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雲南金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雲南金平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自治縣,位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西接綠春縣,北連元陽縣並隔紅河與箇舊市、蒙自縣為鄰,東隔紅河與河口瑤族自治縣相望,南與越南老街省及萊州省接壤,縣城距邊境直線距離7.5公里,擁有金水河國家一類口岸和十里村熱水塘、馬鞍底地西北、金水河隔界3個邊民互市點。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面積3677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35.62萬人,世居着苗族、瑤族、傣族、哈尼族、彝族、漢族、壯族、拉祜族、布朗族等9個民族。2011年全年,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生產總值(GDP)234501萬元。金平縣風景名勝有金平勐拉溫泉,西隆山自然保護區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面積; 3677平方公里

人口; 37.13萬(2016年)

方言; 西南官話

行政區類別; 自治縣

氣候條件; 熱帶季風氣候

所屬地區; 雲南省紅河州

下轄地區; 13個鄉鎮、93個村委會4個社區

政府駐地; 金河鎮

電話區號; 0873

車牌代碼; 雲G

郵政區碼; 661500

地理位置;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端

行政代碼; 532530

縣委書記; 牛興發

縣長; 吳華昊

基本概況

東隔紅河與箇舊市、蒙自縣、河口瑤族自治縣相望,西接綠春縣,北連元陽縣,南與越南接壤。縣城距省會昆明477公里,距紅河州府蒙自135公里。

金平是一個多民族的家園。 世居着苗、瑤、傣、哈尼、彝、漢、壯、拉祜、布朗等9種民族(布朗族在2009年4月之前稱為"莽人")。2004年末, 少數民族占85.3%,構成了以苗、瑤、傣族為主體民族,9種民族和諧相處的多民族家園。

金平是一個對外開放的前沿。這裡是雲南建設國際大通道,構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實施"打開南門、走向亞太"的重要通道。環境優美的國家級開放口岸金水河距越南封土縣城18公里,距萊州省會三塘市56公里,距越南北部歷史文化名城奠邊府市195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內580公里,距老撾豐沙里省孟買縣城231公里,可直抵越南萊州省會三塘市、奠邊府市,向東南可達越南首都河內,向西經越南西莊口岸可連接老撾豐沙里省。邊境線長達502公里,居全省第二。擁有馬鞍底地西北、十里村熱水塘和金水河那發3個邊民互市點及66個通道,山連山、水連水的地緣,使雙方邊民跨境而居,邊民往來更加密切,邊境貿易日趨繁榮。

歷史沿革

歷史上現金平縣境大部地區漢時屬牂牁郡西隨縣地,三國至西晉屬興古郡西隨縣地,隋、唐、五代十國屬南寧州都督府黎州地,宋時屬秀山郡大甸地,元時屬臨安路大甸地,明時屬臨安府建水州十五勐十八土司地,清時屬臨安府勐丁、勐拉、茨通壩、者米土司地。清光緒十六年,始改土歸流,先後分設勐丁、金河兩行政委員,後改設平河設治局和金河設治局。1934年9月1日,中華民國政府將兩設治局合併設縣,取兩設治局首字命名為金平縣。1985年6月1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金平縣,成立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12月7日自治縣正式成立。

行政區劃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1]轄2個鎮、11個鄉:金河鎮、金水河鎮、勐拉鄉、者米拉祜族鄉、銅廠鄉、營盤鄉、老勐鄉、老集寨鄉、阿得博鄉、沙依坡鄉、大寨鄉、勐橋鄉、馬鞍底鄉。

大寨鄉

土地面積175.56平方公里。2008年轄6個村委會,75個村民小組。年末總戶數4051戶,總人口16166人,其中農業人口占97.1%。世居有哈尼族、彝族、壯族、漢族等,少數民族人口占68.13%。人口出生率13.5‰,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長率8.4‰。年末耕地面積1247公頃,其中:水田615公頃,旱地632公頃,農民人均耕地面積1.2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431公頃,糧食總產量5625噸,農民人均有糧356公斤。全年大牲畜出欄232頭,生豬出欄10421頭;年末大牲畜存欄3715頭,生豬存欄11888頭。主要農產品產量:草果110噸、甘蔗95噸、木薯1164噸、蔬菜3929噸、水果4236噸、木材2893立方米、竹材72萬根。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23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41元,地方財政收入80萬元,地方財政支出197萬元。有小學12所,在校學生1682人;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53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6%,初中生毛入學率68.38%。有文化站1個,衛生院1所。

