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腫瘤
前列腺腫瘤多發於中青年男性。前列腺腫瘤可分為:急性前列腫瘤、慢性前腫瘤。慢性前列腺腫瘤又可分為:細菌性前列腺腫瘤、非細菌性前列腺腫瘤、前列腺痛等三種。前列腺腫瘤的症狀繁多,個體差異較大,把前列腺腫瘤的症狀統稱為前列腺腫瘤綜合症。前列腺腫瘤,尤其是慢性前列腺腫瘤是男性成人的常見疾病。[1]
目錄
疾病病因
雖然無數的醫學專家都在想方設法尋找前列腺癌的發生原因,可是直到你看到這條詞條的時候,專家們還是沒有準確的判斷。但根據研究顯示,前列腺癌的發生,很可能和下列因素有關:
- 年齡因素:年紀越大,發生前列腺癌的機會也就越高。
- 遺傳因素:血親中有前列腺癌的人,得前列腺癌的機會就比一般人高;換句話說,約有9%的前列腺癌患者有家族病史。
- 荷爾蒙因素:絕大部分的前列腺癌細胞表面有男性荷爾蒙的接受器,而失去男性荷爾蒙的刺激,前列腺癌細胞就會萎縮退化。可以這樣說,男性荷爾蒙分泌越多的人,罹患前列腺癌的機會也就越多。
- 飲食因素:飽合性脂肪酸可是前列腺癌的誘發劑。
- 感染因素:長期、慢性的細菌或病毒的感染,會大大增加前列腺癌光顧的機會。
- 環境因素:環境中的鎘污染,也會加大前列腺癌的發生幾率。
- 非裔美國人的前列腺癌的發生率最高,亞洲人較低。
大約9%的前列腺癌和45%的55歲以下的前列腺癌是由於一種遺傳性的致癌基因。CAG的長度在黑人和患癌的白人均較對照組短。顯然,雄激素受體CAG微小重複區的長度與前列腺的發展有潛在關係。據美國Ohio的報道,他們發現16號染色體長壁23.2區段的等位基因不平衡可能是家庭遺傳性前列腺癌的抑癌基因(Paris等2000)。另一設想是上皮細胞雄激素受體對雄激素反應的強度,反比於該受體基因5』promotor助催化器區域的CAG微小重複區(microsatellite)的長度,長度越短,細胞對雄激素的反應就越強,細胞生長就越快。[2]
實體腫瘤生長的早期均有DNA甲基化(methylation)的改變,前列腺癌也不例外,DNA的高度甲基化可導致許多腫瘤抑制基因的失活。比如,第17號染色體短壁的高甲基化(hypermethylation)失活,該區的腫瘤抑制基因有可能導致前列腺癌的發生。但有報告甲基乙二醛(aucttylglqoxal)能阻斷G1期細胞周期,從而引起前列腺癌細胞發生凋亡,具有潛在的治療作用(Milamesa等2000)。
2008年已知喪失幾個潛在的抑癌基因只是發生在前列腺細胞癌性轉化的後期。LOH(lossofheterozygositz)雜合性缺失的研究表明,始終一致的染色體區域的喪失與抑癌基因的喪失有關,尤其是在下列染色體區域之中。
在第17號染色體短臂的p53抑癌基因的異化(mutation)顯然不常發生於低度局限性癌腫,但發生在50%以上的高度轉移性癌腫,以及那些對激素療法不敏感的癌腫。前列腺癌很容易發生轉移(Mashinu等2000),第12號染色體短臂的第12-13區段中一個專管基因的喪失也與前列腺癌轉移有重要的關係(Kibel等2000)。
疾病概述
前列腺腫瘤多發於中青年男性。前列腺腫瘤可分為:急性前列腫瘤、慢性前腫瘤。慢性前列腺腫瘤又可分為:細菌性前列腺腫瘤、非細菌性前列腺腫瘤、前列腺痛等三種。前列腺腫瘤的症狀繁多,個體差異較大,把前列腺腫瘤的症狀統稱為前列腺腫瘤綜合症。前列腺腫瘤,尤其是慢性前列腺腫瘤是男性成人的常見疾病。
前列腺從解剖上大體分兩組,內組較小,相當於中葉、前葉,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好發部位;外組較大,包括側葉、後葉,是前列腺癌的好發部位。但是也有一部分前列腺癌卻發生於增生的前列腺組織中,而這種腫瘤往往較小,而且十分隱匿,所以有「隱匿型前列腺癌」之稱,因病灶不大,卻可早期廣泛轉移,所以很有威脅力。前列腺癌絕大部分都伴有一定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但是癌症並非由前列腺增生惡化而來。[3]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見的惡性腫瘤,95%以上得到確診的病例年齡在45-8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2歲,並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另外,根據前列腺癌時使用雄激素會加速腫瘤發展和增加血清酸性磷酸酶,而使用雌激素會減慢腫瘤生長和保持血清酸性磷酸酶於一定水平的特點,說明前列腺癌的發病與性激素代謝有關。
