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專欄 又到十五鬧元宵 ​凌代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頁面
前往: 導覽搜尋
又到十五鬧元宵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又到十五鬧元宵》中國當代作家凌代瓊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又到十五鬧元宵

凌代瓊散文觀

我一直以來崇尚我的散文導師林非的散文觀:散文創作是一種側重於表達內心體驗和抒發內心情感的文學樣式,它對於客觀的社會生活或自然景象的再現,也往往反射或融合於對主觀感情的表現中間,主要以從內心深處迸發出來的真情實感打動讀者。那麼,理想的散文境界應是:最能夠觸發讀者久久地感動的,最能夠喚醒讀者回憶起或嚮往着種種人生境界和自然風光的,最能夠引起讀者深深地思索的,最能夠在語言的文采和藝術技巧方面滿足讀者的審美需求的。

我記住了林非的話:記游散文當然要寫出眼中景,但更要寫出心中之景。努力向着理想的散文境界邁進。我一邊閱讀增進內在自我成長,一邊寫作,將本質的沉思與追求轉化成文字。將字、詞、句彈性的內在聯繫與潛在,提取出來,讓文字從熟悉中產生陌生感,將原本生活就存在的真、善、美,經過思想的「淬火」後,呈現給讀者。

散文的在場與在現呼應着我,認知和精神緯度構架着我。自由的精神在召喚,我以情感「調和」着文字的色彩,讓文字高密度、高質地地透露出精神與人格力量。這既是一種呈現,也是一種自在與自信。

又到十五鬧元宵

來的隆重,去得悄然的年,轉眼就到了十五。過了十五,傳統的年就打上句號,算是過完了。所以十五在年的進程中,人們格外的狂喜。正月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就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之夜,人們對此加以慶祝,慶賀新春的延續。

今天的市井,瀰漫着春發之氣。逛廟會、賞花燈,猜燈謎、走高蹺、舞獅子成了年花樣翻新的熱鬧去處。街頭巷尾、公園、商場都掛出了各色各樣的燈謎的燈籠,舞龍燈的隊伍穿梭於看社戲的人群之中。耳熟能詳在年輪里不知轉唱了多少年的老歌《買湯圓》,還是時續時斷地從賣場裡傳出。那團團圓圓,圓圓滿滿的祝福,和一天天散淡的年味,舒展着人們無所事事中的祥和與安適。人們的眼神在漸行漸遠的舊時光里留念,而臉譜上卻走動着街景的驚艷。

我正駐足,看一燈謎。身邊一聰明的男孩,伸出手來,擊着媽媽的手掌,大聲說,媽,我猜中這個燈謎了。你看,元宵月光窗前灑 (打一字)「元宵」二字的「月光」和「窗前(宀)」灑落了,餘下「一」字。謎底:就是一字。媽媽疑惑地問,是嗎?那我們領獎去。還沒有回過神來,正在感覺傳統文化魅力與滲透能力交匯當下生活的我,剛想,一個人的塵世,是怎樣在年的滾動中變老,也曾是少年的我,一年復一年的鬧元宵,猜燈謎,就從唏噓之聲中,謎一般的猜老了。

謎面的身體還伴着我遊戲,可秩序里的東西變了,只好進入到這實際的存在中來感知了。當我的運行系統以及指揮系統還沒有調整到位,身邊就又有一位40多歲的男士,手指眼前明亮的大燈籠說,看這個,「捐棄前嫌,廣為團結」(打一字)。你看「嫌」字,將「女」字棄去,然後再將「廣」字頭戴上,不就是『廉』字嘛。走,我們也去領獎去。

