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英语:humanities),又译人文学,是以观察、分析及理性批判来探讨人类情感、道德和理智的各门学科(文学、哲学、宗教、艺术、史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和知识的总称。
人文一词的中文,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关于这个词的注解有很多,宋代程颐《伊川易传》对此的解释是:“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1]。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见《伊川易传》卷二)一般认为,中国传统的人文概念是指人的各种属性。
到了近代,人文这个词被用来翻译“Humanism”,也就是人文主义,这个词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些知识分子,在超越和反对中世纪欧洲宗教传统的过程中,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学习典范,以此回归世俗。这些人就被称为“人文学者”,到19世纪的欧洲又有所谓的人文学科,20世纪英美的大学里面也开始出现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意思不是说人文的东西用一种科学的理论来解释,而是说对于人的各方面的一种求知、对于人的知识的一种探讨。
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在传统和西方的影响下,对于人文、人文主义和人文学科这几个紧密相关的词汇内涵的理解经历了很多变化。
目录
人文与自然科学
人们对自然科学的力量都有较深的认识,对人文学科有人则颇为不屑。其实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有相通之处,它们的方向都是消除愚昧落后,求得进步文明,解放人类自身。所不同的是,人文学科要破除的是思想迷信,要发现的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人文学科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根本性指导性的作用。
人文素养教育
像耶鲁大学、威斯康辛州立大学和相对小一点的Lewis and Clark私立学院这样的精英高校里,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是一项历代相传的传统。所谓人文素养教育,并不是针对某种特定职业而对学生进行的能力教育,更确切地说,人文素养教育有着完全不同的目的:能力教育基于学生的职业倾向,而人文教育则是基于个人成长以及社会个体参与公众事务的先决条件:具备批判思想、对民俗常识和社会历史的了解,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视频
人文学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人文概论心得,道客巴巴, 2012-12-22
- ↑ 梁展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在西方近代的分化与融合,搜狐, 201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