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航空机械学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央航空机械学校是国民政府为培育中华民国空军航空机械技术人员,因而于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在江西南昌建校。招生的学生有专收大学毕业生的高级班(军官),及收高中毕业生的正科班(军官)、以及初中毕业生的初级班(士官)、到1948年底,毕业生共7000馀人。有各类实验室20馀个和新、旧飞机30馀架。本校历届毕业之学员生遍布空军各单位,担负起航空、机械、军械、补给、设施及运输等地勤任务,对空军之建军贡献卓著。而历年退伍之校友,更以其丰富学识经验与精练技能,于国内外航空,资讯、交通、机械、建筑、贸易等机构续展雄才,贡献社会。
历史沿革
1933年10月(民国二十二年十月),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为扩充空军遂行三年建军计划,鉴于地勤人员之培植有与空勤人员兼顾并重之必要,乃呈请设立中央航空机械学校,于1934年3月(二十三年三月)奉蒋委员长南昌行营指令批准随即著手进行,初拟设校于杭州,嗣以航空署改组为航空委员会迁移南昌,遂亦随之在赣筹备。
终因诸费周章,直至1935年4月(民国二十四年四月)始初具规模,由筹备主任钱昌祚与筹备处人员先行兼办机械士临时训练班,一面筹备一面教育,同年八月,复奉委王士倬为筹备处副主任,并陆续按照编制调委任茂林、邹文耀、王季冈、朱瓒祖、汪国霖等为筹备员,拟成开办教育、建筑,设备各项计划,及经常费预算等积极筹办,并转收航委会技术处所招收之技工学徒加以训练。
1936年1月(民国二十五年一月),航空委员会迁赴首都,三月初迁徙竣事,本校筹备处即接收南昌老营房机场南昌会址迁入布置组成学校。旋奉会令委钱昌祚为校长,王士倬为教育长,于三月十六日就职,正式成立中央航空机械学校,奠定训练空军机械技术人员之基础。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七七事变后,全国上下决心对日作长期抗战,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各机关学校、工厂纷纷追随政府向后方西南各省转移。空军亦选定以四川为基地全部后移大后方,航空委员会为预防日机轰炸致遭无谓牺牲,乃于八月二十四日电令本校迁四川成都,本校奉令后,决定分批西迁,第一批由校长统率,馀则暂留南昌训练,并于次日派员先行动身入川接收校址,于九月十日第一批人员及器材等件,专车运送改轮船溯江西上,至二十三日到达重庆,除留学生在渝--广阳霸真武山受训成立留渝训练处,派吴嗣陵暂行主任职务督率训练外,其他人员及器材换轮船上驶嘉定,再分水陆两道,先后于九月扺蓉,并奉蒋委员长重庆行营电令,拨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都分校之交通训练班校址(旧四川成都机械厂)为校址(成都外南上桑里一号),旋于十月一日迁入正式办公。
1938年1月(民国二十七年一月),因战争转进将留赣训练处结束,所有员生即分批入川归并校都,同年三月,本校校长一职奉令改由蒋委座兼任,仍以王士倬为教育长,十月间,王教育长与空军第二飞机厂厂长王承黻奉命对调服务,至十一月,本校复奉令改称“空军机械学校”与空军官校、空军军士学校鼎足而三。
1939年1月刘芳秀接王士倬任教育长。至1939年7月共举办军械指导研究班5期,毕业78人,分发航空委员会所属各厂、校、仓库担任军械指导及管理工作,高级机械班5期,毕业50人,分发航空委员会所属各队、厂、站、场、校、仓库担任军佐,机务指导研究班1期,毕业10人,分发航空委员会所属各队担任机械上领导工作,夜行灯车班1期,毕业16人,分发航空委员会各站、队担任管理夜行灯车工作,技工班8期,毕业692人,机械补习班1期,毕业99人,初级甲种机械班10期,毕业1396人,分发航空委员会所属各队、厂、站、校、场、库、所,担任修理、装配、保管工作,电气员训练班1期,毕业19人,分发航空委员会所属各队担任电气工作。
大陆时期,机校招生对象有专收大专毕业生的高级班(军官),其中高级班出了不少中国航空发展史及台湾教育界杰出人物.抗战时期政府向国内及海外招募大学理工毕业生投效空军,有的委任军衔后马上工作,有的先进入航空委员会主办的“高级机械班”,接受短期专业训练后,才委任军衔开始工作。以上“空军机械学校高级班”,每期都有淸华大学的毕业生报考,尤其是1944届航空工程系的毕业生,几乎全班投效空军。另外还有招收高中毕业生的正科班(军官)、以及初中毕业生的初级班(士官)、到1949年,毕业生共7000馀人。有各类实验室20馀个和新、旧飞机30馀架。在教学研究实验的教材飞机中最为名气的为美军在二战时期遗留下来的P-61黑寡妇夜间战斗机。1949年后辗转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当前世界上仅存四架P-61机体的其中一架。
1949年因国共内战迁至台湾省高雄县冈山镇(今高雄市冈山区)。1949年元月二十三日先遣人员教育处处长田超等人来台勘查抵冈山筹备,亦建议改以冈山前海军工员养成所为校址,正式迁移则自六月五日,分批由成都疏运,至十一月底结束,1950年3月13日原学校驻地由中共西北军区干部学校和西北军政大学南下入川人员接收原国民政府空军机械学校后,组建西南军区空军机械预科总队。并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航空机务学校,1996年8月1日,迁校至台湾的空军机械学校与空军通信电子学校两校并编为“空军航空技术学校”
学校
