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鹿港福德祠

鹿港福德祠
图片来自pixnet

鹿港福德祠,又名北头福德祠,是位于台湾彰化县鹿港镇玉顺里的土地祠,祭祀鹿港五方土地公中的北方土地公。

目录

沿革

鹿港福德祠位在昔日的鹿港船仔头码头旁,庙又称“阁港福德祠”、“北头福德祠”,创建年代已不可考,一说创建于雍正三年(1725年)。庙内最古早的文物是正面嵌入“贵吉 大清乾隆戊寅年秋立 永远供奉”、背被面嵌入“彰化县北头 福德正神座前 晋江弟子李元隆敬”的一个磁花瓶。

庙今貌是光绪十二年(1886年)由总理施玉魁、士绅辜春林等百馀人发起重修,历数年完成,在神龛上保有木匾为记。战后初期民间普遍生活困乏,此祠曾疏于管理,导致房舍被占用,直到1960年代政府颁布庙宇管理施行规定,希望各庙宇皆设管理人负责。当时玉顺里里长苏骞,被指定为暂代管理人。

庙宇右侧为鹿港奉天宫,是1968年建立。1998年苏骞辞世,改由施纯铭管理鹿港福德祠。

祭祀

此庙土地公古称为“鹿仔港土地公”。昔日,鹿港八郊会在春秋两祭祭祀鹿港天后宫妈祖、鹿港永安宫曾大老爷、鹿港润泽宫李殿王、鹿港地藏王庙地藏王菩萨、鹿港城隍庙城隍爷、及此庙的土地公。鹿港各方另设土地公后,此神被当成北方土地公。

早期此庙无土地婆,其后常有信众到庙中许愿求财赐子,其中有一信众还愿时塑了一尊土地婆神像。因信徒认为该土地婆灵验,又有还愿者再进献一尊土地婆神像,形成“一夫两妻”。信徒多认为,香火旺盛是得自土地公有二位夫人相助带来的福气。

在二月初二、二月十六、八月十五都有祭祀。像在农历二月初二土地公得道升天日时,会与南方的鹿港福德宫推出多项应景活动,颇有相互较劲的意味。自2003年起,鹿港福德祠会在大年初五举办迎财神爷、福德正神、财神及虎爷出巡,遶行鹿港市区街道、鹿港彰滨工业区

求签

该庙求签方式与其他寺庙不同,为阴阳签。信众以掷筊三杯,依其杯意来挑选签诗,如二正一负就是“阳阳阴”,就要挑选“阳阳阴”的签诗,如碰到立筊,也有属于立筊的签诗。求签时辰也与土地公的神示有关,有的签在早上求时是吉签,晚间来求却是凶签。

土地祠

土地庙,又称土地公庙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庙宇),多于民间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的建筑,乡村各地均有分布。在1949年以前,凡有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庙。

土地庙在中国大陆曾由于“文革”作为“四旧”大部分被捣毁。随著“改革开放”和开始信仰自由[1] 以后,自1980年前后有蒸蒸日上的恢复民间信仰和社会的逐渐发展,便有一股建设土地庙的浪潮。这些土地庙多由农民自发组织建设的信仰中心,属于微型建筑,高度从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积大小小则几平方米,大则十几平方米。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陆官方和媒体一直密切关注这股建设土地庙的浪潮,就以当时农村小学基础教育设施落后为借口和理由,来呼吁乡民多关注乡村基础教育,集中精力投资建学校,不要热衷于“迷信”,但仍旧无法破坏民间信仰的力量。部分地区官方就以破除迷信为借口而进行强行拆除,这股土地庙信仰复兴的热潮最终还是被大陆官方镇压了。然而实际上至2000年以后,几乎每乡至少有一处或多处,其数量分布因地而异。台湾因为拥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有相当多的土地庙;据官方的调查,其数量超过1300所以上。

与农村地区的土地庙相对的,是供奉城市守护神的城隍庙

土地神

土地神又称“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土地爷”,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一般称为“大伯公”。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众之一,流行于汉族地区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少数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属于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汉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现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诸神中地位较低,也是与人民较亲近的神祇

土地庙的造型

土地庙因神格不高,且为基层信仰,多半造型简单,简陋者于树下或路旁,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顶,即可成为土地庙,俗称“磊”型土地庙。也有简单以水泥或砖块砌成,现今台湾甚至有工厂开模以水泥灌制大量生产,也有土地庙因香火鼎盛,逐渐中大型化者。

中国大陆土地庙

潮汕土地庙

土地神在潮汕俗称为伯公。土地庙亦称伯公庙或写作福德老爷庙、福德古庙。每家每户家中都会有伯公神位,商铺也不例外。伯公庙规模通常不大,但分布最为普遍,田野、山岭、村口、街衢,在在皆有。福德老爷身旁通常伴有福德老爷夫人,是和蔼可亲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信仰自由,reli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