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詩經)
【原文】
風雨淒淒,
雞鳴喈喈①。
既見君子,
雲胡不夷②!
風雨瀟瀟,
雞鳴膠膠③ 。
既見君子,
雲胡不廖④!
風雨如晦⑤,
雞鳴不已。
既見君子,
雲胡不喜!
【注釋】
①喈喈 (jie):雞叫的聲音。
②云:語氣助詞,無實義。胡:怎麼。 夷:平。
③膠膠:雞叫的聲音。
④瘳(chou):病好,病痊癒。 ⑤晦:昏暗。
【譯文】
風吹雨打多淒淒,
雄雞啼叫聲不停。
既已見到意中人,
心中怎能不寧靜 !
風吹雨打多瀟瀟,
雄雞啼叫聲不停。
既已見到意中人,
心病怎能不治好!
風吹雨打天地昏,
雄雞啼叫聲不停。
既已見到意中人,
心中怎能不歡喜!
【讀解】
這大概是類似於《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心中的那種幻 覺:當想念某種東西到了極點的時候,幻想似乎成了現實,真假 不辨,甚至確信幻覺就是現實。
對腳踏實地的現實主義者來說,這是幼稚和荒唐的;而對喜 歡幻想的浪漫主義者來說,這卻是美好和必需的。政治家、實業 家一類的人,多半是徹底的現實主義者。詩人、藝術家、情人,大 多是善於幻想的浪漫主義者。
以浪漫的心情去體察一位苦苦思念和等待的情人的苦衷,最能喚起我們內心深處那根最敏感的神經,觸動我們想象的翅膀。
苦苦等待和思念的現實是冷酷的,痛苦的,沉悶的,而幻想 則給人以甜蜜的安慰,神秘的魁力。如果沒有了幻想,生活也就 失去了光彩和希望,失去了靈魂的支撐。過着沒有靈魂支撐的生 活,就如同隨波逐流的稻草。有了幻想,再苦再難的現實都可以 去面對,在其中堅持下去。其實,豈止是戀愛,整個生命的歷程 都是如此。[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