疾病病理
中醫認為,任何一種疾病都存在着陰陽表里、寒熱虛實,意思是說,相同的病,具體到不同的個體,都有一個特殊類別,比如前列腺腫瘤就要分清病人是以實證為主,還是以虛證為主,這關係到治療是虛則補之,還是實則瀉之,弄反了就會使虛則更虛、實則更實。
一般來說,慢性前列腺炎分為二大類。
一類是濕熱下注型(實證),表現有:尿頻、尿痛、尿等待、尿後餘瀝,會陰及周圍疼痛,陰囊潮濕等症狀,多見於患病時間短,身體素質較好的人,他們沒有腎虛的症狀,中醫認為病因為體內濕熱過盛,積於腎與膀胱所致,治療上要清熱利濕,通利水道,佐以化瘀通竅,病即可逐漸好轉。假如治以補腎,就會是病邪深伏,粘膩難解。
另一類是腎虛型(虛證),一些病人,出現除了排尿不暢的症狀之外,還有腰膝酸軟、肢寒怕冷、或是口乾舌燥、虛煩多夢、手足心熱,並出現性功能的異常,這就是屬於腎虛的症候了,多見於患病較久,或是素體較弱者。在治療上要補腎(具體講還要分清補腎陰,或是補腎陽),當然同時仍要佐以清利通竅的藥物。在臨床上,虛與實也不是絕對的,有時表現為虛實夾雜,但要分清哪個為主,治療的方藥中有一個主次的區別,也就是中藥里的「君臣佐使」。
西醫認為:在所有的實體腫瘤之中,前列腺癌是獨特的,具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為組織學或潛伏性(latent)前列腺癌,這種類型占50歲以上男性的30%左右,而80歲以上男性的60%-70%。另一種類型為臨床表現型(clinicallyevidentform)占歐美男性的16.7%。
前列腺癌的生長取決於細胞的增生率和死亡率之間的平衡,當上皮細胞轉化為高分級前列腺上皮內瘤(highgradeprostaticintraepithelialneoplasia,HGPIN)時,細胞的增殖已超過死亡,在前列癌的早期細胞增殖是因為凋亡(apoptosis)受抑制而不是因為增加細胞分裂,進一步導致了基因異化的危險性的增加。
對於在分子水平上前列腺上皮怎樣能轉化為惡性腫瘤的研究在近年已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也只是在2008年前幾年才開始確定一些引起前列腺癌的致癌基因(oncogene)和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gene)。
前列腺癌前期病變和癌細胞中cdc37基因表達增加,可能是癌變開始的重要步驟(Stepanova等2000)。雄激素受體的異化已在大約50%的轉移性雄激素非依賴性前列腺癌的骨髓細胞中發現。因此有人推測雄激素受體基因異化,可使雄激素受體對其生長因子起反應。此外,雄激素受體的甲基化與晚期對激素療法不敏感的前列腺癌有關(Kinoshifa等2000)。這些生長因子在癌腫細胞對雄激素不敏感後與雄激素受體結合而激活導致癌生長。[4]
生長因子和表皮基質相互作用與前列腺癌的發生有關。這些由上皮所產生的生長因子與組織基質相作用,使基質細胞產生生長因子,後者再作用於上皮細胞,這些就解釋了為什麼前列腺癌腫能選擇性地轉移到骨骼上。轉化生長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表皮生長因子、血小板衍生的生長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以及神經內分泌汰等均已表明與前列腺上皮的增生、分化和浸潤等有關。
症狀介紹
前列腺的其他腫瘤發病率不高,主要類型是肉瘤、平滑肌肉瘤、橫紋肌肉瘤、粘液肉瘤、神經肉瘤與脂肪肉瘤等,其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法與前列腺癌相似。
