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于1956年成立,是中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于1917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是中国最高医学教育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简称“院校”),自1957年至今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模式。院校优势互补、教研相长,现有23个研究所(研究基地)、7家临床医院、6所学院、1所研究生院、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转化医学中心以及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研基地总量领衔中国医学院校。在院校工作学习的人员中,有56人入选两院院士。院校现有、杰青、优青、国家级教学名师[1]等众多国家级重要人才项目入选者200余人,博导硕导2000余人,教职工12000余人,可谓实力雄厚,名家辈出。
目录
科研成果
院校建立以来,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创了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高等护理教育、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最早的公共卫生实践,取得了“北京猿人发现”、“蛋白质变性学说”、“单体麻黄素提取”、“黑热病研究”等一系列重要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在脊髓灰质炎系列疫苗的研制及其在中国儿童计划免疫中的应用、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根治绒毛膜上皮癌化学疗法的创建与推广、食管癌综合防治研究、难治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救治体系、丁苯酞和双环醇等天然药物创制、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国内首例艾滋病患者发现及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体系、中国医学细胞遗传学创建与疾病基因研究和自体干细胞临床率先应用理论基础与技术推广等方面做出了创造性贡献。院校产生了包括张孝骞、张锡钧、钟惠澜、林巧稚、黄家驷等在内的52位医药卫生界两院院士,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医院、中日医院、北京安贞医院等国内众多重要医学机构的建立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
院所学科
院校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23个研究所(院、基地)、6家医院、7所学院、56个创新单元,集医教研防产为一体的国家医学科学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院校拥有两院院士24人、国家杰青39人;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4个;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有6个A类学科;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其他国家级科研基地8个。院校有6所直属医院,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肿瘤医院、整形外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和皮肤病医院,集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于一体,形成了国内外闻名的医疗、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的临床医学体系。
协同合作
当前,院校发展进入新百年、新甲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努力把中国医学科学院建设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重要指示精神,院校制定了“承启文化,健全体系,创新机制,拓展资源”的工作方略。在国内率先实施“4+4”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开创卓越护理人才“4+2”本硕贯通培养改革试验班;实施医学院校准聘长聘(Tenure-Track)教职聘任改革;启动全球杰出人才招聘;深化实施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以研究院(研究所)、研究基地、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医学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单元为主体的开放型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深化与国内外重点机构的协同合作。将院校打造成为国家医学卫生健康事业,特别是医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先进思想源和强劲动力源,为我国人民健康、医学科学事业和医学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视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别冷落了国家级教学名师 ,搜狐,2019-01-15
- ↑ 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盘点【中国科讯】,搜狐,201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