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涼城縣位於北緯40°29′~40°32′之間,東經112°28′~112°30′。地處陰山南麓、長城腳下、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內蒙古自治區中南部、烏蘭察布市南部,東鄰豐鎮市,南與山西省左雲縣、右玉縣毗鄰,北與卓資縣接壤,西與呼和浩特市區、和林格爾縣交界。西距首府呼和浩特100km,南距煤都大同110km,北距市府烏蘭察布90km,東距首都北京400km。
2019年4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涼城縣退出貧困旗縣序列[1]。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底,涼城縣轄6個鎮( 鴻茅鎮、岱海鎮、麥胡圖鎮、六蘇木鎮、永興鎮、蠻漢鎮),2個鄉(天成鄉、曹碾滿族鄉),1個辦事處(岱海旅遊區辦事處),132個村民委員會、9個居民委員會。
位置境域
涼城縣坐落於東經112°02′-113°02′、北緯40°10′-40°50′之間,地處陰山南麓和黃土高原東北邊緣,位於內蒙古中南部、烏蘭察布市南部,是蒙、晉、冀三省區交界地帶的中心,東臨豐鎮市,南與山西省左雲縣、右玉縣毗鄰,北與卓資縣接壤,西與呼和浩特市、和林縣交界。
歷史文化
涼城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早在6000多年前,古人類便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華夏祖先傍海而居的足跡,老虎山、王墓山、園子溝等環岱海遺址群被列為第五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曾將這裡讚譽為「太陽升起的地方」。
有文字記載以來,這裡就成為草原文明和中原文明水乳交融的沃土。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良將李牧,保國戍邊;飛將李廣,拒敵陰山;鮮卑拓跋,開北魏基業;木蘭從軍,展巾幗英姿;康熙巡邊,始有馬刨神泉;達賴受封,積澱宗教文化;賀龍、李井泉、宋時輪、鄭天翔等老一輩革命家蠻漢抗戰,留下了艱苦卓絕的戰鬥足跡。
涼城縣是北方人類文明的發祥地,截至2013年,已發現各個時期的文化遺址291處,形成了以老虎山、園子溝和王墓山遺址為代表的環岱海遺址群[2],2001年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環岱海遺址群及岱海旅遊區被評為內蒙古十大歷史風景名勝區。還有左衛窯古城遺址、膠泥溝村落遺址、匯祥寺遺址、東溝門聖母廟遺址(建於乾隆六年)等。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曾說:「歷史教科書上的半坡文化是土房矮屋,而涼城的老虎山、園子溝是高樓大廈,它們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視頻
涼城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喜報】我市察哈爾右翼後旗、涼城縣正式退出貧困旗縣序列!,搜狐,2019-04-22
- ↑ 岱海遺址群,中國網,200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