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霍夫曼Josef Hofmann),男,1876年出生於波蘭克拉科夫,鋼琴家,於1957年逝世。

霍夫曼
鋼琴家
出生 1876年
國籍 波蘭
職業 鋼琴家
知名於 鋼琴家

霍夫曼17歲時在歐洲巡迴演出,1887年在大都會歌劇院美國首演掀起一陣轟動。回到歐洲以後留在柏林進修。1892年入安東·魯賓斯坦門下學習,認為追隨這位名師學習是他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1894年帶着成熟的技藝重回舞台,其演出在歐洲俄羅斯南美美國都獲得巨大的成功,拉赫曼尼諾夫甚至將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題獻給他。

1926年成為科提斯音樂學院的院長,並任教至1938年。1940年起開始限制自己的演奏會次數,並於1948年在紐約舉行職業生涯最後一場音樂會。雖然他是有史以來第一位錄製唱片的音樂家,卻未留下太多記錄。在職業生涯的顛峰時期被認為是有浪漫派鋼琴家中最偉大的,在他那相對有限的常備曲目,中演奏以絕對均衡的描寫性和格外寬廣的動態為人所稱道。

奧斯卡·王爾德是第一個觀察到"再也沒有比完美更無趣的了"這個事實的人,然而霍夫曼做為一位鋼琴家幾乎就是完美而不流於無趣的;如同完美的小提琴家雅沙·海飛茲一樣,霍夫曼達到這種藝術境界而無損於溝通能力或創造力,如果說這這個世紀的鋼琴家有誰能夠被稱為"完美無缺",他也許會成為這項榮譽的主要侯選者。最佳狀況的霍夫曼擁有引人入勝的琴聲、對鋼琴響度和可能性卓越的掌握、驚人的記憶力、完美的音感和浸染他所有演出的想象力。但最重要的,在他那終身奉獻、所及之處均散發光輝的演奏,有着純真自然和開朗樂天的性格。關於霍夫曼聆聽他這位朋友演奏自己改編自史特勞斯《蝙蝠》(樂評家哈洛德.荀博格口中"鋼琴上最豐富、複雜的傑作"之一)的新曲,一周後,霍夫曼再度造訪,並演奏了整闕改編曲給戈多夫斯基聽。羅西娜·列文涅談到有一次,霍夫曼聆聽她丈夫約瑟夫演奏一首霍夫曼從未聽過的李斯特改編曲《洛雷萊》,當天稍後就將這曲子用做為演奏會的安可曲。

勛伯格認為,以一個鋼琴家而言,"霍夫曼以一種融合古典主義的純爭,和浪漫主義的優雅"的方式演奏。他擁有戈多夫斯基的全部技巧,但色彩更豐富、感情更豐沛。他的風格兼有高貴的音樂線條、永遠的如歌音色,和自最虛無縹緲的極弱音到突然爆發的波濤洶湧的廣大動態……(他的演奏)沒有絲毫帕赫曼和其它當紅者那種極端的自我主義,也沒有羅森塔爾那種熾烈、叱咤風雲的精湛技巧(雖然霍夫曼的技巧是一樣出色而控制的更好的)。也許只有他的摯友拉赫曼尼諾夫也沒有霍夫曼的詩意、色彩和生命力。"

從以上的敘述可以知道,霍夫曼演奏鋼琴的方式是異於世紀初的那些主流風格的。即使霍夫曼和拉赫曼尼諾夫在今日常被視為極度浪漫主義的演奏家,事實上他們(和費魯齊奧·布索尼)卻是現代風格的先鋒。雖然他們在分句和彈性速度上比起大部分的現代鋼琴家都要來得運用更大的Z由度,他們的演奏仍然是忠於原典的模範;對他們來說和帕赫曼不同地印製好的樂譜是塑造一份詮釋的終極指導原則。有人曾引述霍夫曼的話:"一段音樂真正的詮釋來自於嚴謹確實的解,而後者又惟獨取決於嚴謹確實的解讀。任意增加色調微調、光影變化、特殊效果等,以刻意炫示誇大演奏者本身,就等同於歪曲變造,充其量只是譁眾取寵的江湖郎。演奏者必頁永遠確信他演奏的荀博格所著"不朽的鋼琴家"一書中表示,霍夫曼總是身體力行:"他的演奏雖然充滿高度的Z由、詩意和個人風格,低在訴譜原譜上他是準確的令人喘不過氣來的。"

在1908年出版的"鋼琴演奏"一書,他提到:"五十年前技巧就是一切,鋼琴演奏的藝術就是演奏速度的藝術──一種如何在可能的最短時間內演出最大量音符的藝術。當然還是有一些傑出的巨匠,如視技巧次要於內涵的魯賓斯坦、李斯特的肖邦,但是公眾盡為技巧──或說炫技──所震懾;現在我們發現潮流又向簡樸風格緩緩流去。現在所要求的不再是背離美學的炫目技巧,而是高度美感和適當技巧的結合。"

