一年,陈嘉庚奖评奖工作因资金原因中断。

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于2003年2月正式注册登记,其宗旨是:奖励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中国优秀科学家,促进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由基金会设立的陈嘉庚科学奖是中国科技界的一项重要科技奖励,共设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等五个奖项,用于奖励在上述相关学科领域内取得重大原始创新性成果的中国本土在世的科学家。陈嘉庚科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奖项每次评选一项,获奖人数一般为一人,奖金三十万元,同时授予奖章和证书。

推荐陈嘉庚科学奖的奖项及学科领域为:数理科学奖(包括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包括生物学、医学、农学)、地球科学奖技术科学奖。陈嘉庚科学奖候选项目至少由三名同领域的教授、研究员或同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分别推荐方为有效。每位推荐人只能推荐一个候选项目。

影响

陈嘉庚奖1988年设立以来,共组织了8次评奖、颁奖工作,共有63位中国优秀的科学家获此殊荣。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吴孟超、叶笃正和李振声等都曾先后获得过陈嘉庚奖。

江泽民、李瑞环、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杨振宁、丁肇中等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分别出席颁奖活动。1997年第七届陈嘉庚奖颁奖仪式在新加坡举行,时仍新加坡总统王鼎昌亲自出席颁奖典礼并向获奖人颁奖。

陈嘉庚奖已在中国科技界和海内外产生了崇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对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与推动作用。

现设奖项

数理科学奖

年份 获奖者 获奖成果
1993年 吴文俊
1995年 黄昆
1997年 杨乐
1999年 冯端
2006年 范海福 晶体结构分析中的相位不确定性问题
2008年 彭实戈 倒向随机微分方程和非线性数学期望
2010年 白以龙 固体的变形局部化、损伤与灾变
2012年 薛其坤陈曦马旭村 受限条件下液态/固态水的微观形态和物理特性
2014年 王恩哥 高质量拓扑绝缘体薄膜的外延生长和量子现象研究
2016年 周向宇 多复变中若干问题的解决
2018年 高鸿钧 原子尺度上“小分子机器”在固体表面的构筑与物性调控

化学科学奖

年份 获奖者 获奖成果
1993年 唐敖庆
1995年 梁树权
1997年 黄维垣
1999年 张存浩
2008年 侯建国 表面吸附单分子的高分辨表征与选控
2010年 杨学明 态-态反应动力学研究
2012年 朱道本 基于派-共轭分子的有机功能材料的研究
2014年 林国强 手性化学中的几个创新性研究
2018年 包信和 纳米限域催化及其在甲烷直接转化中的应用

生命科学奖

年份 获奖者 获奖成果
1989年 邹承鲁 蛋白质功能基团的改变与其生物活力的关系
1991年 王德宝汪恩壁汪猷 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
1995年 汤佩松
1997年 沈善炯
1999年 张香桐
2006年 饶子和 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复合物II的三维精细结构
2010年 裴钢 Beta-arrestin信号调节机制及生理病理研究
2012年 汤钊猷 肝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与转移的研究
2014年 徐国良 DNA氧化在哺乳动物发育表观遗传调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16年 曹雪涛 树突状细胞与免疫调控、免疫治疗的研究
2018年 李家洋 水稻株型形成与稻米品质调控的分子基础

地球科学奖

年份 获奖者 获奖成果
1989年 孙鸿烈刘东生 青藏高原隆起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研究
1991年 马在田曹景忠纪少游 波动方程法地震偏移成像的理论与应用
1993年 黄汲清
1995年 叶笃正
1997年 王之卓
1999年 陈述彭
2006年 涂传诒 太阳风的形成机制
2008年 安芷生 东亚环境变迁的季风控制学说
2010年 李德生 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
2014年 吴国雄 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强迫对亚洲夏季风爆发和气候形成的影响
2018年 戴金星 煤成气及鉴别理论

信息技术科学奖

年份 获奖者 获奖成果
2006年 王小云 国际通用Hash函数的破解
2012年 杨学军 可扩展并行计算机技术
2014年 尤肖虎 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与分布式组网
2018年 徐宗本吴一戎 基于L(1/2)正则化理论的稀疏雷达成像

技术科学奖

年份 获奖者 获奖成果
1988年 邓锡铭范滇元余文炎 激光12号实验装置——高功率激光技术的新成就
1990年 王选陈堃𨱇郑民 中文电子出版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1993年 郑哲敏
1995年 李国豪
1997年 钱令希
1999年 赵国藩
2010年 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
2014年 沈保根胡凤霞孙继荣 新型LaFeSi巨磁热效应材料的发现和机理研究
2018年 田永君 比天然金刚石更硬人工材料的合成

已撤销奖项

物质科学奖

年份 获奖者 获奖成果
1988年 赵忠贤 液氮温区超导体的发现及应用前景
陈创天吴柏昌江爱栋 晶体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基团理论和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探索
1990年 华罗庚王元 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

农业科学奖

年份 获奖者 获奖成果
1988年 李振声陈漱阳薛文江 远缘杂交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
1990年 沈荣显徐振东 马传染性贫血病免疫的研究
1993年 朱兆良
石元春
1995年 张福绥
1997年 娄成后
1999年 谢华安

医药科学奖

年份 获奖者 获奖成果
1989年 宋鸿钊吴葆桢王元萼 根治绒癌
1991年 曾毅王培中邓洪 鼻咽癌早期诊断、前瞻性现场和病因的研究
1993年 吴孟超
1995年 姜泗长
1997年 陆道培
1999年 王正国

信息科学奖

年份 获奖者 获奖成果
1995年 杨嘉墀
1997年 李志坚
1999年 刘盛纲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