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點地梅屬

圖片來自花卉圖片網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類植物 Asterids

目:   杜鵑花目 Ericales

科:   報春花族 Primuleae

族:   報春花族 Primuleae

屬:   點地梅屬 Androsace L.

點地梅屬學名Androsace)是報春花科[1](Primulaceae)下的一個屬。該屬共有約100種,分布於北溫帶一年生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葉各式,全部基生或旋疊狀排列於枝上;花小,白色或紅色;萼5裂;花冠高腳碟狀或近輪狀,管短於萼,裂片5,喉部有環紋或有摺與裂片對生;雄蕊5,內藏;子房球形,花柱短;蒴果卵狀或球形,5裂。本屬和Primula屬很相近,惟冠管短於花萼,且於喉部收縮。[2]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或一、二年生小草本。葉同型或異型,基生或簇生於根狀莖或根出條端,形成蓮座狀葉叢,極少互生於直立的莖上。葉叢單生、數枚簇生或多數緊密排列,使植株成為半球形的墊狀體。

花組成傘形花序生於花葶端,很少單生而無花葶;花萼鍾狀至杯狀,5淺裂至深裂;花冠白色、粉紅色或深紅色,少有黃色,筒部短,通常呈壇狀,約與花萼等長,喉部常收縮成環狀突起,裂片5,全緣或先端微凹;雄蕊5,花絲極短,貼生於花冠筒上;花葯卵形,先端鈍;子房上位,花柱短,不伸出冠筒。蒴果近球形,5瓣裂;種子通常少數,稀多數。

屬的模式種:大苞點地梅 Androsace maxima L.

生長習性

喜濕潤、溫暖、向陽環境和肥沃土壤,常生于山野草地或路旁。但是不論是在高山草原,還是在河谷灘地,只要有一丁點瘠薄的土壤它就能生根發芽。它的種子能自播繁殖。也可在冰天雪地中生存。

分佈範圍

本屬約有100種,廣布於北半球溫帶。我國有71種和7變種,主要產於四川、雲南和西藏等省區;西北、華北、東北、華東以及華南亦有少量種類分布。

用途價值

本屬許多種類是典型的高山植物,植株矮小,形成密叢或墊狀體,花色艷麗,適合布置岩石園或盆栽供觀賞,亦有少數種類為民間草藥。

植物簡介

本屬植物的營養器官分化較為強烈,存在很大的多樣性,常為分類上的重要檢索性狀。鑑於在前人的著作中,對這一部分的描述較為混亂,本志統一採用了下列術語:

(1)根狀莖 (Rhizoma) 為植株的地下部分,具節和縮短的節間,但無正常之葉,見於蓮葉點地梅 A. henryi Oliv. 和峨眉點地梅 A. paxiana R. Knuth 等種類中。

(2)莖 (Caulis) 典型的地上莖在本屬中僅見於直立點地梅 A. erecta Maxim. 和腋花點地梅 A. axillaris Franch.中,前者莖直立,具互生之葉以及頂生和腋生的傘形花序;後者莖初時近直立,後伸長匍匐,節上具輪生之葉和花。

(3)纖匍枝 (Sarmentum) 為自基生的葉叢中發出的無葉細長伏地枝,其頂端着地生根,發出新葉叢,成為可獨立生活的新植株,如細蔓點地梅 A. cuscutiformis Franch 。

(4)根出條 (Surculus) 為自葉叢中發出的枝條;枝上無葉,稀具鱗片狀過渡型葉片,頂端形成新葉叢,但不生根,下一年又自此葉叢中抽出新枝和花葶,因而葉叢間通常有明顯的間距。植株由多數此種枝條和葉叢形成疏叢或密叢。高山組 Sect. Chamaejasme Koch的多數種類均屬此類型。

(5)根出短枝 (Cauliculus) 這一術語最早由 Franchet 用於對本屬植物的描述,指的是由根頸發出的枝條。這種枝條通常短而沒有明顯的節間,由新葉叢疊生於老葉叢上逐年緩慢伸長。植株常由多數此種短枝形成墊狀體,如墊狀點地梅 A. tapete Maxim. 等。從形態學的角度看,此種短枝也是根出條的一種類型,但本志採用此術語以示與前一類型的區別。

下級分類

石蓮組(Sect. Aizoidium Hand. -Mazz.)

點地梅組(Sect. Androsace)

高山組(Sect. Chamaejasme Koch.)

厚葉組(Sect. Mirabiles (Hand. -Mazz.) Yang et Huang)

直立組(Sect. Orthocaulon Hand. -Mazz.)

裂葉組(Sect. Samuelia Schlechtd.)

參考文獻

  1. 報春花科(櫻草科)的特徵,認識植物
  2. 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詞典. 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1).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