霍夫曼的父親卡西密爾是華少音樂學院的鋼琴、聲學、作曲學教授,同時也擔任華歌劇院的指揮,而他的母親是一位歌手。他四歲開始演奏鋼琴,立即展現了他的天賦才能。在上了僅僅一年的課程後,他就開始公開表演; 在華沙歌劇院首演時,他的腿似乎太短而構不着踏瓣,於是他的父親坐在他的左側封他踩踏瓣。七歲的時候,他演奏給安東.魯賓斯坦聽,後者評論道:"我並不相信有什麼神童存在,但是我相信這一個是。"最初他父親試圖限制約瑟夫方公開演出次數,但在他九歲時答應讓他參加一場歐洲回演出,在巡迴中這個小孩所到之處都引起轟動;沒有任何神里能夠造成同樣的衝擊,直到數十年後少年曼紐因的出現。1887年,11歲的霍夫曼進行了首次的美國巡迴演,這次演出引起了相當大的亢奮,在他首演音樂會的中場時間,聽眾瘋狂的沖至售票處購買他的下場音樂會入場券。

在"防止虐待兒童保護協會"注意到並宣稱其父親正在剝削孩子前,約瑟夫在10周內演奏了超過50場的音樂會。接下來的音樂會因為眾怒而必須全部取消,幸而一位匿名贊助者贈五萬美金給卡西密爾,條件是約瑟夫必須脫離舞台直到18歲;卡西密爾接受了這筆捐贈,父子倆回到歐洲並定居在柏林。就是在此,16歲的霍夫曼成為魯賓斯坦唯一的入室弟子。霍夫曼描述這些課程:"魯賓斯坦非尚容易心血來潮、喜怒無常,常常是今天狂熱於某一種概念,隔天又更中意另外一種。但是在他的藝術中他永遠是邏輯清晰的,而且雖然他意欲從不同觀點尋解釋,但他總是能正中要害。他從不讓我在一次課程中演奏任何作品超過一次,他解釋道這是因為他也許會在次回課程中忘記上次所教我的,並重新提出另一種說法而使我迷惑。"

1894年在漢堡重返音樂舞台,自此他展開了一段直到1940年代為止的巡迴演奏生涯。他在1926年成為美國公民,並於同年接掌費城的寇帝斯音樂學院。其身材和手掌都不大(史坦威公司為他特別訂造了一部鋼琴,其琴鍵依勛伯格的說法"削去若干分之一英寸",以便於他可以舒適地演奏),演奏時全無任何生硬的面部或肢體舉止。

目錄

錄製唱片

不喜歡灌錄唱片。相比職業生涯的長度和廣度,他的錄音室作品是相當少的。這些作品主要包括一些短曲,呈現出他精雕細鑿的那一面;另外有少數大型的作品李斯特第二號函牙利狂想曲和肖邦b小調詼諧曲兩者都被剪接給破壞了。這份選集中包括已發行的和錄音室的遺產,始於他遺留聲機與打字機公司錄製的錄音(在首度美國巡迴時,曾留下一些為愛迪生錄製的捲筒錄音,現已遺失),然後是和美國哥倫比亞公司於1921年長達6年的合作錄音,這些構成了這張唱片的主要部分。

最後,有一系列在1923年為布倫茲威克公司錄製的唱片,構成為他最後發行的錄音室錄音,絕大多數收錄在。剩下的錄音包括了為RCA和HMV公司做的實驗性的電器錄音,和一些側錄的演奏會現場錄音或廣播錄音,包含了1937年卡內基廳那場傳奇的美國首演五十周年紀念音樂會。

聆聽留聲機與打字機、哥倫比亞和布倫茲威克公司的這些唱片,他對音樂線條的控制力、他以個人表達方式賦予作品血肉的能力、他柔軟的手指和他概念的範圍都清晰可辨。雖然無法忠實傳達他那驚人力量──荀博格稱之為"將會伴隨他進入墳墓的完美、精湛、剛毅、能量和詩意"組合而成的力量的全部,這些錄音仍然提供了霍夫曼始終屹立不搖的廣泛證據。

個人生活

擁有廣泛興趣的霍夫曼是教師、作家、作曲家,發明家(擁有約70項專利權,從避震器到蒸氣汽車,範圍廣泛)、語言學家,同時也是網球、撲克牌和西洋棋的愛好者。可私生活看起來一團糟,充滿婚姻及家庭衝突(常常是因為外遇)、離婚、酗酒和用藥過量的問題。所有的這些終於侵蝕演奏能力,他再也無法維持顛峰水平。他的仰慕者已經退化為那曾經長時間主宰樂壇的驚人形象背後的陰影。然後到了1930年初期,霍夫曼的存在已經被以霍洛維茲為代表的另一種新式超技鋼琴家超越。病逝於洛杉磯。 [1]

視頻

霍夫曼鋼琴!

[2]


文獻來源

  1. 霍夫曼霍夫曼鋼琴教學網
  2. 霍夫曼鋼琴優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