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鳳山龍山寺
圖片來自清清集郵網

鳳山龍山寺位於臺灣高雄市鳳山區,位於中山東路與三民路交叉口,因年代久遠顯得古色古香,是全台五座龍山寺當中,位置最南邊、排名第二古老的鳳山龍山寺。為台灣重要古蹟之一,是高雄唯一名列國定古蹟的寺廟,創建年代於1719年(康熙58年)明清,主祀觀世音菩薩,早年清治時期為當地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信仰

台灣建於清朝的五座龍山寺依起建年代先後分別為台南艋舺鳳山鹿港淡水,主要信眾為中國泉州三邑人,三邑包括晉江惠安南安三縣,按理,清朝到台灣的移民中,只有來自三邑的移民才有可能建龍山寺

民國七十四年(1985)十一月,委託李乾朗進行調查研究及設計監造,鳳山龍山寺也於同月二十七日正式被指定為第二級古蹟。 內政部公告了30多處古蹟,這是高雄縣第一次上榜,往後十五年間,第二級古蹟鳳山龍山寺一直是高雄縣等級最高的古蹟,直到民國八十九年(2000)公告為國定古蹟[1]

傳說

鳳山龍山寺的起建,寺方表示,乾隆年間有個從中國來台灣的泉州人,隨身攜帶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鄉龍山寺觀世音菩薩香火。有一次,路過該寺現址的番石榴園,因為想上廁所,怕對菩薩香火不敬,便將香火掛在番石榴樹上,離開時忘了帶走。

建寺供奉之後,香火入夜後閃閃發光,鄉人認為是菩薩顯靈,便恭迎香火建寺供奉,並將該棵番石榴樹砍下取兩截,當時並未雕刻觀世音菩薩外型,僅戴佛帽、披佛袍示意,這種「觀想」佛像,大概全台僅見。

寺方敬稱這兩截番石榴樹幹為開基祖副開基祖,信眾暱稱觀音佛祖佛祖,有別於台灣另外四座龍山寺是分靈建寺,該寺因以香火建寺,又被稱為香火廟

目錄

沿革

康熙二十三年(1684),施琅平定台灣後設鳳山縣,縣治在興隆莊埤子頭,時稱埤頭(今左營),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之變,南部有莊大田響應且兩次攻陷埤頭縣城,乾隆五十三年亂事平定後,埤頭縣城顯得殘破,便將縣治移往「下埤頭街」,稱鳳山新城

從寺內留存的三座重修碑記得知,該寺在乾隆三十年小修,曾三次主要的重修,分別為嘉慶十二年(1807)、道光十五年(1835)、同治十年(1871)。

昭和八年(1933),兩側護室改建為水泥洋式樓房。二戰後,1958年翻修前殿及拜亭屋頂並重施彩繪,剪黏由台南匠師葉鬃負責。1985年奉內政部函指定為二級古蹟。1987年修復三川殿、拜亭、正殿,之後幾年針對彩繪和剪黏進行修復和仿作,曾因白蟻肆虐,進行生物危害防治工程。自1999年起改為國定古蹟。

最近一次整體修復是在2005年,從三川殿、拜亭到正殿,舉凡木構件、彩繪、泥塑、剪黏都仔細修復和仿作,參與匠師有大木陳天平、小木鄭楠騰、剪黏泥塑王武雄、彩繪孫金福等。2007年完工。

特色

台灣的龍山寺有五間,有四間被登錄為文化資產,其中鳳山龍山寺登錄為國定古蹟,由行政院文化部所管轄。鳳山龍山寺早在1985年就被登錄,可以說是台灣非常早的古蹟。

龍山寺經內政部列為國家二級古蹟,乃在於該寺保留豐富而完整的傳統寺廟建築資產,從屋頂剪粘、泥塑、山牆面設計、台基、柱礎、石材雕刻、木構棟架、雕窗、門牆彩繪等全體造型或局部構工,相當可觀,成為遊客造訪鳳山時,不可錯過的參觀景點。

正殿主神供奉觀音神像,右殿為地藏王殿,左殿是三寶殿。

建築風格古蹟本體為三川殿立面前留有步口,中港部以凹壽形式施作,從龍虎門出入(龍進虎出)。、拜殿、正殿,有清代中葉嘉慶道光年間風格。

龍山寺也保留200多年累積了一些具有文化藝術價值的文物:神像、神龕、祭具及十分少見的樑籤,清代留存至今的7塊匾額及3塊重修紀念石碑都見證著鳳山龍山寺的長久歷史,彌足珍貴。[2] 鳳山龍山寺主祀觀世音菩薩神威顯赫,每年農曆 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是鳳山龍山寺觀音媽壽典科儀宗教活動,來自各地參香答謝神恩的信徒相當多。

鳳山龍山寺收驚服務的地點是在正殿左邊的「地藏王殿」,

收驚時間:上午9:00-12:30 下午1:30-18:00

資訊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 04:30-21:00

【自行開車】 開車:中山高速公路下中正交流道,往鳳山市區方向,自由路直行,右轉中山路即可到逹。

公車:搭乘高雄客運,在鳳山龍山寺站下車,沿中山路行,即可抵達。

捷運:搭乘高捷橘線大東站下車,往2號出口,沿大東一路左轉中山路,約步行約15分鐘,即可抵達。 鳳山區光遠路往東方向,右轉中山路,直行約10分鐘即達。

大東站2號出口,接大東二路,左轉三民路後,步行約5分鐘即達。

大東站2號出口,搭乘鳳山線文化公車,於鳳山龍山寺站下車(鳳山線文化公車沿途停靠7個站點點,車上有專業導覽人員,沿途講解鳳山地區的文化歷史)。

影片

國定古蹟龍山寺 石榴觀音到佛館神明聯誼
鳳山龍山寺

參考文獻

  1. 龍山寺分級,樹德家商
  2. 守護地方兩百餘年─鳳山龍山寺,中時電子報,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