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作为一所首屈一指的研究型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与大学成员携手创造、存取、传播和保存知识,借以启发及支援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学习及教学。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系统包含大学图书馆、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崇基学院牟路思怡图书馆、联合书院胡忠多媒体图书馆、李炳医学图书馆、建筑学图书馆和利国伟法律图书馆等七所图书馆。
截至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拥有馆藏2,587,498册、期刊9,361种、电子期刊[1]127,855种、电子书4,562,182册、电子资料库670个。
目录
分馆
大学图书馆
大学图书馆广泛收藏不同种类的馆藏,包括特藏、香港研究资料、文学与人文馆藏、工商馆藏、工程馆藏、理科馆藏、社会科学馆藏、参考馆藏、通识教育和好书角。法律图书馆可经由大学图书馆进入。
这里有中大图书馆中最齐全的设施——超过2,400个温习座位和超过230部电脑可供使用。为使读者拥有一个独立而安静的学习环境,大学图书馆提供了参考阅读室、教员研究室、博士生研读室以及在较高楼层的安静研习空间。寻找协作学习空间的读者则可使用小组研讨室、进学园和研究共享空间。在学期内进学园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开放。图书馆以技术导向,提供灵活使用的学习空间,包括中大图书馆的展览空间,定期举办关于图书馆馆藏的展览。
在联系中大读者与香港及世界各地学术资源的交流上,大学图书馆亦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它为合资格的中大读者提供港书网 (HKALL) 服务和馆际互借服务。此外,申请“联校图书证”及申请使用大学图书馆均需在大学图书馆内办理手续。
大学图书馆于1965年成立,初期位于九龙安利大厦,1969年8月迁往沙田校园范克廉楼,作为临时馆址。1972年12月15日,位于校园中央楼高五层的本馆落成启用, 由故唐炳源博士夫人主持揭幕礼, 以纪念唐博士生前对本馆所作之捐献。为容纳不断增长的图书馆馆藏和读者,图书馆于1993年扩建至田家炳楼,又于2012年建成图书馆新翼大楼和进学园。
进学园
位于图书馆地库的进学园是启发创新学习和学术活动的地方,学生与朋辈在这里可以探索,创作和研习。这里配备科技充足的学习环境和完善的计算机工作站,包括Mac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可移动的互动电子白板和电视,专为小组工作而设;多用途学习室配置了LED电视、手提电脑和可移动的桌椅;小组研讨室配置手提电脑、LED电视以及无线上网;高性能的多媒体工作站,专为电影剪辑和图像设计而设以及3D打印及扫瞄服务。此处更有图书馆馆员为同学的专题研习提供支持服务。
进学园在学期中每日24小时开放,这里同时提供灵活的座椅和设施,以支援不同的教学活动,例如图书馆讲座[2]、专题讲座、工作坊、研讨会、展览和其他大学部门或单位合办的活动。
研究共享空间
“研究共享空间”位于大学图书馆一楼,空间设计创新、灵活多变,专为研究生和教研人员的需求而设。
它配置了各式先进科技和设施,设有IT间、参考阅览室、一间多用途室、九间博士生研读室及九间小组研讨室,供图书馆研习班、特别课堂和学习活动使用。此外,更专为研究生和研究人员的集聚而设计集思阁,提供可随意组合的座位及互动式白板,方便作跨科的轻松交流,以启发研究构思和协作。多种研讨课程亦在集思阁举行,让参加者就课程内容增加互动交流。
为切合研究生、研究和教务人员学术及研究工作所需,研究共享空间提供多种服务及活动,包括讲座及研习班、研究茶座、研究咨询服务及适用于教学人员的引文检索服务。
崇基学院图书馆
崇基学院图书馆藏书以音乐、宗教、教育、体育学、日本文学及语文、表演艺术及剧场为主,其中音乐及宗教的藏书,在东南亚地区颇具规模。部分卞赵如兰音乐特藏,亦藏崇基学院图书馆。此特藏为哈佛大学音乐系卞赵如兰教授(1922-2013)所捐赠的教学、研究及田野考察笔记、乐器等数据,弥足珍贵。
崇基学院图书馆于1951年成立。现今的牟路思怡图书馆大楼是由美国亨利路思基金会,通过美国联合长老会捐款兴建,于1971年10月29日由亨利路思先生的妹妹牟路思怡夫人亲临主持揭幕,命名为牟路思怡图书馆。
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
新亚书院图书馆所藏书籍,主要为中国语言及文学和艺术类别。这些藏书有助本校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及艺术系的教学及研究工作。本馆特藏包括钱穆特藏、新亚书院特藏、本地艺术特藏、艺术资料及北岛特藏。