鄉黨委書記刁繼清,鄉人大主席朱先發,鄉長姜芳(女)。

沙依坡鄉

土地面積143.7平方公里。2008年轄7個村委會,79個村民小組。年末總戶數5255戶,總人口22073人,其中農業人口占98.4%。世居有哈尼族、彝族、傣族和漢族,少數民族人口占58.4%。人口出生率17.5‰,死亡率4.5‰,人口自然增長率13‰。年末耕地面積1412公頃,其中:水田868公頃,旱地544公頃,農民人均占有耕地0.9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454公頃,糧食產量8645噸,農民人均有糧396公斤。全年大牲畜出欄191頭,生豬出欄11337頭;年末大牲畜存欄4514頭,生豬存欄12390頭。主要農產品產量:甘蔗270噸、花生43噸、蔬菜563噸、水果8315噸、草果36噸、木材1509立方米、竹材7.5萬根。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6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98元,地方財政收入36萬元,地方財政支出321萬元。有小學11所,在校學生1891人;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724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1%,初中生毛入學率96%。有文化站1個,衛生院1所。

鄉黨委書記楊再國,鄉人大主席鄧富安,鄉長李瑋。

金河鎮

位於縣境中部,為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土地面積316.4平方公里。2008年轄17個村委會、4個社區居委會、168個村民小組。年末總戶數21461戶,總人口81062人,其中:農業人口占80.52%。世居有哈尼族、瑤族、彝族、漢族、苗族和壯族。少數民族人口占79%。人口出生率15.6‰,死亡率7‰,自然增長率8.6‰。年末耕地面積3666公頃,其中:水田1900公頃,旱地1766公頃。農民人均占有耕地0.9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419公頃,糧食總產量18320噸,農民人均有糧287公斤。全年大牲畜出欄81344頭,生豬出欄38775頭;年末大牲畜存欄12543頭,生豬存欄39215頭。主要農產品產量:油料142.5噸、甘蔗764噸、木薯1472噸、蔬菜4194噸、橡膠161噸、草果198噸、茶葉373噸。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93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15元。實現鄉鎮企業營業收入936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095萬元,地方財政支出631萬元。有小學50所,在校學生8070人;普通初中22所,在校學生479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1%,初中生毛入學率98.95%。建有文化站1個,衛生院1所。

鎮黨委書記李松,鎮人大主席楊壽文,鎮長卓炳奎。

金水河鎮

位於縣境南部,鎮政府駐地那發與越南馬鹿塘國家級口岸隔河(藤條河)相望。土地面積433平方公里。2008年轄6個村委會,71個村民小組。年末總戶數4707戶,總人口21037人,其中農業人口占97%。世居有傣族、苗族、瑤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和莽人,少數民族人口占97%。人口出生率23.3‰,死亡率8.1‰,人口自然增長率15.2‰。年末耕地面積2364公頃,其中:水田834公頃,旱地1530公頃,農民人均占有耕地1.7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856公頃,糧食總產量8571噸,農民人均有糧420公斤。全年大牲畜出欄930頭,生豬出欄14300頭;年末大牲畜存欄5762頭,生豬存欄12893頭。主要農產品產量:水果1406噸、橡膠1243噸、草果205噸、甘蔗162噸、木薯7411噸、木材1653立方米、竹材11.7萬根。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520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18元。實現鄉鎮企業營業收入1704萬元,地方財政收入76萬元,地方財政支出277萬元。有小學30所,在校學生2192人;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1065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生毛入學率96.3%。有文化站1個,衛生院1所。

鎮黨委書記何江,鎮人大主席李正清,鎮長高美瓊。

經濟發展

2008年 財政·金融 2008年,金平縣財政收支穩定增長,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28105萬元,比上年增加2967萬元,增長12.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723萬元,增長33%;地方財政總支出64148萬元,突破6億元,比上年增加16781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61988萬元,增長32.7%。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儲蓄存款餘額128257萬元,比上年增加20489萬元。各項貸款餘額65205萬元,比上年增加5757萬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7563萬元。

商貿·旅遊 2008年,金平縣立足區位、資源優勢,全力推進"商貿活縣"戰略。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樹立"以大招商促進大投入,以大投入推動大發展"的觀念,着力改善投資環境。優化投資服務,武漢凱迪公司等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入駐金平。年內引進項目22項,協議總投資28.9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4億元。

全縣消費品市場繁榮穩定,邊境貿易穩步發展,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6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對外貿易總額60651萬元,其中:進口總額2612萬元,出口總額519萬元,邊民互市額57520萬元。