前列腺腫瘤的主要類型是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的臨床表現:
- 局部症狀:早期前列腺癌可不表現症狀,而症狀的發生與腫瘤逐步增大及膀胱頸部梗阻有關,75%以上的前列腺癌病人可出現尿路梗阻症狀,例如排尿困難、尿流變細、尿流緩慢、尿流射程較近或夜尿等。伴隨尿路梗阻現象,還會出現尿路感染及前列腺感染情況,表現為尿頻、尿急等。
- 轉移症狀:約1/20的前列腺癌病人有轉移症狀才被覺察。常見轉移症狀是腰骶部疼痛,並向髖部、腿部放射。右上腹部腫塊提示肝臟轉移;鎖骨上腫塊提示淋巴結轉移;骨骼的無名疼痛說明該處骨骼有轉移等。此外,還可以出現貧血、消瘦現象。病變後期還可以出現血尿,由於腫瘤造成的尿路梗阻、腎功能障礙等。而骨轉移在診斷上尤具重要性。
前列腺癌具有早期轉移的特徵,以淋巴及血行轉移為主,如轉移至骨盆骨骼、盆腔淋巴結後,易轉移到肺、肝、腦、皮膚等部位。此外,前列腺鄰近的器官,例如膀胱、骶骨、精囊會直接受到蔓延轉移。
病理觀察,前列腺癌黃白色,十分堅硬,大小不等,鏡下見到大量前列腺組織上皮化或成為硬癌狀,上皮成分顯示出乳頭狀特點。前列腺癌通常分為四期:
- A期:直腸指檢正常,腫瘤是因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或屍解時偶然發現。
- B期:前列腺硬塊局限在包膜內,血清酸性磷酸酶正常。
- C期:腫瘤向包膜外浸潤,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
- D期:有遠處轉移。
疾病分期
國際抗癌聯盟TNM分期:原發腫瘤和局部淋巴結,可以通過骨轉移和其他部位轉移,有或無骨轉移。
國際抗癌聯盟TNM分期:
局部淋巴結(N)
- Nx:無法估計淋巴結情況。
- N0:淋巴造影無改變。
- N1:局部淋巴結變形。
- N2:可摸到腹腔固定淋巴結。
原發腫瘤(T)
- Tx:偶見癌組織(原位癌)。
- T0:未發現原發腫瘤。
- T1:瘤體占前列腺1/2以下,腺體大小正常。
- T2:瘤體占前列腺1/2或以上,腺體亦不增大。
- T3:腫瘤限於腺體內,但腺體增大。
- T4:腫瘤到腺體外。
轉移(M)
- M0:無轉移。
- M1:有轉移。
- M1a:只有骨轉移。
- M1b:其他部位轉移,有或無骨轉移。
飲食原則
晚期前列腺腫瘤化學治療可造成骨髓再生不良,尤以白血球下降最為明顯。為有效預防血象下降,在前列腺腫瘤晚期的飲食方面,病人應補充高蛋白質飲食,這是晚期前列腺腫瘤飲食的注意事項之一。晚期前列腺腫瘤患者應多吃牛奶、大豆、瘦肉、豬蹄、海參、魚、動物肝臟及紅棗、花生、核桃、黑木耳、胡蘿蔔、赤小豆等。河蟹、黑魚、牛肉、動物熬製的膠腖如驢皮膠(阿膠)、豬皮膠(肉皮腖)等也有助於提升白血球。
前列腺腫瘤晚期的飲食,也可多吃一些五黑食品,如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棗等。中醫認為黑可入腎,五黑食品可以補腎填髓,有助於血象的提高的。
中醫最重視以髒補髒,因此在前列腺腫瘤化療期間也可適量增加動物骨髓,如牛、樣、豬的骨髓燉燙,或用雞血、鴨血、鵝血、豬血製作的飲食。
不孕不育
前列腺腫瘤多發於中青年男性。前列腺腫瘤可分為:急性前列腫瘤、慢性前腫瘤。慢性前列腺腫瘤又可分為:細菌性前列腺腫瘤、非細菌性前列腺腫瘤、前列腺痛等三種。前列腺腫瘤的症狀繁多,個體差異較大,把前列腺腫瘤的症狀統稱為前列腺腫瘤綜合症。前列腺腫瘤,尤其是慢性前列腺腫瘤是男性成人的常見疾病。關於前列腺腫瘤與不育的關係存在許多爭議,但多數學者認為前列腺的腫瘤可以影響前列腺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生育能力。
專家指出,男性不育症中前列腺腫瘤的發生率可以達到5%—40%左右,因此患者有不育症的男子也應該對是否患有前列腺感染進行必要的檢查和治療,前列腺腫瘤可以通過以下的幾個方面影響精漿成分的質量,進而影響患者的生育能力。
- 精液成分的改變:精漿中含有一定量的營養成分,以供養精子並幫助精子運動。列腺腫瘤時,精漿中可能會摻雜一些細菌、炎症性細胞,乳酸物質也會增加,細菌的毒素以及代謝產物也排泄在精漿中,細菌的生存和炎症細胞也大量消耗營養物質和氧分,使得精子的生存環境極其惡劣,因此而不能充分發揮其生育能力。