新亚书院图书馆成立于1954年,最初位于九龙农圃道。1973年迁入香港中文大学,并以新亚书院创办人钱穆先生命名。图书馆的设计,仿效美国肯塔基州碧理亚学院图书馆。馆内除设有居高临下的阁楼外,亦展出访问艺术家及艺术系师生作品,是其特色之一。
联合书院图书馆
联合书院胡忠多媒体图书馆以收藏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视听资料为主,馆藏格式有数码影像光碟、视像光碟、镭射唱碟等。图书馆旨在利用各种教育媒体及科技,辅助师生的教学、研究。为方便课堂讲习,多媒体馆藏资料除在馆内观看、收听外,亦供外借在校园使用。联合书院图书馆亦收藏了一批殷商(约公元前1675-1029)甲骨,为全香港最丰富的甲骨收藏。2015年夏天,图书馆增收哲学类藏书。自学中心位于图书馆一楼,方便读者使用。
联合书院图书馆于1956年成立,后蒙已故殷商胡忠先生慷概捐赠,新建院舍,图书馆遂于1972年迁入联合书院校园,命名“胡忠图书馆”。2001年,图书馆更名为“联合书院胡忠多媒体图书馆”。
建筑学图书馆
建筑学图书馆主要为支持建筑学院师生的教学研究工作而设。馆藏具国际视野,涵盖所有基础建筑学范畴,包括设计、科技、施工、建筑实践、历史与理论、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如房屋、环境设计、景观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城市规划,尤其注重中国以及亚洲国家的建筑与城市规划课题。建筑学图书馆亦藏其他善本书、历史地图及工作图。
建筑学图书馆1994年成立, 2012年9月迁往现址综合教学大楼,为建筑学院师生一星期七天、每天24小时开放。
利国伟法律图书馆
利国伟法律图书馆位处大学图书馆田家炳楼四楼及三楼,馆内庋藏法律及相关学科的书籍和期刊。
透过完善的规划及设计,利国伟法律图书馆全面支援法律学院的创新课程,助以成为二十一世纪法律学术研究和培训的区域中心。与大学图书馆相连的利国伟法律图书馆内备有供小组或个人研习的阅览座位、八间小组研讨室,馆内亦设有个人电脑并已铺设无线网路,以便读者使用自携的手提电脑接驳万维网。
位于港岛中区法律学院研究生部的法律资源中心,除为读者提供所需的法学教科书、参考资料及各种法例及案例汇编外,亦庋藏法律学院调解资料库的书籍。
李炳医学图书馆
医学图书馆位于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威尔斯亲王医院的吕志和临床科学大楼内,肩负着辅助教学、学习和科研的使命,利用最先进的科技,使医学院的师生能随时随地获得丰富而详尽的生物医学资料。为配合教学医院临床教学课程的需要,该馆着重收藏临床和医学科学书刊。而临床前期的书刊、护理学、药剂学、公共卫生和中医药的资料则一并存放在大学图书馆内,以支援在校园进行的课程。
李炳医学图书馆始建于1980年,承蒙李颀祥先生、李颢祥先生及其兄弟们慷慨的捐赠。为感谢李氏兄弟的鼎力支持,医学图书馆以其已故父亲李炳太平绅士命名。
馆藏
特藏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特藏包括善本书、特色馆藏、手稿和档案文献等,是教学和研究的重要资源。馆藏善本书分中、西文两部份,中文善本收录自元朝(1271-1368)至清朝乾隆(1795)年间印刷之线装书,西文善本则是收录1900年以前出版之西文着作。图书馆收藏的商代甲骨数量更是全香港同类收藏之最丰者。档案馆藏包括手稿和档案资料两种,档案资料以霍克思(David Hawkes)文献、傅利曼伉俪文献(Maurice and Judith Freedman papers)和香港基督教工业委员会(HKCIC)档案至为珍贵;馆藏手稿以香港作家和文人为主,以及中国作家高行健和北岛。
数码化馆藏
为保存珍贵的文化遗产﹑推广资源共享及促进学术硏究,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致力发展数码化计划及提供方便的线上浏览。自1995年起,已将大量印本及影音资料数码化,其中包括中文古籍珍本、1911至1949年间民国时期于国内及香港出版的书籍,还有期刊、报章、手稿、开卷录像胶卷及录音录像带等,并已推出二十多项数码化计划。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亦积极与其他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促进资源共享。自2007年起,参与了“中美百万册书数字图书馆合作计划”(后确立为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已将1923年以前出版逾3.000项西方语言书籍进行数码化,分享超逾65万册民国时期出版的线上馆藏。
学科馆藏
文学与人文馆藏
