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龍(詩人)
姓名 | 陳朝龍 |
---|---|
別名 | 字子潛,號臥廬 |
出生年 | 1859 |
死亡年 | 1903 |
官宦經歷 | 新竹縣學,補廩生 |
編著作品 | 《新竹縣采訪冊》《十癖齋詩文集》 |
陳朝龍(1859-1903),字子潛,號臥廬,竹塹(今新竹市)人。年少工詩文,名聞同儕。光緒四年(1878),掌教東城義塾。七年取進新竹縣學,補廩生。家富藏書,攻讀甚勤。嘗設館於北門後街靜修書齋。平居常與林奕圖、劉廷璧、蔡啟運等詩酒往來,為竹梅吟社健將。其興趣廣泛,自顏所居曰「十癖齋」。每有遠行,恆以壺酒隨車,遊吟各地。性豪放,與張謙六、傅子顯交稱莫逆。三人曾於竹塹糧荒時,力抗糧商屯積,而權宜開倉賑濟,人稱「竹塹三傑」。光緒十三年(1887),知縣方祖蔭以其素具聲譽,委任隆恩圳圳長,維持水圳暢通。十五年辦理團練出力,嘗給六品軍功頂戴。迨邵友廉為巡撫,擬纂修通志,設採訪總局於臺北。新竹知縣葉意深委其與鄭鵬雲任採訪之責。光緒十九年竹城義塾併入明志書院,被聘為長班(原稱山長)。次年完成「新竹縣采訪冊」,原稿共十一冊(今分為十卷凡三十三目),呈於纂修總局以供修志之用。嗣因甲午之役臺灣割讓,志稿未及成書。朝龍則攜稿避難入閩,初居惠安,後遷榕城,回首東寧,不勝傷懷。光緒二十四年曾一度與宗人陳永泰回臺。後為安溪縣令劉威幕客,旋以事去。光緒二十九年秋闈,抱病應試,於中秋後二日卒於福州,年四十五。遺有《十癖齋詩文集》,未刊,今已佚失。其採訪冊遺稿由邑紳鄭如蘭購回,新竹州廳借抄成帙。今有臺灣省文獻會點校本,題曰《合校足本新竹縣采訪冊》,約三十三萬字,列入《臺灣歷史文獻叢刊》出版。[1]
七言律詩
香山觀海
放開眼界極蒼茫[2],一上香山快[3]望洋。月霽[4]漸連天一色,風狂浪打樹千行。客帆遠水秋如畫,漁火平沙[5]夜正忙。萬里波濤情萬種,等閒[6]覓句索枯腸[7]。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塹城詩薈》。詩題中香山位於現在新竹市香山區,香山區位於新竹市南邊,為新竹市拔高之丘陵地,北面為新竹平原,西面緊臨海畔,丘陵區至海岸線約僅兩、三公里。因此這首詩登高望遠,極目所至,盡是汪洋。此詩描寫夜登香山,所以可以看到月光遍灑海面美景,亦可看漁火點點的景色。此詩造語自然,雖然全詩不用典故,但月色海景,經詩人之筆,如在目前,亦呈現海天遼闊蒼茫的一面,這當然是因為香山地勢較高,並且近海的緣故。
【延伸閱讀】
1. 陳維英〈香山〉二首,《全臺詩》第伍冊。
2. 楊浚〈香山觀海〉,《全臺詩》第玖冊。
七言絕句
過艋津龍山寺有感
楚館秦樓[8]列兩行,龍山寺[9]後盡新妝[10]。如何我佛慈悲地,翻[11]作人間歡喜場[12]。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鄭鵬雲編《師友風義錄》。艋舺的風化業雖於朝清領時期就頗具規模,但是在日治之後,當局正式將凹仔以及附近的歡慈市、後街仔、粟倉口規劃成為「遊廓」,日式的妓院以及藝妲間便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了。作者在1898年回臺看到這一帶的變化,不禁有感而發。全詩淺白如話,朗朗上口,細體詩意則可發現作者並非要批判此一現象,但也沒有太明顯的讚揚,末兩句以疑問結尾,主要是表達驚奇與訝異,或許還帶有一點調侃的意味。「我佛慈悲地」與「人間歡喜場」的強烈對比讓人印象深刻,一四句與二三句之間又彼此照應,堪稱佳構。
【延伸閱讀】
1. 林欽賜〈龍山寺題壁〉,氏編《瀛洲詩集》。
2. 連橫〈稻江冶春詞〉二十四首之三,《劍花室詩集》。
3. 高文淵〈臺北觀光〉,《風月報》第45期(1937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