- 精液酸鹼度改變:正常精液的酸鹼度為pH值7.2~7.8,精子在這樣的酸鹼度下生存良好、活動自如。慢性前列腺腫瘤時,精漿中的酸性物質會增加,使得酸鹼度下降,精漿偏酸性,當酸鹼度降低到精子生存最低要求的pH值6.0~6.5時,精子便會夭折,不利於生殖過程的正常進行;前列腺液內白細胞,也會使前列腺液的pH值提高,並因此改變精漿的酸鹼度,也不利於精子的生存。
- 精液黏稠度增加與精液液化異常:前列腺有慢性腫瘤時,前列腺液中大量液化酶的活性下降或分泌量減少,凝固因子相對增多,以及精漿中可能含有細菌,大量白細胞,甚至可能夾雜大量膿液,使得精液不容易液化,精液的黏稠度也會明顯增加,不利精子的正常活動。
- 精子密度與精液量改變:健康男性每次射精量在2~6ml,因精子所占體積微乎其微,所以精液量基本上等於精漿的量。前列腺出現炎症時,精漿的分泌量減少不利於精子的生存和活動;另一方面,精漿的量有時也會增加,使精子密度減少,精子稀釋,也會影響生育功能。
- 導致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改變:慢性前列腺患者,尤其是久治不愈的患者,精神神經系統的症狀往往常見。患者可能存在精神心理問題及人格特性的改變,患者可有失眠、多夢、頭暈、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疲乏無力、焦慮、精神抑鬱、這些症狀可導致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改變,可以引起生殖細胞和精子的凋亡性死亡性增加因而可以明顯影響生育率。
- 精子輸送障礙:前列腺腫瘤引起的慢性附睾炎、附睾纖維化,結節形成,輸精管炎、射精管口阻塞等輸出管道的變化,造成部分性的排精困難,或完全性的梗阻性無精子症,從而引起男性不育。
- 性功能障礙:一些患者常表現為性心理異常,同時伴有性慾降低、性功能減退,以致性興奮或性活動明顯減少。有些患者可發生不同程度的痛性勃起和射精痛、頻繁遺精、勃起功能障礙、早泄等,因而影響生育能力。從優生優育的角度出發,一般主張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癒3個月後再生育,可以使新產生的精子不受前列腺炎異常環境的影響,以利於提高人口素質。
診斷分析
前列腺上皮內瘤(PIN)通常可描寫為低分級或高分級病變。低分級的PIN或PIN1在組織學上往往難與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相區別,這是一種相對良性的病理改變,因為在以後的反覆穿刺隨訪中未發現這類患者發生前列腺癌的危險性更高。然而高分級PIN(PIN2和PIN3)的患者在此後的反覆穿刺隨訪中發現前列腺癌的危險性達30%-50%,因此應對那些在活檢中發現高分級PIN的患者進行反覆的前列腺穿刺隨訪。與低分級PIN不同的是高分級PIN更像是許多發生於外周帶的中等級別前列腺癌的前期病變。即使這樣,仍不應將PIN與前列腺癌等同處理。
- 直腸指診(DRE)在體檢中,直腸指診是發現診斷前列腺癌的最有幫助的第一線檢查,通過認真的DRE可以檢測到早期的前列腺癌,增加了發現病變局限於包膜內、可治癒的前列腺癌的可能性。但是,DRE又是一種非特異性的檢查,發現前列腺癌時常常病變的病理分級已達惡性程度較高的級別。況且,對於一個DRE時發現的可觸及結節的鑑別診斷範圍很廣,包括BPH時的增生結節、繼發於治療膀胱腫瘤時BCG灌注所致的前列腺慢性炎症肉芽腫、前列腺炎以及前列腺感染性病灶,如結核灶等。由於以往前列腺活檢所引起的前列腺囊腫、纖維化及結石等病變也容易誤診為癌變。其他可能造成誤診的原因還有繼發於艾滋病的隱球菌感染、原發性膀胱後腫瘤如脂肪肉瘤、繼發於胃腸道腫瘤和肺腫瘤向直腸膀胱間隙轉移所形成的Blumer殼形病變等。所以在對一名患者做出前列腺癌診斷之前應全面地了解和檢查病人。