年內,全縣接待國內外旅遊人數14.12萬人,其中國際遊客699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6397.6萬元,比上年增長30%;外匯收入41.02萬美元,增長3.6倍。

交通·郵電 2008年,金平縣公路通車裡程(含村道)2855公里。完成客運量46萬人次,客運周轉量4645萬人公里。貨運量49萬噸,貨運周轉量6125萬噸公里。發送函件26720件,分發報刊8766份,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655.6萬元。年末,有固定電話用戶18481戶,移動、聯通、小靈通電話用戶69613戶,國際互聯網用戶4349戶。固定電話普及率5.4部/百人,移動電話普及率20.3部/百人。

2008年實現生產總值(GDP)14.1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完成3.59億元,同比增長5.2%;第二產業完成7.23億元,同比增長11.8%;第三產業完成3.28億元,同比增長12.5%;三次產業的比重為26:51:23。財政總收入完成2.81億元,同比增長18.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14億元,同比增長18.8%,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6.2億元,同比增長32.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01億元,同比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16億元,同比增長16.7%。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1.55億元,比年初增長7.2%;各項貸款餘額6億元,比年初增長0.9%。農民人均純收入1502元,同比增長24.7%,年內共解決7100人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全年累計投入財政支農資金5167萬元,農業直補資金3733萬元,發放支農貸款1.8億元,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預計實現農業總產值6.46億元,同比增長6%;完成糧豆播種面積45.72萬畝,同比增長2%;實現糧食總產量11.07萬噸,同比增長0.6%;農民人均有糧320公斤,與上年持平。實現肉類總產量1.63萬噸,同比增長6.1%;肥豬出欄20.22萬頭,同比增長6.2%;生豬存欄22.8萬頭,同比增長3.9%;大牲畜存欄8.04萬頭(匹),受低溫凍災影響同比下降5.3%。

全縣橡膠種植面積39.6萬畝,產量5046噸,產值7065萬元;香蕉種植面積13.9萬畝,產量21萬噸,產值3.2億元;草果種植面積10.1萬畝,產量1515噸,產值3485萬元;冬早蔬菜種植面積2.5萬畝;規範化花椒種植面積1000畝;瑤藥種植面積1750畝;建立石斛組培苗基地2個,完成育苗350萬株,發展石斛種植面積443畝,實現產值800萬元;完成勞務輸出培訓8096人次,轉移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6520人,實現勞務收入2256萬元。同時,對沒有產業支撐脫貧的中高海拔地區,積極引進武漢凱迪公司進行生物質能源開發。

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5.3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1.03億元,同比增長21.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75億元,同比增長37.3%;工業增加值完成5.9億元,同比增長4.2% ;利稅總額3.05億元,利潤總額2.17億元。

2009年年鑑

自然環境 金平縣位於雲南省南部邊陲山區,地處東經102°31′~103°38′,北緯22°26′~23°04′,土地面積3685.69平方公里。西接綠春縣,北連元陽縣、並隔紅河(元江)與箇舊市、蒙自縣為鄰,東隔紅河與河口瑤族自治縣相望,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老街省壩灑縣及萊州省封土、清河和勐德縣山水相連,邊境線502公里。省道212線從北向南穿境而過。縣人民政府駐金河鎮,距省會昆明市477公里,距州府蒙自縣城137公里(經蠻耗、冷泉)。全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最高海拔3074米,最低海拔105米。縣城最高海拔1343米,最低海拔1213米,高程相差130米。全境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為滇南低緯高原季風氣候,冬干夏濕,冬暖夏涼,四季不明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2008年縣城平均氣溫17.6℃,年降水量2400.5毫米。

行政區劃 2008年,金平縣轄金河、金水河2個鎮和大寨、阿得博、沙依坡、勐橋、馬鞍底、勐拉、者米拉祜族、老集寨、老勐、營盤、銅廠11個鄉,93個村民委員會,4個社區居委會,1096個村民小組。

人口·民族 2008年,金平縣總人口360109人,其中:農業人口334548人,非農業人口25561人。人口出生率15.4‰,死亡率7‰,自然增長率8.4‰。少數民族人口311380人,其中千人以上少數民族分別是:哈尼族94983人,苗族91404人,瑤族47327人,彝族42470人,傣族19012人,壯族7625人,拉祜族7545人。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6.5%。

