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李乃暨

大小無變化,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李乃暨''',火药与固体推进剂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早年从事弹药的研制、试验、生产和管理工作,主持用无溶剂法新工艺研制成功了双基药,为中国弹药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50年代从事导弹与航天技术工作,主持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种固体复合推进剂,他还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长期奋战在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三线地区,参加了中国固体发动机研制基地的建设和多种固体发动机的设计、生产和试验工作,为中国固体发动机及其推进剂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简历==
*1915年8月9日 生于浙江省嘉善县。
*1933—1935年 南京中央大学化工系学习,肄业。
*1935—1938年 转入南京兵工学校,毕业于重庆兵工学校。
*1938—1949年 历任长沙兵工署技术司服务员,万县兵工署航空兵器技术研究处技术员,重庆兵工署技术司弹道科技佐、技士、科员、主任科员,南京兵工署研究发展司弹药科技正、科长,台北兵工署台湾办公处技术专员。
*1950—1957年 先在北京中央技术管理局工作两个月,后任沈阳52厂(现兵器工业总公司724厂)工程师。
*1957—1965年 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十研究室主任、试验站副站长、发动机过程研究所副所长、固体发动机研究所副所长、四分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1965—1982年 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四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固体推进剂研究所所长,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1982—1993年 任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第四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部(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1993年 在西安退休。
==生平概况==
李乃暨,1915年8月9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善县。父李衡夫是清末秀才,曾主办私塾,后由于家境衰落,开始经商,任典当经理,尽管家中生活不很宽绰,还是节衣缩食,全力支持子女读书。童年的李乃暨就读于嘉善第二国民小学(启东小学),1927年9月考入嘉善县立初级中学,1930年7月考入杭州市浙江省立高级中学。1933年9月考取南京中央大学化工系,1935年9月肄业,考入南京兵工专门学校应用化学科第四期。该校在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迁往重庆,改为重庆兵工学校,设专科部和大学部,他于1938年6月在大学部毕业。
现在他已光荣退休,且已近耄耋之年,可他仍是老骥伏枥,关心着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发展,关心着固体推进剂与固体发动机的研制与试验工作。近年来,他多次应邀参加关于航天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的讨论工作,力陈固体技术的特点及其广泛的用途,呼吁重视固体推进剂与固体发动机的预先研究,并反复阐述开展高能固体推进剂研制工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加速高能固体推进剂的研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人物简历==
*1915年8月9日 生于浙江省嘉善县。
*1933—1935年 南京中央大学化工系学习,肄业。
*1935—1938年 转入南京兵工学校,毕业于重庆兵工学校。
*1938—1949年 历任长沙兵工署技术司服务员,万县兵工署航空兵器技术研究处技术员,重庆兵工署技术司弹道科技佐、技士、科员、主任科员,南京兵工署研究发展司弹药科技正、科长,台北兵工署台湾办公处技术专员。
*1950—1957年 先在北京中央技术管理局工作两个月,后任沈阳52厂(现兵器工业总公司724厂)工程师。
*1957—1965年 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十研究室主任、试验站副站长、发动机过程研究所副所长、固体发动机研究所副所长、四分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1965—1982年 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四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固体推进剂研究所所长,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1982—1993年 任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第四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部(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1993年 在西安退休。
1,2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