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隋唐:是對中國古代的隋朝唐朝的合稱,是經歷了五胡亂華南北朝兩個漫長時期後的兩個大一統皇朝。是秦漢之後中國第二次大統一,有學者認為隋唐和宋構成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帝國。

隋唐(581年-907年),是對中國古代的隋朝唐朝的合稱,是經歷了五胡亂華南北朝兩個漫長時期後的兩個大一統皇朝。是秦漢之後中國第二次大統一,有學者認為隋唐和宋構成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帝國[1],也有學者認為隋至盛唐為中國第二次一元體制[2]。日本學者杉山正明將隋唐歸於拓跋國家[3]

目錄

概況

雖然隋唐皆被視為漢族皇朝,但其實兩朝皇帝多少帶有異族血統或受異族影響,故在民族思想上比較開放。兩朝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科技上達到前所未有的發展,隋唐兩朝君主在治國政策上較為開明,也影響了周邊諸國向中國朝貢、學習。[4]

 
楊堅:公元581年隋朝建立,隋文帝楊堅是開國皇帝,主要的貢獻是創立新的選官制度;創立《開皇律》;律法不比南北朝時更加殘酷,興建義倉;簡化地方官制。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在二百八十多年的戰亂之後重新統一了中國。[5]隋朝在其後期經過八年的隋末民變唐朝建立。所以史學家常把「隋唐」並稱。在這三百多年間,中國各方面都得到很大的發展。另外,由於唐朝的文治武功和國際聲望都被認為曾經十分強盛,故人們亦常將它與同樣被認為曾經很強盛的漢朝放在一起而合稱為漢唐[6]

秦漢相比,隋唐同樣是前一個統一皇朝國祚短,而後一個統一皇朝能建立百餘年的盛世大帝國。

 
李淵:唐高祖李淵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領兵用十年時間完成了統一大業。

貢獻

社會制度

公元5世紀至11世紀,是世界中世紀的早期,大致相當於中國的南北朝隋唐五代時期。這時,西歐直至北非、中亞、東亞,都剛剛進入封建社會,比起中國落後了一個社會發展階段。而東方,如日本,又是在中國封建文化的影響下,才於7世紀中葉開始進行大化革新,逐步確立封建制度的。在世界各地步入封建社會時,隋唐時期的中國,封建制度已發展1000多年,各種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制度,業已完備,大大影響了世界、特別是東亞周邊國家封建化的進程。[7]

經濟發達

封建社會的主要經濟生產部門農業,在隋唐時期有了較大的發展。農業生產工具鋤、鏟、鐮、犁都有大的改進。水利設施得到修復和新的開鑿,而更為廣泛和完善。長溯積累的從犁地、播種、施肥、灌溉等一整套的農業生產經驗得到推廣、良種普遍使用、經濟作物得到發展。隋唐五代的農業生產進到了一個新的台階,農田大批開墾、糧食單產超過漢代一倍,一粒種子可收穫20至40粒,最多者達百粒,而歐洲最先進的法蘭克王國之單產,僅及中國的1/10至1/20。手工業、商業,歐亞北非各國更是難望中國之項背。

長期統一

自開皇九年(589年),隋重新統一以後,隋唐時期的中國是當時世界上唯一長期保持統一的大國。分裂割據只占短暫的時間。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最大的國家。世界上其他地區,如西歐、拜占庭、印度等,都處於長期封建割據狀態,而由落後族建立的大帝國,極不穩定,旋生旋滅。即如阿拉伯人建立的大食帝國,到8世紀中葉已分成東西兩部分,9世紀時,以巴格達為中心的阿拉伯帝國也分崩離析了。唯獨中國,統一思想深入人心,統一局面基本穩定。唐朝版圖超過秦漢,加之統一,集權,給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也加深了中國文化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

