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福普同塔
《鴻福普同塔》是南宋著名禪僧釋慧遠的作品之一。
兩宋詩壇有兩個前所未有的特點﹐一是詩歌派別的出現和形成風氣﹐一是「詩話」作為一種詩歌批評方式的產生和流行。宋詩多流派﹐當與佛教宗派思想的刺激以及政治上黨爭紛繁的原因有關。如北宋末呂本中(1084~1145)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列黃庭堅[1]以下二十五人﹐後又有所謂江西詩派一祖三宗之說﹐一如禪宗之「法嗣」傳衣。列名之人均以名節自勵﹐氣味相投。至於文學觀方面的不同﹐因而造成詩家的門戶之見﹐壁壘森嚴﹐則與「詩話」的黨同伐異有著互為因果的內在聯繫。
“ |
海底紅塵起,山頭白浪飛。 若能如是會,永劫墮泥犁。 |
” |
— [南宋]釋慧遠 |
目錄
詩歌起源
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如今詩歌按照不同的表現形式分為白話詩和舊體詩詞,白話詩更多稱為新詩或自由詩,但「詩詞」連稱時一般指舊體格律詩、詞[2]。
作者簡介
慧遠禪師(1103年~1176年),號「瞎堂」,又號「佛海」,南宋着名禪僧,圓悟克勤法嗣,是與大慧宗杲禪師同時代的臨濟宗領袖人物之一。慧遠生於北宋徽宗崇寧年間,俗姓彭,十三歲出家,隸屬眉山藥師院,剃髮師是宗辯法師,十五歲受具足戒,五年後到成都大慈寺聽習經論,四年後回峨眉山靈岩寺隨黃龍派第五代紹徽禪師學禪三年,有所開悟。
視頻
鴻福普同塔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江西詩派一代詩宗黃庭堅的藝術成就,搜狐,2018-03-09
- ↑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之詩歌,求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