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石刻
齐云山石刻位于中国安徽省休宁县齐云山镇齐云山上,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齐云山是道教名山,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三怪岩、二十四幽涧,自唐代即香火旺盛、游客众多。历代题刻甚多,现存摩崖石刻305处,碑刻232块,其中年代最早的刻于北宋大观年间,大多为明清两朝所刻。规模最大的石刻为玉虚宫紫霄崖下《紫霄玄帝碑铭》,高7.6米,宽1.4米,为明代唐寅所题。
目录
简介
齐云山石刻位于休宁县城西15公里的齐云山上,该山因“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故谓之“齐云”。景区有36奇峰,73怪岩,24幽涧, 还有诸多的洞、瀑、泉、湖等自然景观,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题联赞其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如此胜境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和香火信徒,或赋诗题词,或树碑为记,被能工巧匠们镌刻于青石和悬崖峭壁之上,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齐云山碑刻及摩崖石刻”,为齐云山人文景观最主要的内容。
景点介绍
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始兴于唐。宋、明间香火极盛,游人如织。宋至民国间,游人香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及碑刻据史料记载有1400余处。其中年代最早的为北宋大观和南宋绍熙年间的石刻,数量最多的为明、清两朝石刻和碑刻,其文字内容受“新安理学”和徽州文化的影响,融儒、道、佛三教为一体,书法有楷、行、草、隶、篆诸体俱全。大字丈余,小的尺碑千文,文体有诗词、传、赞、碑铭、赋记、颂、流文、表、会记及楹联、佳句等,流派纷呈,风格各异。有的雄劲豪放,有的柔婉秀丽, 有的刚劲傲骨,有的飞龙走蛇;或以气胜,或以姿长,内容涉及寺观兴建、自然风光等,涵盖了地理、宗教、经济等方面。刻文多出自徽州名人如汪道昆、查士标、汪由敦等文人之手,其雕琢者又都是徽州石工,刻功精炼娴熟,不失原作神韵,珠联璧合,展示了徽州文学和徽派石雕工艺相溶合的强大魅力。在众多的碑刻中,规模最大的是矗立于玉虚宫左紫霄崖下的《紫霄宫玄帝碑铭》,高达760厘米,宽140厘米,为明代著名书画家唐寅所撰写,文笔流畅,书法工整苍秀。崖刻题字,尤以“天开神秀”、“齐云胜景”、“亘古齐观”、“寿”等气势宏伟,令人叹为观止。现当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在他的《游白岳齐云之记》中感叹道:“我总想有一部伟大的《齐云金石志》好编。” 目前全山尚存537处(块),其中摩崖石刻305块,碑刻232块。
文化价值
齐云山碑刻及摩崖石刻是一处书法艺术的宝库,是研究徽州石刻艺术难得的材料,是“新安理学”和“古徽州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产。 《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划定齐云山石刻保护区范围为120平方公里。分为绝对保护点、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休宁县文物管理所负责齐云山石刻的保护,对石刻和碑刻全面进行化学药水清洗并采用化学药水封护,对重要的碑记进行了拓片并装裱整理[2]。
视频
齐云山石刻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名单通知 ,文博在线
- ↑ 道教名山里的石刻群 ,中安在线,20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