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庞薰琹(1906~1985), 原名蓥, 字虞铉,笔名鼓轩。祖籍塘桥, 江苏常熟人,庞鸿文之孙。中国知名画家,曾深入贵州80多个苗寨,考察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创作《贵州山民图卷》。其代表作有《地之子》、《路》、 《贵州山民图卷》 、 《瓶花》等。庞薰琹之妻丘堤,子庞均、女庞涛均为画家。[1]

目录

作品风格

庞薰琹早期作品主要为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和象征主义三种风格,并以激进的方式反对写实主义。但随著时代的变迁,他认同写实主义,并将写实和写意、绘画性和装饰性巧妙地揉和在一起,创出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很多作品与维米尔梵高波洛克的艺术风格相似,但又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可谓一部中国现代美术的百科全书。

简历

1921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学学医,课馀学绘画。1924年毕业,次年赴法国,入巴黎叙利思绘画研究所学画,在巴黎格朗歇米欧尔研究所深造。

1930年回国,系统研究中国画论、画史,参加旭光画会、苔蒙画会,成为当时有进步倾向的新兴美术启蒙运动组织者之一。在上海昌明美术学校、上海美专任教。与张弦、倪贻德发起成立美术社团“决澜社”。1932年在上海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以后又举行广告画展览。1936年后任教于北平艺专、四川省立艺专、华西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广东省立艺专、中山大学[2]

1938年开始搜集中国古代装饰纹样和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并深入贵州民族地区作实地考察研究工作。

1947年在广东省立艺专任教授兼绘画系主任,兼中山大学教授。[3] 1949年5月29日庞薰琹与刘开渠杨可扬、(郑)野夫、张乐平朱宣咸温肇桐陈烟桥邵克萍赵延年等国统区美术先驱代表上海美术界在《大公报》发表迎接解放的“美术工作者宣言”,该宣言的发表标志著国统区美术和上海近代美术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教务长。

1953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并负责筹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同年底任“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展览会”具体负责人。遵照周恩来总理意见,1954年又筹备四个工艺美术展览会分赴苏联东德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保加利亚展出。并任工艺美术代表团团长赴苏联访问。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式成立,任教授、第一副院长。

1957年被打成右派, 二十二年后平反并受高教级别, 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1985年逝世。

家属将庞氏遗作479幅捐献桑梓常熟,于常熟高等专科学校(今常熟理工学院元和校区)建庞薰琹美术馆收藏、陈列。

一生主张艺术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又必须不断吸收、融化和创新。擅长油画、水彩及白描,尤精图案和装饰艺术设计,均融入中国民族特色。代表作品有《大地之子》、《路》、《贵州山民图卷》及《瓶花》等。著有《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工艺美术设计》、《图案问题的研究》和《论工艺美术》等。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作品欣赏

参考来源

  1. 中国名家名画(8):天才艺术家庞薰琹品. 正一艺术. [2021-11-19]. 
  2. 庞薰琹. 艺术中国. [2021-11-19]. 
  3. 厐薰琹(庞薰琹) PANG Xunqin. ravenel. [20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