我一面走,一面看着街上一個接一個的燈謎:開春雨連綿 (打二字節日名);怡心游山陰 (打二字城市);禾中長草心不忙 (打一節氣)等等。燈謎里透出的文化之光,閃亮着穿梭的人群。民間遊戲與娛樂中傳輸出的「年」的文化與美顏之色,染着熱鬧與猜燈謎的人群。儲藏在我「年」根系裡的萬千記憶,也隨着這十五燈謎之光的閃爍而明亮起來。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們家猜燈謎的傳統項目。每每節日到來,父親都要準備一些燈謎,全家人在一起吃元宵,猜燈謎,過十五。物質匱乏年代,父親就簡單用毛竹披成篾,然後再將篾條彎曲,紮成一個橢圓的框架,用細鐵絲綁上,又在框架的底部,做一小平台,篾框架外麵糊上紙,將蠟燭放在燈籠之中的平台上,然後就寫上謎面,這就將「燈謎」做好了。我們放學回到家,一般家裡的「燈謎」都做好了,只是等着晚上拿出來,全家一起猜燈謎。幾個燈謎猜完,再接着玩,就沒有象形的燈了,父親就口說,我們小兄弟一起猜,誰最先猜中,得兩到五分大獎。元宵猜燈謎,我們家就這樣一年接一年的玩。

往往最小的弟弟會說,爸,再來幾個,我都沒有搶到猜,都給哥哥們搶先了。好,那再來。你聽好。我出一對子,讓你對。上聯是:八刀分米粉。小弟不假思索地回:千里重金鐘(繁體字)。我和大弟都說,這個不算。故事爸爸都說多少遍了。爸爸高興地說,算,算,能記住都算。也獎勵。給兩分。那我再出一老對子,誰先搶算誰?聽好了,上聯是: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樂。大弟搶答:孩兒穿新鞋,鞋兒新孩兒興。再出,上聯是:一擔重泥(鍾離)攔此路(子路),我立馬搶,兩岸浮子(夫子)笑顏回(顏回)。看,這不也答上來了。爸,你這是送錢題。這種雙關語故事的對子,你都說過多次,當然記得。現在有一絕對,誰對上,就到上海自來水廠上班去。還有這好事,大哥插話。爸爸接着講:字很簡單:「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看簡單,但正反讀都一樣。世上有高人啊!我對大弟說,就是我上海三嬸的自來水公司呀!

燈謎漸漸玩多了,我們也知道了,一般燈謎由三部分組成,謎面、謎目和謎底。燈謎又稱文虎,猜燈謎,亦稱打虎、彈壁燈、商燈、射、解、拆等。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顧名思義,就是將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開始的謎語流行於口頭說猜,三國時期有人把謎語寫在紙上貼出來令人猜對。但人們都習慣用「燈謎」一稱。

燈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門綜合性藝術。燈謎寄趣,是古代人滿滿的智慧。我們就在這傳統的燈謎活動中,一年一年收穫着知識快樂

上學時還將家學習來的燈謎,打給同學們猜。我很高興地回家告訴爸爸,燈謎:三人一日去看花,我們班沒有人能猜出謎底。爸爸卻說,那要告訴是春天的「春」呀!,那「人在草木中」呢?有人猜到了。爸爸接着說,玩得人多了,傳統文化就傳播出去了。今年猜得燈謎如: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打一字)謎底的「畫」字,你們不都能自己會意了嗎。還有「多一點又冷,少一點又小。換了一畫便是木,挾直兩邊便是川」。像這樣的「水」字的燈謎,以前是無法猜出來的。我高興地對着爸說,爸,我們同學打了一燈謎,當時都沒有人猜到謎底,還是出謎的同學自己告訴我們謎底的。我現在說給你聽,看爸爸能不能猜出來。木目在心中,打一字。寫出來,讓我看字。爸爸看着我寫出的謎面,皺着眉頭,一會說,謎底我知道了,是思想的「想」字。不過,謎面錯了一個字,不是在心中,而是在「心上」。應該是,木目在心上。我紅着臉,爸爸改得對。同學也就是這樣出謎面的。

