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马来粽
圖片來自COCO01

马来粽[1] [2],(马来语Ketupat)是一种东南亚传统食物。

目录

簡介

马来粽,在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马来族居多处欢庆伊斯兰开斋节常见这种食物,并且当成开斋节主要象征之一。

马来粽是馬來西亞最特別的粽子,全世界獨一無二,由於制法与形状类似华人所紮的粽子,所以当地华人习惯上把它称作“马来粽”。

通常所见的马来粽大抵可分两种:一种是采用羽状棕榈叶(daun tupat)包裹的,另一种是用叶紮成。

製作方法

  1. 用来包紮马来粽的棕榈叶子与槟榔叶子大同而小异,长约二尺,每根羽叶拥有骨干三四支,张起来可有约三四寸的阔度,所以一粒粽子只须一根羽叶便足。
  2. 其次,由於棕榈叶子骨干细幼而韧,因而事先无须削去骨支也可如意包紮。按照一般的包紮方法,首先是将叶子摊开,打成活结样子的三角形粽囊,然後从空隙中塞入糯米。不过,这糯米并不是生米,而是事先调合适量椰浆煮过的半熟米。
  3. 当空囊被塞满後,活结便加以缩紧,俾使叶子坚牢包紮住米粒;为了免得在烹煮时脱落起见,末端更须打上上个小结。紮妥後的粽子固是三角形,惟不似华人粽子的立方三角,而是略扁的等边三角形。(现代也常见方形马来粽。)
  4. 在下锅之前,所有的粽子也分作三五只绑成一束,以便提携和计算,不过从头至尾无须任何绳子绑紮,因为那细长的叶子不但足以包紮,而且还有余叶可供绑束,不像華人的粽子一般需使用細繩綁紮。
  5. 專用來配食“沙嗲”的四角形粽子,也叫“都拔”,只用白米製成。包紮法是以椰子樹的嫩葉,用編織草蓆的方法織成一隻只四方形而略扁的小粽囊,僅留著上端開口,從中塞入洗淨的米粒。編織多餘葉子則用以綁紮成束。

外部連接

參考文獻

  1. 马来粽:端午來了,大家了解一些其他地方的「粽」文化,每日頭條,2016-06-01
  2. [文章網址 马来粽],來源,文章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