生產總值 2008年,金平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當年價)155111萬元,比上年增長21%。其中:第一產業完成37837萬元,增長10.8%;第二產業完成83218萬元,增長27.9%;第三產業完成34056萬元,增長17.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529元,比上年增加713元。

固定資產投資 2008年,金平縣爭取國家、部門行業、扶貧等項目資金的支持,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平穩增長,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0125萬元,比上年增長17%。其中:城鎮投資64956萬元,房地產投資6739萬元,農村私人建房及生產性固定資產購置642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0.2%、9.8%、81.3%。

經濟結構調整 2008年,金平縣經濟結構調整更趨合理,產業發展日漸協調。在農業基礎地位得到加強的同時,通過產業政策引導和鼓勵自主創新,工業結構繼續優化,第二產業比重提升快速。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26.8∶50.7∶22.5調整為26∶51∶23。

農 業 2008年,金平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加快形成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全年投入財政支農資金5167萬元,農業直補資金3733萬元,發放支農貸款1.8億元,調動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年末耕地面積26303公頃,其中:水田11303公頃,旱地15000公頃,農民人均占有耕地0.9畝。全年糧豆播種面積30478公頃,糧食總產量11.07萬噸,比上年增長0.6%。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可比價)66052萬元,增長20.4%,其中:農業產值33245萬元,增長40%;林業產值12824萬元,下降3.1%;牧業產值17635萬元,增長13.2%;漁業產值1264萬元,增長3.2%;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1084萬元,增長2.3%。主要農產品產量:豆類5715噸、薯類2172噸、油料1435噸、木薯33646噸、香蕉208679噸、茶葉373噸、草果1515噸、橡膠5047噸、八角108噸、牛肉573噸、豬肉13295噸、水產品2140噸。木材採伐量20247立方米。

工 業 2008年,金平縣堅持"工業強縣"戰略,工業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5.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9.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1億元,增長1.9%,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0.36億元,增長18.1%。全社會實現工業增加值7.12億元。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鐵礦石原礦110.52萬噸、鐵精礦36.47萬噸、銅精礦含銅量379噸、鎳塊礦含鎳228.4噸、高冰鎳含鎳128噸、磺磷4019噸、水泥1.6萬噸、澱粉2360噸、白酒337千升、磚2544萬塊、精製茶125噸,年發電量10724萬千瓦時。

2011年

2011年以來,全縣各級、各部門堅持"農業富民、項目立縣、工業強縣、商貿活縣、科教興縣"的發展戰略,大力弘揚"團結、真實、勤奮、創新"的金平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縣兩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努力加大投資、刺激消費,不斷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全力以赴促進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1-12月,全縣國民經濟保持穩步增長。

初步核算,1-12月全縣實現生產總值(GDP)234501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長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9505萬元,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108606萬元,增長11.22%,(其中工業增加值77738萬元,增長10.56%);第三產業增加值66390萬元,增長14.4%。三次產業的比重為25.4 : 46.3 : 28.3,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7、5.29、4.01個百分點。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農業生產穩步發展,農村經濟穩步提高。

1-12月,全縣預計實現農林牧漁業及其服務業總產值9685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長7.86%。其中:農業產值47239萬元,同比增長8.72%;林業產值15216萬元,同比增長5.19%;牧業產值30440萬元,同比增長8.33%;漁業產值2735萬元,同比增長4.9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220萬元,同比增長6.46%。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10926.5萬元,比上年增長16.79%。

完成糧豆播種面積457849畝,同比增長0.52%;產量達123016噸,同比增長2.6%。

完成蔬菜產量35342噸;同比增長19.49%。

完成水果產量348004噸,同比增長25.05%。

完成肉豬出欄282113頭,同比增長6.6;肉牛出欄8715頭,同比增長4.06%;肉羊出欄4756頭,同比增長4.6;完成家禽出欄234.54萬隻,同比增長7.48%。

完成肉類總產量24646噸,同比增長5.96%,其中:豬肉增長6.49%,禽肉增長5.03%。

完成期末大牲畜存欄數為71810頭,同比增長0.38%;期末生豬存欄數為254506頭,同比增長7.39%;家禽存欄14.39萬隻,同比增長1.76%。

二、工業經濟保持增長,但增幅較小。1-12月,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84808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去年同期增長2.1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83710萬元,增長1.82%;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56932萬元,增長4.08。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36468萬元,同比增長33.95%;實現利稅總額23637萬元,同比增長2.94%;實現利潤總額14736萬元,同比增長1.99%。