文学与人文馆藏支援文学院各学系的教学与研究;包括人类学、中国语言与文学、文化与宗教研究、英文、艺术、历史、日本研究、语言学及现代语言、音乐、哲学、翻译和其他跨学科资料。丰富的中英文语言核心馆藏显示中文大学对人文文化的重视及文学院融会中西文化和学术的传统。馆藏尤以中国语言,中国历史、哲学、宗教、美术与音乐为强。图书馆的档案与特藏也提供各类的中国文学与人文研究的原始资料。
商科馆藏
商科馆藏支援工商管理学院的各项课程包括会计学、决策科学与企业经济学、金融学、酒店及旅游管理、管理学与市场学。印刷书籍外,主要馆藏包括电子书、电子期刊,公司财务与投资数据、法律与税务、经济与社会数据等等。其他学科的馆藏如法律、经济学与社会科学馆藏也提供丰富参考资料。
教育馆藏
教育馆藏支援教育学院的本科、研究课程及教育专业人员的进修培训。馆藏涵盖课程与教学、教育行政与政策、教育心理学、体育运动科学。资源包括印刷及电子书、电子期刊、经济与社会数据、测验及量度工具等。香港研究特藏和其他学科的基本馆藏均提供与教育相关的资料。
教育馆藏设教学资料特藏,收集以本地教科书为主的香港中小学各项教材。
工程馆藏
工程学科加上数学与理科馆藏充分支援工程学院的各项课程包括电脑科学与工程学、电子工程学、资讯工程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与高端研究。核心资源有ACM Digital Library、IEEE Xplore、 INSPEC、期刊和主要理科出版社的最新电子书等。 资讯科学是大学的重点研究领域,馆藏提供支援与大资料分析和其他前沿研究如生物医学工程、网路安全、能源工程及材料科学、设计与先进制造,金融与服务工程等。
法律馆藏
利国伟法律图书馆主要庋藏与法律学院在校园内及中区法律学院研究生部所开办的法律学士、法律博士、法律硕士、法学专业证书、法学哲学硕士及法学哲学博士等课程的教学及研究需要相配合的资料。因应学院开办的各类主修和选修法律课程,及配合不同课程及各教学人员研究所需,图书馆馆藏所涵盖的法律领域范围广阔,馆藏重点是普通法司法管辖区及中国法律的原始法律资料(法例及案例汇编),二次文献(书籍、活页及期刊)则涵盖所有法律学院教学及研究相关的法律学科领域,为配合学院的教学研究和各类模拟法庭比赛,馆藏以国际及比较法资料尤为丰富。
医学馆藏
李炳医学图书馆负责支援医学院的学习、教学和研究的需要。医学馆藏涵盖各临床医学科目,以及中医、护理、药剂学和公共卫生的本科与研究生课程。由于为医学院的教学课程运作于两个不同的校园- 主校区和沙田的威尔斯亲王医院,医学馆藏的位置亦根据教学课程的需要而安排。临床前期、护理、药剂学、公共卫生和中医的学习材料都放置在大学图书馆,而医学和临床科学的材料则存放于威尔斯亲王医院中的李炳医学图书馆。医学馆藏的强项在于丰富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和搜集不同生物医学学科的全面性电子期刊馆藏,以支援先进医疗科学的临床实践和研究。
理科馆藏
理科馆藏范围包括化学、物理、数学、统计、地球系统科学、自然科学,及涵盖在生命科学中的生物化学、生物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食品及营养科学、分子生物技术学。馆藏同时支援理学院、工程学和医学的教学与研究需要。图书馆的理科、科技、工程与医学馆藏以电子资源为主,方便取用可以获取最新的资讯。
社会科学馆藏
社会科学馆藏包括建筑、经济、地理、政治、新闻与传播、心理、社会及公共福利、社会学和性别研究等。书籍与期刊以外;图书馆提供各种数据库、社会与经济数据、地方志、年鉴、多媒体资料等。图书馆所藏中国研究资料甚多,另外的香港研究特藏则搜集所有香港出版品及关于香港的资料。建筑学院设有建筑学图书馆,是本港唯一一间学术建筑学图书馆。馆内收藏了图书、期刊和多媒体资料。馆藏涵盖世界各地的资料,尤重中国及邻近地区的建筑文化。
通识教育馆藏
通识教育是香港中文大学学士课程重要的一环,兼融中国人文理想和西方博雅教育。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三个部分:大学通识、书院通识,以及两科新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与人文对话和与自然对话。通识书籍包括经典作品、中国及西方文化、批判思考及时事议题等。
通识教育馆藏分布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大学图书馆
可于大学图书馆进学园或崇基图书馆借出。
书院通识教育:
崇基学院、新亚书院与联合书院的通识教育书籍分别藏于三所书院图书馆分馆,其他六所书院的通识书籍则分布于各学科馆藏。
视频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电子期刊和期刊的区别?,搜狐,2021-10-10
- ↑ 一场讲座,究竟能带来什么? ,搜狐,2019-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