父親去世後,每到元宵節,大哥帶着我們兄弟一起玩。我記得一次z記者和d文友到我們玩,正碰上十五元宵節,我們就以燈謎為酒令,很嗨地玩起來。

當時,一桌10人。哥說,正月十五鬧元宵,今天,我們就鬧一鬧。我們就玩酒令,(酒令是在筵席上是助興取樂的飲酒遊戲,萌生於儒家的「禮」,最早誕生於周。)大家看怎樣?好!中國古詩詞很多,鬧元宵,就從詩歌開始吧!飛花令誰先出。說好,輸者答不上來,可要罰酒。有人提出太難,改得簡單一點。也行。看,外面雪裡的紅梅花開得正艷,我們就如《紅樓夢》五十回里所寫,以梅花做燈謎吧!z記者聽大哥這一說,立馬慌張站起來說,還是再換一種吧!那你說一種?z又說不出來。酒過三巡哥說,那就來成語接龍吧?大家一致叫好。z記者就座在哥邊上,我坐z記者之下。有人說,從數字開始,一直到萬。哥說,那就開始了,接不上罰酒一杯。我就「一馬當先」了。z記者「二」不出來,罰酒。我立馬跟上「二桃殺三士」。三心二意,四喜來財。哈哈哈哈,全體大笑起來,你划拳啊!喝酒。四面八方,四面楚歌,事事如意,誰說事事如意,提示都錯,也罰酒。五花八門,六親不認,七擒七縱,跋山涉水,字錯了,自罰一杯。八面玲瓏,八斗之才,八仙過海還有,還有「拔苗助長」,這是誰?還「白日見鬼」呢,罰。九霄雲外,十全十美,百花齊放。

z記者又站起來,我們是不是寬泛一些,同音、同意都算,這才到百我就罰了三杯了,照這樣下去,今晚我是出不了你家門了。好,大家玩得開心就好。古詩詞諧音字都可以,比如:一江春水向東流,下一答,只要句中有「二」字就可以了。兩個黃鸝鳴翠柳,也行。還是從我開始,剛說過的不准說了。z記者又站起來,從我開始吧!z記者將頭一甩,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掌聲響起。我立馬出口:二月春風似剪刀 。好!接上。我的文友d不慌不忙,自然站起,接李清照的聲聲慢: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又是叫好。我說一邊玩,也要一邊動筷子。吃!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全體進入狀態。一直說到當代領袖毛澤東的詞: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有朗誦天賦的,還一邊說一邊表演起來。鬧元宵,直鬧到人人臉樂成紅梅色,人人臉上都蕩漾着春意。

腦海里記憶的燈謎剛回放完,電視裡元宵晚會的「飛花令」就要開始了。在等待時刻我打開手機,想先品嘗一下兄弟們各家釀造的精神情感「元宵」。小弟寫《正月十五有感》天涯一壺酒 相酌無親友 舉杯邀大海 失聲望海樓 廿年一揮手 兄弟成留守 鬼神也孤寂 懍懍寄瓊州 ------今夕無佳節 元宵有鄉愁 北望三千里 飄飄一海鷗。詩苦澀的讓我難受。生活怎麼釀造出這等東西。我真不知道,小時候喜歡郵票,現在喜歡股票的他,是怎麼將自己郵寄到海南島的。但我知道,人生這枚永不過時的郵票,還會將小弟從「年」中寄回。因為他詩中充滿了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他終將會沉吟、行走在貼春聯的家鄉素年裡。

大弟在微信里展示了新的音樂顫音抽象畫《桃花潭》。繽紛的色彩,疊加的意象,飛紅條黃的語彙,讓人產生嚮往。從畫色看出,大弟心愿之花正在開放,快樂着。大哥還是大哥,雖然在通話時,語言有躲閃,我雖然也能猜一兩個燈謎,但還是猜不出是什麼羈絆所在。好在大哥的微信里,不僅發出了《十五首最美的元宵詩詞》的「飛花令」,還寫了一篇精美的童話《老郵筒》。祝福家人,帶着圓圓的夢,圓圓的愛,過着圓圓的日子。我一邊咀嚼着大哥文字的元宵,一邊想着詩意外的生活,心裡微笑着。十五首中明唐寅的《元宵》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孤陋寡聞的我還是第一次讀到(或許是讀過忘了)。我正在聚精會神地讀詩。妻在催,先吃元宵,再猜燈謎吧!說到吃元宵,我想起自己家的精神「元宵」忘了說。雖然兄弟們給我祝賀,可我說不出口。我的散文《筆記與文摘卡》散文,得了本市徵文的三等獎。我一邊吃着碗裡的,心還想着精神的。

猜燈謎的節目到了。我放下碗筷,到電視屏幕前,電視上正顯示着謎面:歡歡笑笑度元宵(打一成語),我立馬轉入到猜燈謎的活動之中。我想兄弟們也會和我一樣,忘我的競猜起來的。[1]

作者簡介

凌代瓊,安徽銅陵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