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雨林蠍
馬來西亞雨林蠍 |
中文學名:馬來西亞雨林蠍 |
馬來西亞雨林蠍 原產於亞洲熱帶雨林中,如馬來西亞等地,體型修長,體色烏黑髮亮,猶如鋼琴一般,體長約15厘米左右,與帝王蠍相當類似,區別時主要看兩者的鉗子。馬來西亞雨林鉗子光滑少毛且細長,帝王鉗子寬大多疣突且多毛。帝王蠍表現為粗壯,馬來西亞雨林蠍表現為苗條,2者尾針均為紅色。雖然可群居,但在爭奪食物時,或繁殖季節、雌蠍產子後,仍有機會大打出手,所以最好還是獨居較穩妥當。註明:Heterometrus spinifer就是馬來西亞皇帝雨林,即亞洲雨林蠍,而原學名Heterometrus longimanus 長爪雨林另有其種。亞洲雨林是另外一種叫 Heterometrus petersii 彼得異蠍的品種。[1]
目錄
別名
簡介
馬來西亞雨林蠍廣泛分布在亞洲的熱帶雨林區中,是適合獨居的一類蠍子雨林蠍體型中等偏大,全長12~18厘米,是世界第二大蠍。雄性個體大一些,雌性略小。它們通體全黑,強而粗壯的前螯,高翹尾部上的針鈎,看起來很威武它們雖然貌似可怕,其實毒性很小。這樣的長相從氣勢上就可以壓倒對手,它們靠的是揮舞着兩隻大鉗來制伏獵物,用不着那可怕的毒針。真正有致命毒液的傢伙是那些鉗子小小的、尾部很粗壯的蠍子。雨林蠍食量大,平時可以餵麵包蟲、蟋蟀、蟑螂等,成體也可以餵乳鼠。它對溫度的要求比較高,25-30攝氏度為宜,適度最好保持在75%。
外形特徵
體長約15公分左右,本種與非洲帝王蠍相當類似,差別在於本種體型較為瘦長流線,螯肢表面較為細長型且表面較平滑,此外,在體型上也有相當的差異。 馬來西亞雨林與普通亞洲雨林蠍完全不一樣,是兩種品種,亞洲雨林蠍的尾針為黑色,而馬來西亞雨林蠍的尾針為紅色,與帝王蠍相似。
生活習性
馬來西亞雨林蠍的性情並不算太兇惡,但有一些個體可能會有神經緊張,容易受外界影響而呈現攻擊狀態。雖然可群居,但在爭奪食物時,或繁殖季節、雌蠍產子後,仍有機會大打出手,所以最好還是獨居較穩妥當。已經吃飽了的蠍子,通常都會躲在陰暗的角落或洞穴、岩縫中,慢慢消化食物,或者清潔剛被弄髒的螯肢,甚至或者休息。在休息時,本種雨林蠍尾巴會側在一旁,跟醒來時,把尾巴堅挺倒豎,恰恰相反。還有馬來西亞雨林蠍很愛清潔身體,飼養箱中水碟之水,除了喝之外,就是用來清潔。
飼養護理
基本上馬來西亞雨林蠍在飼養時,其適應溫度比非洲帝王蠍來的低,所以非常可以適應台灣或香港大陸方面的環境,通常在常溫中比非洲帝王蠍還來的活躍,防衛性顯得更強。雨林蠍屬於兩爬類,對溫度和濕度有很高的要求,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使蠍子拒食;而濕度過低則會導致蠍子蛻皮困難。理想的溫度應該在25度~30度,以28度為宜,濕度保持在75%左右就行了。在飼養箱內,最好可提供一個稍為乾燥而溫暖的地方,供其棲息。雨林蠍不太挑食,麵包蟲,蟋蟀等任何體形小於它的昆蟲,它都能接受,有時也可以餵乳鼠以補充營養,但不容易消化,建議少餵或不餵。蠍子在幼蠍階段食量小但吃食的頻率較勤,成蠍則正好相反。雨林蠍不太愛動,但飼養箱也不能過小,至少是蠍子體形的5倍。由於要保持濕度,所以墊材用腐殖土或者椰磚比較好,也有新手選擇養魚用的小沙礫。二者各有利弊。腐殖土和椰磚保水性較好,缺點就是需要定期的更換。沙礫比較好管理,也相對乾淨,但是不易控制水分,濕度也就不好管理。無論選擇什麼墊材,都不要忘記放入一個小水碟和定期的噴水。飼養箱內不要太多的裝飾,以免影響蠍子的捕食,需要的只是一個稍微淺些的水盆和一個能供其藏身的躲避處。
飼養要點
馬來西亞雨林蠍適應溫度的能力比非洲帝王蠍強,所以完全可以適應台灣、香港或者大陸方面的環境,通常在常溫下比非洲帝王蠍還要活躍,防衛性顯得更強。
生長繁殖
卵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