-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測定在詳細詢問病人病史並進行全身體檢,包括DRE後,必須測量患者血清PSA水平。PSA是一種蛋白酶,通常只在前列腺液和精液測得。如在血液中測得PSA存在,往往可作為患者發生良性或惡性前列腺病變的標誌。PSA作為單一檢查,至2008年具有最好的前列腺癌陽性診斷預測率,同樣,它也幫助提高了許多小病灶、低分級前列腺癌的發現與診斷率。但是不提倡只依靠檢測PSA不做DRE來診斷前列腺癌的做法,因為將近30%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SA可能不升高,只在正常範圍內(即PSA<4.0ng/ml)波動。如將PSA測定與DRE相結合使用會明顯提高前列腺癌的檢出率,且是前列腺癌早期診斷最有效的方法。
- 經直腸超聲檢查(TRUS)與前列腺穿刺活檢TRUS並不是診斷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一種非常精確的方法,一直未被推薦為篩選前列腺癌患者的一線檢查。但TRUS是診斷前列腺癌的一種非常有價值的手段,它可幫助醫師檢查患者的前列腺以及周圍組織結構尋找可疑病灶,並能初步判斷腫瘤的體積大小。此外它還能幫助引導醫師進行前列腺可觸及或不可觸及的病變的穿刺活檢。通常認為如患者PSA升高而DRE未能發現可觸及的前列腺結節,就應行系統的TRUS引導下的前列腺六點活檢術。TRUS引導下的前列腺六點活檢術的手術指征有血清PSA升高、DRE檢查異常、超聲檢查發現前列腺低回聲病灶、以往活檢中曾發現高分級PIN病變等。
- 前列腺腫瘤的其他影像學檢查計算機斷層掃描(CT)檢查:對DRE和TRUS檢查懷疑前列腺癌的病人應進行前列腺CT檢查。盆腔其他部分的CT可採用10mm層厚掃描,而前列腺的CT則應用5mm層厚連續掃描,且應做靜脈增強CT檢查以增加病變與正常組織的對比。由於CT檢查不能顯示正常前列腺的三個帶(外周帶、中央帶和移行帶),加之多數腫瘤組織的X線密度與正常腺體近似或相同,因此CT對於早期前列腺癌的診斷敏感性明顯低於磁共振(MRI)。對於腫瘤鄰近組織和器官的侵犯及盆腔內轉移性淋巴結腫大,CT的診斷敏感性與MRI相近。所以前列腺癌患者進行CT檢查的目的主要是協助臨床醫師進行腫瘤的臨床分期,不能用於前列腺癌的普查。前列腺癌的主要CT表現為增強掃描時癌灶呈現增強不明顯的低密度區,被膜顯示不規則。尤其當癌腫突破前列腺被膜後,外形明顯不規則,腺體周圍脂肪消失,精囊受侵犯後可表現出精囊境界模糊,膀胱精囊角消失或精囊增大;當腫瘤侵犯膀胱或前列腺周圍器官時盆腔CT均可表現出相應的改變,當盆腔淋巴結有腫瘤轉移後,CT可以根據盆腔淋巴結群大小的改變,判斷有無轉移發生。
- 磁共振(MRI)掃描:磁共振有很好的軟組織分辨率,能直接多方向平面(三維)成像,並可選擇不同的掃描參數和序列成像,因此,MRI對前列腺的檢查優於其他影像學方法。前列腺的MRI檢查一般採用SE(自旋迴波)序列。成年人正常的前列腺T2加權圖像上可以顯示出前列腺三部分結構——前肌纖維基質部、中央帶(包括移行帶)和外周帶。前列腺癌的MRI檢查主要先用T2加權序列,在T2加權像上,如高信號的前列腺外周帶出現低信號的缺損區,如前列腺帶狀結構破壞,外周帶與中央帶界限消失時應考慮前列腺癌的可能。而T1加權像上腫瘤信號均勻,與正常前列腺部分的信號難以區別。另外MRI檢查可以顯示前列腺包膜的完整性、是否侵犯前列腺周圍組織及器官,如精囊、膀胱、直腸等,MRI還可以顯示盆腔淋巴結受侵犯的情況及骨轉移的病灶。但是MRI檢查對前列腺癌的診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鑑別前列腺癌及伴鈣化的前列腺炎、較大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瘢痕、結核等病變時常無法明確診斷。因此,影像學檢查TRUS、CT和MRI等在前列腺癌的診斷方面都存在局限性,最終明確診斷還需要前列腺細針穿刺活檢取得組織學診斷。
- 頻譜磁共振顯像(MRspectroscopicimage,MRSI)是一種對MRI圖像的特殊輔助處理方法,可以改善MR的腫瘤定位及判斷臨床分期的能力。通過對膽鹼代謝的定量分析還可幫助了解腫瘤侵襲能力的有關信息。