文化繁榮

隋唐時期,採取開放政策,不僅大量吸收外域的有用文化,而且將中國繁榮發達的傳統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中國傳統的儒學文化得到了整理,道教文化在政府扶植下有了發展,從印度傳入的佛教,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禮俗的巨大影響而中國化了。在隋唐時期佛教發展達到興盛的頂峰,佛學水平超過了印度,並使中國取代了印度成為世界佛教的中心。文化政策相對開明,文禁較少,又使這時的科學技術、天文歷算進步突出,文學藝術百花齊放、絢麗多彩,詩、詞、散文、傳奇小說、變文、音樂、舞蹈、書法、繪畫、雕塑,都有巨大成就,並影響着後世與世界各國。[8]

世界流中心

文明先進而富庶強大的中國是當時世界,特別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隋唐時期的中國與世界的聯繫進一步加強,長安成為當時的國際大都會,在長安有各國使臣、商人,有胡人所開的店鋪。漢唐都有中西交流的絲綢之路,而漢代中外直接交往還只限於中亞、印度,最遠的是班超副使甘英到達波斯灣。隋唐時,尤其唐朝,中國與中近東、印度、日本、南洋群島的聯繫大大加強。商人、使臣來往不絕。滿載貨物的商船在南中國海和印度洋上揚帆航駛,大隊的駱駝、馬匹奔馳在絲綢古道之上,中國的絲綢、瓷器、造紙術、印刷術西傳,印度、中亞文化也給中國文化發展以深遠的影響,如服飾、習俗、飲食、語言、藝術、科學、曆法、數學、醫藥、各種宗教、物產紛紛傳入中國,勇於並善於接受有益新鮮事物的隋唐皇朝和中國人民,通過吸收外域文化,豐富和發展了傳統文化。

隋唐五代時期的中國是如此的先進、文明、繁榮、強大,它在世界特別是亞洲歷史發展中有着特殊地位,起着巨大的作用,成為當時亞洲的中心,也是世界中心地區之一。亞洲各國人民都企羨中國,「對中國文化無限嚮往」,「殷切希望政治上要有像中國那樣統一的國家組織,經濟上要過像漢人那樣燦爛的文化生活。」氣勢宏大壯闊的隋唐五代時期,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在世界特別是亞洲發展史上的特殊、輝煌的地位,是值得我們自豪的,也是應當予以重視、並深入了解的。[9]

參見

注釋

  1.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13.「長期分裂的悲劇」。
  2. 侯家駒,《中國經濟史》。
  3. 黃美蓉譯、杉山正明著《遊牧民的世界史》:「例如北周、隋、唐等,不僅統治階級相通,各別王室互相通婚,雖然會依發展、成長有所差異,但就連政權國家的型態及制度也大致相同。反而將其分開思考,甚至是較為不自然。若將北魏開始的這個時代,以拓跋國家時代,做出貫穿性敍述的話,也許能更清楚地理解所有事態。」,頁211。
  4. 《隋書 列傳第四十九》:始畢率其種落入寇,圍帝於雁門。詔諸郡發兵赴行在所,援軍方至,始畢引去。由是朝貢遂絕。明年,復寇馬邑,唐公以兵擊走之。隋末亂離,中國人歸之者無數,遂大強盛,勢陵中夏。迎蕭皇后,置於定襄。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梁師都、李軌、高開道之徒,雖僭尊號,皆北面稱臣,受其可汗之號。使者往來,相望於道也。
  5. 隋文帝楊堅:與佛結緣最神乎的皇帝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3-05-18]
  6. 《新唐書 列傳第一百四十上》:隋大業之亂,始畢可汗咄吉嗣立,華人多往依之,契丹、室韋、吐谷渾、高昌皆役屬,竇建德、薛舉、劉武周、梁師都、李軌、王世充等倔起虎視,悉臣尊之。控弦且百萬,戎狄熾強,古未有也。
  7. 傅樂成. 第八章〈唐代的武功(上)//《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 1993.
  8. 唐長孺.《南北朝後期科舉制度的萌芽》,《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續編》:三聯書店,1959
  9. 《資治通鑑》長壽元年壬辰,公元六九二年:初,隋煬帝作東都,無外城,僅有短垣而已,至是,鳳閣侍郎李昭德始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