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朱子读书法

增加 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循序渐进'''
  在《朱子读书法》中朱熹说:“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循序渐进,是朱熹反复强调且始终坚持的治学之方.朱熹认为:“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所以”.<ref>[ 《语类》卷七124页]</ref>小学只能教学生识一些字,做一些具体的事,从识字做事当中获得简单的基本的知识.到了大学,就要领悟道理.就是大学所规定的必修课程《四书》,也严格规定阅读次序:先《大学》,次《论语》、《孟子》,最后《中庸》.文章,按一定顺序,一篇一篇地读;书,也按一定的顺序,就其内容上说,必然有其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这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的,也是认知应当而且必然要遵循的.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这是在告之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   我们从中可分析出朱熹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论述循序渐进的含义:首先,学习的过程应当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次序,由浅入深,由小及大.他说:“事有大小,理无大小,故教人有秩而不可躐等”. <ref>语出自《朱子语类》卷八</ref> 并称:“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后传以远者大者”.其次,循序渐进也包括知识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他注解《论语》“譬如为山”时指出:“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小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⑶是说学习的进步或退步,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自觉性、持之以恒的精神.其三,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在读书上,就是读通了一本书后再去读另一本书;体现在读一本书上,就是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来读.总而言之,“未明于前,勿求于后”.朱熹循序渐进的读书原则,主要是强调学习要有踏实的作风,追求扎扎实实的效果.
  2、熟读精思
  朱熹强调读书必须反复阅读,在读书的遍数上要严格要求自己,一点不能偷工减料.门生吴伯英初见朱熹问如何读书.朱熹的回答再简单不过:“读书无甚巧妙,只是熟读”“凡人读书,须虚心入里玩味道理,不可只说得皮肤上,例如——食物滋味尽在里面,若只舔噬其外,而不得其味,无益也”这里,朱熹告诫门生吴伯英:书,要熟读;不可浅尝辄止.朱熹在建阳考亭撰文教谕沧州精舍的门生曰:“书不记,熟读可记”.书要读到不仅要能背熟,对书中的内容了如指掌,而且在说出书中的内容时,就像自己发自内心所说的话那样.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读书时深入探求作者的思想感情,体验作者的旨趣.“一一认得,如同自己作出来底一般”.熟读是精思的基础,要对书中的名物训诂,都要一一领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的精义及其思想真谛.熟读精思的目的,是深刻理解圣贤文章中有关性理的真谛.他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⑷.朱熹在建阳考亭沧州精舍的“教谕”中说:“义不精,细思可精.”⑸又说:“大抵所读经史,切要反复精详,方能渐见旨趣”.“小有疑处,即更思索,思索不通,即置小册子,逐日抄记
  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六条均反映了读书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具有深刻的借鉴价值.朱熹的读书方法远不止这些,就其主要而概括为以上六条.就上简析,我们可知它确实是经验之谈,自有其一定的创造性和特点.字字句句朴实无华,平易贴切.各条联系紧密.相得益彰,前后完整,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体系,符合知识结构、人的心理、认识以及教学活动等的客观规律,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它是朱熹一生刻苦治学,五十学辛勤执教的切身体验和实践经验总结.当然,由于朱熹主要是指读圣贤之书而不是读一般的书,圣贤之书自然句句是真理,读书的目的就是穷理,而穷理的目的就是进行封建伦理道德修养,掌握知识仅在其次,也不可能涉及质疑和问难的原则,不重视书本与实践的结合,这正是封建正统教育的弊病所在,所以也遭到后来不同学派人士的批评.但是,朱子读书法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读书法,是集古代书法之大成,值得认真研究和参考.
  
  ⑵ 语出自《朱子语类》卷八
  ⑶出自《论语集注》卷五
  ⑷见《朱子大全·读书之要》
1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