- 前列腺癌的核素檢查(ECT):前列腺癌的最常見遠處轉移部位是骨轉移,早期骨轉移多不表現出骨痛症狀,X線檢查對診斷骨轉移病灶並不敏感。目前人們多採用同位素核素全身骨骨像技術檢查前列腺癌懷疑有遠處轉移的患者以早期發現轉移病灶。靜脈注入99mTc-亞甲基二磷酸鹽(MDP)後,2小時內約50%被骨骼的主要無機鹽成分——羥基磷灰石晶體吸附和未成熟的骨膠原結合,用核素顯像儀(γ-相機)照相後可顯示出人體內的放射性影像。99mTc-MDP在骨內的聚集量與局部成骨活躍程度和血液量呈正比,因此正常骨骼的干骺端和扁平骨影像較濃,有成骨和修復過程的骨病變,以及局部充血的骨病變也可以提高局部。99mTc-MDP濃集顯影。而骨轉移灶多為血行播散而來,病灶常為多發且隨機分布,轉移瘤破壞骨質,多伴有局部修復成骨過程,故表現為放射性濃集。核素全身骨顯像技術可比常規X線片提前3-6個月發現骨轉移灶,是診斷骨轉移瘤最靈敏和最簡便的方法。回顧性研究結果顯示前列腺癌臨床分期Ⅰ期患者發現骨轉移者為7%,Ⅱ期患者15%陽性,Ⅲ期癌腫者25%陽性,Ⅳ期時陽性率為60%。因此,一旦前列腺癌診斷成立,不論臨床分期如何均應常規進行全身骨顯像檢查,這對於判斷前列腺癌準確臨床分期、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案、了解患者的預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通過TRUS決定腫瘤的體積大小對於前列腺癌的臨床分期非常重要,因為其可以提供有關腫瘤擴散範圍的信息。另外,由TRUS幫助測定前列腺體積後計算所得的PSA密度也可用於具有中等度PSA水平(4-10ng/ml)的患者手術前預測是否有前列腺包膜外浸潤。由TRUS引導的精囊遠段及游離部分穿刺活檢可以幫助決定手術後前列腺癌是否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超聲檢查還可以測定腫瘤大小以預測明顯器官局限的前列腺移行帶低回聲腫瘤是否已發展為局部晚期癌。當然,TRUS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 由於癌腫的生物學特性使其對腫瘤體積的預測並不準確;
- 有32%-42%的前列腺癌是等回聲或無法檢測的,因而TRUS缺乏精確測定腫瘤邊緣的能力;
- TRUS不能預測盆腔淋巴結受強侵犯的情況;
- TRUS無法顯示神經血管束的受侵犯情況。
當通過DRE檢查後懷疑患者已發生局部晚期癌或盆腔淋巴結廣泛浸潤、血清PSA水平大於20ng/ml、前列腺活檢示低分化癌腫(即Gleason評分大於7)時,應做CT和MRI檢查。雖然MRI本身並不能幫助確定局部晚期癌,有研究顯示其可以發現是否癌腫已包膜外侵犯生長或精囊已受侵犯。
盆腔淋巴結清除術是檢測前列腺癌時有無淋巴結浸潤的金標準手術。當前列腺癌發生時,確定盆腔淋巴結的情況非常重要,如盆腔淋巴結已有明確病變存在者治療時獲得治癒的可能性很小。切除盆腔淋巴結並進行病理檢查可非常明確地告知有關患者的淋巴結情況。以往這種手術須進行剖腹探查術,如今已經能夠在腹腔鏡技術的幫助下完成手術。已探明前列腺癌的盆腔淋巴結轉移與患者的臨床分期、血清PSA和腫瘤的病理分級等有明確相關性。進行盆腔淋巴結清除術(PLND)的手術指征包括在盆腔影像學檢查里發現盆腔淋巴結的增大者、以往前列腺活檢發現低分化癌腫(Gleason評分7-10)且PSA水平大於20ng/ml者,以及通過DRE已經懷疑局部晚期癌存在的患者。曾有人提出用雙側淋巴管造影判斷盆腔淋巴結受侵犯的情況,但該檢查無法判斷淋巴結受影響的程度和範圍。
所使用的幫助進行前列腺癌臨床分期的方法都存在着不能鑑別癌腫究竟是器官局限性腫瘤還是已經發生微轉移的局部晚期癌的不足之處。而這種鑑別診斷對於患者的預後非常重要,因為如已發展為局部晚期癌,手術治癒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因此術前對前列腺穿刺活檢已證實為前列腺癌的病人有必要進行臨床評估,了解患者實際的臨床分期狀況以及盆腔淋巴結情況、全身狀況,這對於為患者選擇最佳治療方案、判斷每一位前列腺癌患者具體患病情況及預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意義。常規的前列腺癌病理診斷明確後患者術前評估及治療方案選擇程序見圖,如發現患者的前列腺癌有轉移的可能時則可採用可疑轉移性前列腺癌的病人治療前評估及治療選擇程序進行評估。另外,以往的調查曾發現在術前診斷為器官局限性腫瘤的患者中將近50%的人術後病理證實是局部晚期癌。