三、重大項目工程穩步推進,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1-12月,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0279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95%,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89347萬元,增長8.56%;農村投資59674萬元,增長217.45%;房地產開發投資11258萬元,增長59.15%。

四、消費市場保持活躍,零售總額較快增長。1-12月,全縣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52462.2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83%。分城鄉看,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39445.1萬元,同比增長18.89%;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3017.1萬元,同比增長14.74%。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2450.8萬元,同比增長11.83;零售業實現44345.9萬元,同比增長18.46;住宿業實現1637.7萬元,同比增長12.58;餐飲業實現4027.8萬元,同比增長17.1。

五、對外貿易保持平穩發展,邊貿總額小幅增長。1-12月,全縣完成邊境貿易總額70210.6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72%。其中:進口2423.3萬元,同比增長17.44%;出口94.6萬元,同比下降92.49%;邊民互市67787萬元,同比增長7.45%。

六、財政運行平穩,收支雙雙保持較快增長。1-12月,全縣實現財政總收入39128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8.32%。在財政總收入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9149萬元,同比增長17.44 %,其中:稅收收入13006萬元,同比增長16.94 %;非稅收入6143萬元,同比增長18.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132995萬元,同比增長26.08%。

七、金融平穩運行,存貸同步增長。12月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285692萬元,比年初增長24.72%。其中:儲蓄存款153510萬元,比年初增長24.16%。全縣金融機構貸款餘額118772萬元,比年初增長13.54%。

八、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12月份,全縣農民期內人均現金收入為2776元,同比增26.18%;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56元,同比增長20.11;人均有糧320公斤,與上年持平。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459元,同比增長18.93%;家庭人均總支出7936元同比增長27.1%。全縣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2756元,同比增長12.9%;年平均工資33067元,同比增長12.88%。

地形地貌

金平是一個資源富集的寶地。一是有氣候、土地、生物和物種多樣性資源。境內最高海拔3074米,最低海拔105米,平均降雨量2330毫米,年均氣溫18°C,立體氣候明顯。

氣候特徵

金平地處滇南低緯高原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帶,雨量充沛,乾濕分明。由於海拔高差殊異,地形複雜,形成十里不同天的特殊氣候。雲嶺山脈呈西南走向,分成哀牢山和無量山,以藤條江為界分為分水嶺和西隆山,形成"二山二谷三面坡"的地貌特徵。多年平均降雨量2330毫米,年均氣溫18°C。

農業特色

海拔300米以下地區可種植雙季稻,盛產橡膠、香蕉、荔枝、龍眼、菠蘿等熱帶水果。全縣土地資源36.22萬公頃,尚有可開發的土地6.38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7.6%,紅河南岸有極具開發潛力集中連片的熱區土地資源。海拔 800米以下的熱帶地區可種植各種熱帶經濟林果,如橡膠、柚木、龍眼、荔枝、腰果、芒果、柚子、香蕉、甘蔗、咖啡等;海拔800米以上地區可種植茶葉、草果、八角、花椒、核桃、杉木等。海拔1600米以上地區為苔蘚常綠雨林,盛產草果和多種藥材。複雜的地形和立體氣候構成紛繁複雜的生態系統,63萬畝的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形成的物種基因庫,為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提供了寶貴的源泉。紅河南岸有極具開發潛力集中連片的熱區土地資源。63萬畝的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形成的物種基因庫,為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提供了寶貴的源泉。全縣森林面積達1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4%。

礦產資源

是有以有色金屬為主的礦產資源。現已探明有鎳、金、銅、鐵、錫等7大類38個礦種,極具開發價值。三是有豐富的水能資源。縣內有藤條江、紅河兩大水系,全縣年平均涇流量74 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207.4萬千瓦,可開發利用70萬千瓦。

民俗文化

有豐厚的民族民俗文化資源。傳統的民族節日豐富多彩。五是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金平縣境內溪流淙淙,風光奇麗,少數民族風情濃郁,情調獨特,是生態考察和旅遊觀光的勝地。六是有名特優產品資源。金平現有草果面積7.37萬畝,年產量近千噸,是名副其實的"草果之鄉";金平香蕉是全國種植規模最大、最優質的縣之一,所產無公害香蕉已成為知名品牌,出口日本、俄羅斯等國;全縣橡膠種植面積7.9萬畝,橡膠單株產量已創全國第一紀錄;金平縣適合多種竹材生長,2004年全縣完成竹子種植面積11.2萬畝,正按20萬畝竹產業穩步推進;金平民族醫藥獨樹一幟,常用藥物達300餘種,已開發成功的瑤族浴藥經國家衛生部批准上市銷售。