学校(或称学院) 是一种为教师及学生提供教学环境的机构,并通过特定的教育方式增进对学生的知识和价值体系。现时,大部分国家设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时更为国民提供义务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学生需在不同类型的学校接受教育。这些学校的分类因文化和制度而异,但可以总括为小学、中学和大学。小学一般为儿童而设,提供基本教育。学生在完成小学教育后,通常会就读中学。最后,提供高等教育的学校可成为“大学”或“专科学校”。
在这些主要学校类型外,在某些国家的学生可能会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前后在其他学校接受教育。幼儿园和幼稚园为年幼儿童而设,在小学教育前就读。在完成中学教育后,中学生可选择就读大学、职业学校、专科学院或神学院。某些学生可以选择就读另类学校,接受有别于主流教学方法和课程的另类教育。
学校也可分为政府营运和私人营运的学校。私立学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够提供某种教育方法或课程时设立。某些私立学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时,作出额外教育,如基督教学校、伊斯兰学校、佛教学校等。为成人而设的学校更提供专门教育,如军事学校、商学院,等。另类学校更包括在家学校和线上学校等,使教学可以脱离传统校舍。
历史
位于英国东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于公元597年的,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学校之一.[1];而中国最早的学校,据估计是在周朝。清朝后逐渐出现太学之类官方办的学校。
学校教育的目的
在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学校辟雍是统治阶级培养下一代品格、礼乐、读写和军事技巧的场所。
但如果学校实行填鸭式教育制度,只会令学生无法吸收知识,违背学校令学生学习不同知识的理念。
常见的分级
欧洲的一些地区,高级中学(英语:Gymnasium)是中学的一种,入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突出。在德国,十三年级之后(一些地区是十二年级),将完成高级中学学习并参加德国大学入学考试(Abitur)(在奥地利和瑞士称为Matura考试)。
在英国,学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阶段前的教育机构,大致上可以被分为小学(有时进一步区分为幼稚园和小学)和中学。而这些学校是由女王教育检查员(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这个机构来管理的。
在北美,学校是指所有级别的教育机构,包含以下所有机构:幼稚园、小学、中学(即初级中学,英文称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据招生的学生年龄及地区而定)、高中、学院、大学及研究生院。在美国,从幼稚园到高中的所有学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来监督的。许多早期的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单间学校,一位老师在一间教室里面教7个年级的学生。20世纪20年代起,单间学校被整理为多教室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提供了校车运送学生。
常见的分类
在英国及北美,学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运作管理的机构,不一定是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系统的一部份。学校可以专精于某一个领域,例如:经济学院(如伦敦经济学院)、舞蹈学校或记者学校。也可能基于某类学生而设立,如特殊学校、聋哑人士学校等。
批评与替代
在整个20世纪,传统的学校受到广泛的批评。法国社会学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别:对品味评价的社会批判》中说明了学校的阶级结构再制机制。
学校(尤其是威权体制教育的学校)被指责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使孩子产生恐惧。一些人更喜欢学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学校或其他另类教育,其他人喜欢在家自学,或参与非学校教育机构,而不去上学。
动物学校
动物学校是训练动物的机构,有些学校训练一般的生活常规,有些则教导专业的导盲技术。
现代学校
在现代,学校仍然是传授知识及技能的重要场所,但因为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使部分的学生为了文凭而打混摸鱼。加上部分教师认为只需把他所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足够,而忽略教导伦理道德,及正确的价值观给学生。
校园设施
参考文献
- ↑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