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胰腺脓肿

增加 9,539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肺炎.jpg|350px|缩略图|[http://img.51daifu.com/image/202002/20200214/20200214161306_90960.jpg 原图链接][http://news.51daifu.com/2020/0214/6DC47BBBC3T7…”
[[File:肺炎.jpg|350px|缩略图|[http://img.51daifu.com/image/202002/20200214/20200214161306_90960.jpg 原图链接][http://news.51daifu.com/2020/0214/6DC47BBBC3T734760.shtml 来自 医生在线 的图片]]]


'''胰腺脓肿'''由急性胰腺炎的坏死组织或并发假性囊肿继发感染所致,可发生在胰腺任何部位,主要致病菌为肠道杆菌。脓肿溃破腐蚀邻近脏器,可引起肠瘘或出血。明确诊断后应立即手术治疗,术中尽可能清除坏死组织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引流管的大小、数量及放置部位,保持充分有效的引流至关重要。

== 基本信息==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br>

患病比例:0.004%-0.009%<br>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br>

常用检查:胰腺疾病超声诊断更多><br>

症状表现:败血症 肠麻痹更多><br>

并发疾病:下消化道出血 便血更多>治疗<br>

就诊科室:外科 肝胆外科<br>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更多><br>

治疗周期:4-8周<br>

治愈率:70%-80%<br>

== 病因 ==

1.胰腺组织感染(85%):胰腺脓肿是坏死性胰腺炎或胰腺周围脂肪发生局灶性坏死,液化,继发感染而形成,因为坏死是细菌生长的理想场所,是脓液在胰腺内或胰腺周围的积存,内含少量或不含胰腺坏死组织,外有纤维壁包裹。<br>

2.发病机制:为了明确感染和脓肿的差异,Rainer Isenmann等鉴别了胰腺脓肿和感染性胰腺坏死,1982~1993年有1300例胰腺炎患者入院,有31例(2.4%)有一个或多个脓肿,有感染性胰腺坏死的77例(5.9%)。<br>

另外根据临床的数据表明酒精性胰腺炎与脓肿有一个低的相关性,而手术后或胰腺损伤后有高的危险性。<br>

==临床表现==

感染征象是常见的临床表现,急性胰腺炎病人如出现败血症一样表现,而无其他原因可寻,高度提示胰脓肿,胰脓肿可呈隐匿性或暴发性经过,此时病人原先的症状和体征发生改变和加剧,表现为持续性心动过速,呼吸加快,肠麻痹,腹痛加剧,伴腰背部疼痛,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病人呈中毒现象,体温逐步上升,偶有胃肠道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少数病人出现糖尿病症状。<br>

体格检查显示上腹部或全腹压痛,可触及包块,但在少数病人可无发热,仅表现为持续性心动过速,轻度食欲减退,肺不张和轻度的肝功能异常。<br>

凡是在急性胰腺炎的病程中,出现高热,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和左移,腹痛加剧,腹部包块和全身毒性症状时,均应怀疑胰腺脓肿的可能,血清淀粉酶在l/3~2/3的病例升高,可有肝功能损害,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约见于40%的生存病例和60%死于胰脓肿的病例,40%~48%的病例可出现肾功能损害,血清尿素酶及肌酐增高,35%病人胸片检查可示肺炎,肺不张,胸膜反应及胸膜炎或横膈抬高等,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局限性胃后气泡征,胃和横结肠之间气泡征,胃肠管外气体伴胃向前移位,以及小网膜囊内气液平面等改变。<br>

==诊断==

1.胰腺假性囊肿 凡急性胰腺炎、复发性胰腺炎或上腹部外伤后数天至数月,上腹部出现逐渐增大的无痛性或钝痛性肿物,肿块边界多清楚,无发热,无脓毒血症,血象多无变化,B超和CT检查为边界清楚的囊性肿块。<br>

2.慢性胰腺炎肿块 为急性胰腺炎后期或慢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上腹部轻微疼痛及低热,无脓毒血症,上腹部可触及边界不清的肿块,B超和CT检查为实性肿块,经保守治疗可愈。<br>
== 鉴别诊断==
1.胰腺假性囊肿 凡急性胰腺炎,复发性胰腺炎或上腹部外伤后数天至数月,上腹部出现逐渐增大的无痛性或钝痛性肿物,肿块边界多清楚,无发热,无脓毒血症,血象多无变化,B超和CT检查为边界清楚的囊性肿块。<br>

2.慢性胰腺炎肿块 为急性胰腺炎后期或慢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上腹部轻微疼痛及低热,无脓毒血症,上腹部可触及边界不清的肿块,B超和CT检查为实性肿块,经保守治疗可愈。<br>

== 治疗==

近年来对胰腺脓肿的治疗有很多的讨论,其结果有很大的差异,就其原因是将感染性胰腺坏死包括在胰腺脓肿内讨论,以至于影响了治疗的评价。治疗方法必然是外科手术或引流,单用内科支持和抗生素治疗是不够的,因为可能导致脓肿溃破及败血症。<br>