診斷鑑別
一、診斷
- 血漿鋅測定:Elizabeth介紹血漿鋅測定可區別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炎。年齡範圍為20~80歲的正常男性,血漿鋅水平平均為15.01±1.26umol/L(98.1±8.24ug/d1),前列腺癌時血漿鋅水平顯著下降,如超過18.36umol/L(120ug/d1)也可排除前列腺癌的存在。相反,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炎時血漿鋅水平均增高。
- 尿內多胺物質測定:前列腺癌時,一些多胺物質,例如腐胺(putrescine)、精胺(spermldine)、精素(spermine)等在尿中的含量會增加。
- x線檢查:胸片可顯示肺門淋巴結、肺和肋骨的轉移;腹片可提示脊柱與骨盆骨骼的轉移;排泄性尿路造影可證實是否存在尿路梗阻引起的腎臟病變。
- 同位素掃描:87m鍶、99m鍀等放射性同位素作骨骼掃描檢查,可早期正確地發現骨轉移。
- 前列腺液或精液細胞學檢查:收集前列腺液或精液作脫落細胞的病理檢查可發現癌細胞,但由於前列腺癌時不主張作前列腺按摩,所以不易獲取標本。
- 前列腺活組織檢查:經直腸或會陰作前列腺穿刺術,獲取標本作活檢,診斷率頗高。
- 肛指檢查:早期未必能發現,病變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前列腺摸上去質地堅硬,而且十分固定,有時也可摸到硬性結節,鄰近的精囊也可變大變硬。
- 血清酸性磷酸酶測定:前列腺癌尤其有骨轉移時,血清酸性磷酸酶可升高,也有約有20~25%前列腺癌骨轉移的病人,該酶仍可正常;如果持續升高,大於lOKAu時(正常值<5.5KAu),是前列腺癌的絕對表現。要注意前列腺按摩術後,血清酸性磷酸酶可能會一時性升高,這是由於前列腺所含該酶被按摩而釋放入血液的緣故,因此在測定該酶前12~24h內,不能作前列腺按摩檢查。
- 骨髓酸性磷酸酶測定:前列腺癌有骨轉移時,骨髓內酸性磷酸酶水平會上升。
- 前列腺液同族乳酸脫氫酶(LDH)譜分析:正常前列腺液的同族乳酸脫氫酶中LDH—I型酶占主要地位,而當前列腺癌時,LDH一V型酶占優勢。而且前列腺癌時,LDH—V/LDH一I的比率增大。
二、鑑別
前列腺癌的鑑別診斷範圍很廣,主要與如下疾病鑑別:前列腺結核、慢性肉芽腫性前列腺炎、纖維結節、前列腺結石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等。
中醫治療
中藥口服:中醫對前列腺腫瘤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在家庭治療時可配合中藥口服,中成藥前列舒樂、前列康片、前列通片等均可選用,也可根據中醫辨證施治選擇中藥煎劑口服。
外用藥:可取大黃、紅花、川椒各20克,丹皮、留行子、白頭翁、野菊花各30克,黃柏40克,水煎取汁500毫升,每次100-200毫升作保留灌腸,每日1次。或取龍膽草、山梔、黃芩、黃柏、萆解、生地、上苓、車前子各10克,水煎取汁坐浴,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鐘,每日1劑。或取白胡椒7粒,麝香0.1克,先將麝香研為細末納人臍孔,再將胡椒研為細末復蓋其上,外蓋小白紙,最後用膠布固定,每隔7-10天換藥1次,連續2-3次。
PC-SPES
PC-SPES是一種由黃芪、三七、菊花、大青葉、靈芝、甘草、冬凌草共7味中藥和1味美國草藥棕櫚子組成的中藥複方醇水提取物,經實驗研究證實,該藥具有抗腫瘤作用、植物雌激素樣作用、免疫增強作用等多種藥理活性。