民俗風情

金平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常年平均氣溫18°C,冬暖夏涼,是理想的避暑之地,亞熱帶特有的自然風光,正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遊客。然而,生活在這裡的各個民族,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創造出各自獨特的歷史文化,特別是其濃郁的民族風情及其獨特的傳統節日,更會使你流連忘返。苗族的花山節,瑤族的盤王節、目蓮節、乾巴節,傣族的男人節、潑水節、金邦節、偏米節,哈尼族的干拖拖、昂瑪窩、苦扎扎節,彝族的火把節、阿背節(姑娘節)等。在眾多的民族節日裡,者米鄉傣族"男人節",別具一格,絕無僅有。傳說很久以前,一個蠻族部落在過春節期間,發動一場部落間的兼併戰爭,這時寨子裡成年男人全部參加征戰,等到戰敗蠻族部落軍隊凱旋返鄉時已錯過了"過年"機會,婦女們為感謝男人們驍勇善戰,保衛寨人的安寧作出的貢獻,即在正月二十九日那天備辦豐盛食品,慰勞勇士們而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從此,此慶祝活動作為傳統一直傳承至今。如今的"男人節"一年比一年熱鬧,成為金平一道亮麗風景線。

旅遊景點

金平勐拉溫泉

雲南南部金平勐拉溫泉,溫泉從石洞中湧出,最盡頭大約水深l米多,水汽蒸騰,水溫在50℃至60℃之間。躺在粗糙的溫泉池中,感受溫泉帶着氣泡汩汩從身下冒出,仰望青翠的山崖中瀑布飛流直下,在瀑布濺起的霧氣和溫泉氳氤的水汽中,享受瀑布、青山、藍天,便有了"人間天堂"的感覺。

傣族是一個喜愛水的民族。在這裡,男女赤身裸體共浴一池無須設防,中間沒有任何障礙物相隔。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頑皮孩子像池中魚兒串來串去,青年男女或三五成群,邊浴邊拉着家常,或軟綿綿地把身心浸泡在水中。

在這裡泡溫泉是不需要香皂、洗滌劑的,水中有機礦物質有天然的清潔作用。正是這種身心的完全放鬆,水中補給充足的營養,給人予美妙的享受,而對於身患疾病的人則起到了良好的治療作用。

溫泉從石洞中湧出,最盡頭大約水深1米多,水汽蒸騰,水溫在50至60℃之間,正好可以有桑拿的效果。躺在粗糙的溫泉池中,感受着溫泉帶着氣泡汩汩從身下冒出,仰望青翠的山崖中瀑布飛流直下,在瀑布濺起的霧氣和溫泉氳氤的水汽中,感受瀑布、青山、藍天,便有了"人間天堂"的感覺:人和自然原來可以如此的調和!難怪把泡溫泉當至愛的日本人說,溫泉是他們"心的故鄉"。

秋天,水塘底形成一塊柔軟沙灘,找塊石頭當枕頭躺下,斑斕的色彩與藍天、白雲、山川、河流構成了一幅醉人的金秋畫卷。

偶爾,款款山歌伴着"嘩嘩嘩"的泉水聲,久久地停留在耳際。這是傣族青年男女在一池之中唱山歌、對情歌。

名特產

金平名特產品眾多,金平是國內草果種植面積最大的縣,現有草果面積6.8萬畝,也是草果產量最多的縣,草果久負盛名,品質較好,是名符其實的"草果之鄉"。金平香蕉也很有名,種植歷史久遠,無公害香蕉也成為金平香蕉品牌,金平現已成為全國香蕉種植規模最大、最優質的縣之一。橡膠也是金平的一大產業,單株產量全國第一。金平民族醫藥獨樹一幟,僅常用藥物就達二三百種,擅長用草藥、刮痧、拔火罐、扎脈針等方法治療跌打扭傷、風濕麻疹、婦女不育等病症。民間醫藥因族而異,以瑤族草醫藥最為豐富,其藥浴別具特色,現該瑤浴藥已在我縣開發成功,並經衛生部門批准上市銷售。金平民族眾多,民族服飾絢麗多彩,極具民族特色,有苗族蠟染服飾,瑤族刺繡服飾、手袋、銀製品等。金平還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如:哈尼梯田,哈尼族蘑菇房等。[1]

參考文獻

  1. 雲南金平, 360資訊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