1.'''内科治疗''' 内科治疗是胰腺脓肿治疗的基础,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可预防菌血症和脓肿并发症的发生,当外科手术后及经皮穿刺引流亦需要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体外培养,针对感染的细菌,合理选择有效抗生素。根据药代动力学研究,应用能够透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药物或三代先锋霉素。如不能确定感染菌,一般是多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br>

其次应用强效胰抑制剂,尽可能给予全身支持治疗,补充蛋白、脂肪、糖、维生素、电解质等。<br>

2.'''经皮穿刺引流''' 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脓肿,再放置导管引流,可作为胰脓肿的初期或单个脓肿积聚的治疗,但经皮放置的导管较细,很难将坏死物碎屑和稠厚的脓液引流出来,常常需要放置多根引流导管,引流成功率9%~15%,故不能代替手术引流。<br>

3.'''手术治疗''' 胰腺脓肿治疗愈早,效果愈好。查出所有脓肿并进行彻底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先决条件。术后脓肿持续存在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引流不畅。<br>

通常采用手术是清创术,手术时应充分暴露整个胰腺、十二指肠和结肠后区,有时尚需检查小肠系膜根部和后腹膜。手术方法主要为清除坏死组织,清创应彻底,尽可能将灰色的、褐色的、黑色的坏死胰腺组织予以清除,清创术后冲洗局部,在小网膜囊及清创部位放置雪茄或引流管作外引流,常常需要安置多根引流管加持续灌洗,将管缝合固定于腹壁,每天以生理盐水和稀释的抗生素溶液冲洗腹腔,往往需要数千毫升腹腔冲洗液,一直到灌洗液涂片细菌阴性,并做护理和监护工作,使脓腔早日闭合。Holden报告7例需要再手术的病人中有5例是由于第一次手术时未作结肠旁脓肿引流,脓肿持续存在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引流不畅,为此,必须强调充分暴露腹腔,包括游离结肠、十二指肠、胰头和胰尾。Rainer等报告的1982~1993年29个胰腺脓肿病人在手术及充分引流后,平均9天后撤去引流管,住院日37天,2个死亡,病死率6.9%,和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病死率为20%~50%相比有较低的病死率,当然不同单位报告的病死率不一样,这与各医院的条件、技术有关,虽然有的单位报告脓肿的病死率低,并不意味脓肿容易治疗,其实手术是非常复杂的,应当在专科医院、由有经验的医生执行手术。<br>

胰脓肿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如不手术,几乎全部死亡。汇总近来国外12个作者报告的共451例胰腺脓肿患者,其中未手术治疗者病死率为96.8%,而手术治疗者病死率为32%。手术治疗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诊断是否及时,如果诊断延迟,病死率往往明显增加。死亡原因常常是坏死部分引起的脓毒血症,其次,尚取决于病因和合并疾病。但是成功的手术,必要时可再次手术,术后引流加灌洗,积极的抗感染和支持治疗,一定能治愈胰腺脓肿。<br>


== 并发症 ==

1.'''横结肠穿孔并下消化道出血'''?是胰腺脓肿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本病的急性期,其发展过程先是胰腺脓肿或假性胰腺囊肿继发感染并发出血,最终导致结肠坏死、穿孔。其病死率在60%以上,穿孔者85%发生在横结肠或结肠脾曲,其原因为:<br>

(1)胰腺坏死、感染致结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br>

(2)胰酶消化作用。<br>

(3)胰腺或脓肿壁的血管坏死出血致脓肿腔内压剧增,压迫结肠壁及炎症浸润破坏。<br>

(4)结肠脾曲血供自然较差,加之该段结肠毗邻发病的胰腺。<br>

临床上是先发生胰腺脓肿致结肠内瘘后并发出血、便血。临床表现为高热、腹痛加重、腹部包块与便血。若出血较多,应及时行结肠造口,暂时转流,引流脓肿。小的结肠瘘无出血者可经禁食、抗感染治愈。<br>

2.'''腹腔内大出血''' 由脓肿侵蚀血管,如脾动脉、胃左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静脉等所致。<br>

3.'''腹腔多发性脓肿''' 由于胰腺脓肿沿腹膜后扩散至两侧,向上可至膈下,仍至纵隔,向下顺结肠旁沟或腰大肌下至腹股沟。<br>

4.'''并发瘘''' 十二指肠瘘、空肠瘘、胃瘘、胰瘘等。<br>

5.'''其他''' 胃排空延迟;糖尿病。<br>

==视频==

{{#iDisplay:g0813tzs2ye |635|420|qq}}<br>

{{#iDisplay:g0813tzs2ye |635|420|qq}}<br>


==參考來源==
{{Reflist}}

==外部链接==
*
*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Category: 360 生物科學總論]]
[[Category:415 西医学]]
9,6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