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飞龙型柴油机车

飞龙型柴油机车,曾被称为NY2型柴油机车、东方红2型柴油机车[1],是中国铁路使用的柴油机车车型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代液力传动柴油机车的实验性车型之一。飞龙型柴油机车是由大连机车车辆厂与大连热力机车研究所联合设计,于1961年由大连机车车辆厂试制成功的2000马力液力传动干线货运机车,对液力传动装置经过较长时间的试验和调整后,于1966年10月正式投入运用试验。该型机车仅试制一台,并未投入批量生产。

目录

开发背景

1950年代,中国开始踏上铁路牵引动力内燃化和发展国产内燃机车的道路。1958年起,在大跃进运动形势的推动下,铁道部各主要机车制造和修理工厂纷纷掀起“争取生产内燃机车”的热潮。大连机车车辆厂仿照苏联的TE3型柴油机车[2],试制了采用2Д100型中速柴油机和电力传动装置的巨龙型柴油机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则试制了采用12V175Z型高速柴油机和液力传动装置的卫星型柴油机车。在卫星型柴油机车的试制和试验过程中,发现虽然液力传动系统的可靠性较为令人满意,但高速柴油机却因制造工艺原因而经常出现问题,成为阻碍液力传动柴油机车发展的一个技术瓶颈。

1959年,根据铁道部1960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大连机车车辆厂与大连热力机车研究所合作,决定利用巨龙型柴油机车上比较成熟的2Д100型中速柴油机,匹配大连热力机车研究所设计的液力传动系统,开始研制单节2000马力的飞龙型柴油机车,车型代号NY2,其中“N”代表内燃机车、“Y”代表液力传动、“2”代表第二种型号。

研制过程

1960年4月,大连机车车辆厂与大连热力机车研究所合作完成了飞龙型柴油机车和液力传动装置的设计工作,并在大连所内建造了2000马力液力传动全功率试验台。飞龙型柴油机车的核心技术是基于DR40A型起动变扭器和DR74V型运转变扭器的液力传动装置,这两种液力变扭器都是由大连热力机车研究所按类比法设计的。1959年1月至1960年4月,大连热力机车研究所参考奥地利福伊特T26型液力传动装置(用于奥地利联邦铁路5046型、5145型柴油动车组),完成了DR74V型单级运转液力变扭器的设计试制工作。1961年11月至1963年3月,又自行研制出DR40A型单级起动液力变扭器,设计原型参考自西德AEG液力传动装置。

1961年初,飞龙型柴油机车的第一套液力传动装置试制完成,但由于液力传动箱在性能和结构上都存在问题,因而大连热力机车研究所在液力传动全功率试验台上,对这台机车的液力传动装置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调整和试验,特别是改进了起动变扭器和自动换档系统。1965年2月至3月,液力传动装置在大连所的全功率试验台上,进行了126小时53分钟的负载试验,并改用了刚成功研制的DR40A型起动变扭器。试验结果显示, 该传动装置的实际输入功率已达1510马力,传动装置效率达79.2%,起动变扭器效率达84.0%,运转变扭器效率达84.4%。1965年5月,根据铁道部工厂管理总局的指示,这台液力传动装置被批准安装到飞龙型机车上。同时,飞龙型机车改装大连机车车辆厂制造的10L207E型柴油机,以代替苏联进口的2Д100型柴油机。1965年11月至12月,飞龙型0001号机车在大连所的机车定置试验台上进行了牵引热工试验,这也是中国首次的内燃机车定置试验。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多种铁路机车都改取富有“革命”气息的名称,电力传动柴油机车系列以“东风”命名,液力传动柴油机车系列则以“东方红”命名,例如巨龙型柴油机车更名为东风型,卫星型柴油机车更名为东方红1型,而飞龙型机车则更名为东方红2型。

视频

飞龙型柴油机车 相关视频

两个经典D1柴油机和2TE10L内燃机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