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花臣场馆
麦花臣场馆 |
---|
|
麦花臣场馆(英语:Macpherson Stadium),由香港游乐场协会管理,是香港九龙油尖旺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室内体育场馆,在2008年拆卸重建,并于2013年重新开放。固定座位1,500个,若加临时座椅最多可容纳2,000人。场馆位于香港九龙旺角染布房街/奶路臣街38号一楼,毗连麦花臣游乐场。
目录
历史
第一代麦花臣场馆
麦花臣室内场馆于1952年10月30日奠基,并于1953年9月7日落成场馆建筑为圆拱型,是九龙第一座室内体育场馆,亦是当年亚洲区最先进体育场馆。除体育设施外,并设有图书馆、街坊福利会及儿童廉价饭堂等。
第一代麦花臣室内场馆是由香港华人建筑师徐敬直(香港建筑师学会首任会长)设计[1],地盘面积975平方米,四面环街(奶路臣街、山东街、染布房街及洗衣街),设计采用“壳体屋盖”,由四组主跨结构承托起厚度达100毫米的钢筋混凝土板块屋顶,覆盖下方面积36.3米×18.3米的室内场馆,内有一个2,064座位的看台及可作篮球或网球比赛的多用途场地,相连服务主楼附设儿童活动室、小卖部、售票处、办公室、员工宿舍等。
重建发展
“麦花臣球场项目”位处旺角俗称“波鞋街”的花园街附近,向来是“波友”的聚脚地。该项目早在1993至1994年年度已纳入前土地发展公司重建计划,并于1995年及1997年先后获城市规划委员会和行政局批准,但当年的重建范围只涉及游乐场协会持有的室内场馆,地盘面积约2.6万平方呎,主要兴建1幢250个单位的住宅物业、一个可容1,800个座位的5层高室内运动场。
市区重建局成立之后,建议将麦花臣球场与毗邻的麦花臣室内场馆合并成5万呎用地,重建一幢暂名“Sports City”(运动城),规模媲美同区朗豪坊。第一部分在麦花臣球场地底,兴建一个可提供4,000个座位的体育馆,体育馆以上,将建一层高的体育展馆,作为与运动有关的零售及展览用途。第二部分是在球场毗邻的麦花臣室内场馆,重建为一幢楼高27层的超级运动城,总楼面面积达67万方呎,运动城低层作主题购物区,包括足球、游泳、滑浪、钓鱼、独木舟、攀石器材等体育用品,并附设训练中心及体育名人馆,中层将设空中花园,并拨作篮球场地,高层设保龄球、溜冰场、水疗健身中心,以及符合国际比赛水平的室内泳池。当时市建局计划赶在2009年东亚运动会前落成。
“超级运动城”的主要阻力,来自补地价和地底运动场馆的建造问题。虽然麦花臣项目不涉及居民补偿安置;但由于项目占地由2.6万呎倍增至5万呎,故需要为新增楼面补“十足”地价,这令市建局预料更难找到伙伴投资。此外,兴建4,000多座位的地下运动场馆成本及工程难度均很高。虽然上述计划未能落实,但市建局及香港游乐场协会未放弃把该地重建,正研究其他可行的发展计划,同时亦可采用早于1997年获批出的发展计划。
市区重建局与香港游乐场协会原拟合作将旺角麦花臣球场变身“超级运动城”的构思,碍于地政总署索取补地价过高,加上发展地底体育馆的成本高昂,最终决定放弃,令有关发展计划告吹。除了无法于2009年东亚运动会举行前兴建地底运动场馆外,也令这个跨越10年的重建项目的时间表一拖再拖。
市建局及香港游乐场协会于2008年推出麦花臣室内场馆项目招标,环保团体环保触觉指出若麦花臣游乐场建成高楼,将造成一定的屏风效应,令本来空气污染严重的旺角区的空气质素变得更差,担心重建计划发展成商业项目对空气质素带来影响。该会主席谭凯邦指麦花臣游乐场为旺角区保留了视觉空间和通风地带,让自然风可吹进亚皆老街[2]。
不过市建局没有理会环保触觉的意见,最后项目由九龙建业夺得项目发展权,再交由李景勋、雷焕庭建筑师事务所及IDA公司设计,协兴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项目完成后将会提供全新的现代化室内运动场馆(落成后重新命名为“麦花臣场馆”)和青少年中心,以及约206,000平方呎的楼面面积,作为住宅和商业用途,命名为麦花臣汇[3]。
用途
提供场地租用予各机构及团体举办多元化活动,如多项球类公开比赛或练习、宗教活动、学校活动、动植物和文化艺术展览、歌迷会活动等。为市民提供羽毛球散场租用服务,礼堂租用可作兴趣班、各类型训练课程及会议之用。是香港甲一组篮球主要比赛场地。
2008年10月2日香港篮球总会及香港游乐场协会在拆卸前最后一夜合办“告别九伊”篮球邀请赛,一班昔日名将包括吴柱业、宋方、唐帼婷、梁月明等“重出江湖”进行名宿邀请赛,随后上演香港篮球代表队对中山队的“九伊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