- 抗腫瘤作用主要與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抗氧化、調節腫瘤相關基因表達等途徑有關。既能在體外直接抑制前列腺癌細胞株PC-3、DU-145、LNCAP等的生長,也能通過灌胃途徑抑制大鼠和裸鼠體內前列腺癌的生長,其作用機制可能與上調P53和BAX基因和下調BCL-2等基因的表達並進而誘導細胞凋亡有關。
- 植物雌激素樣作用提取物中具有多種黃酮類藥物,既能使雄激素受體(AR)和前列腺特異抗原(PSA)表達下調,也能使與AR結合強度下降。
免疫增強作用主要能激活T、B淋巴細胞。在臨床上經多中心臨床觀察發現,在總共用藥的178例患者中,有108例患者的PSA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下降50%以上),並能持續數月至數十月之久,並且對激素依賴型和激素非依賴型均有效。副作用主要有男性乳房發育症、性慾下降、下肢靜脈痙攣或血栓形成、腹瀉。很可惜,這樣一個具有較好療效而又安全的中藥,雖然實現了以指紋圖譜控制質量,但仍因有關部門在部分批次藥物中發現了抗凝血藥——華法林,而被FDA從市場上召回。不過FDA仍有3個研究中心在進一步評價其安全性。
- 老人癃閉湯:黨參24克,黃芪30克,茯苓、萆、王不留行各12克,蓮子20克,車前子15克,肉桂6克,白果、甘草各9克,吳茱萸5克。將以上各藥洗淨,水煎,去渣取汁。益氣健脾,溫補腎陽。適用於前列腺肥大。症見排尿困難、或尿瀦留、神疲懶言、氣短不續、便溏或便虛、小便清白、此方由諸藥配伍。共奏補中益氣,升清降濁,活血祛瘀,溫腎利水之功效。
- 葡萄煎:葡萄汁、藕汁、生地黃汁各150毫升,白花蛇草汁、王不留行汁各100毫升,白蜜250毫升。將以上各味相和,煎為糖稀狀。飯前服60毫升。適用於前列腺炎、小便淋澀。
- 胡枝草煎:將胡枝子(牡荊)鮮全草30~60克,車前草15~24克,冰糖30克。3味酌加水煎。日服3次。潤肺清熱,利水通淋。適用於前列腺炎,小便淋瀝。
西醫治療
放射治療:適用於前列腺癌局部無法切除、而遠處轉移又不明顯的病例。有三種方法:
- 體外照射:60鈷或深度X線在前列腺部位作體外照射,劑量於6~8周內用到65~70Gy(6500~7000rad);
- 間質內照射:用放射性同位素198金、222鐳或125碘等通過恥骨後、會陰直腸等途徑,以手術方式將同位素物質直接種植在前列腺腫瘤部位照射;
- 全身照射:用32磷或89鍶等作全身照射,一定程度上可解除骨轉移灶的疼痛。對a期病例施行是有效的放射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50%左右。
雌激素治療:常用乙苊酚或雙乙基已烯雌酚,一般劑量為每日3~5mg,維持劑量是每日l~3mg。長期使用可能會發生心血管疾病、水電解質紊亂、肝功能損害或男性乳房發育等併發症,應根據具體情況調節用藥劑量。
抗雄激素治療包括:
- 甲基氯地孕酮(eyproteroneacetate)100mg,每日3次,口服;
- 磷酸雌氮芥,每日600一900mg連用3周;或300mg,每周1次,靜脈注射;
- SCH13521(flutamide)每日750mg,分3次日服;
- 氨基導眠能每日500-1000mg,分3次口服;
- 安替舒通每日100mg口服等。
抗癌藥:5一氟脲嘧啶、環磷酰胺、阿黴素等單獨或聯合應用,也有輔助治療作用,但效果並不理想。Jones等指出,採用甲氨喋呤、環磷酰胺、氟脲嘧啶等藥聯合應用,能達到64%的治癒率。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適用於高度惡性的前列腺癌,且無轉移症狀者,病人一般情況良好,能耐受手術,肛指檢查腫塊又局限於前列腺者。手術可經會陰或恥骨後途徑進行,切除全部前列腺以及包括前列腺包膜、精囊和部分膀胱頸部。如有腹膜後淋巴結轉移,應包括淋巴結清掃術。由於前列腺癌有早期轉移的特點,所以能獲得根治性手術的機會不多。對B期病人,此手術的治癒率可達60~70%。
另外,有的學者還在沿用睾丸切除術、腎上腺切除術或腦垂體切除術等方法治療,目的是減少體內雄激素水平,其治療作用與使用雌激素或抗雄激素治療相似,可減輕骨轉移疼痛和減慢轉移的速度。較廣泛應用前列腺冰凍療法是利用液氮使前列腺局部溫度達一160℃的低溫,以破壞腫瘤組織,療效良好。
併發症
放射治療常產生嚴重的合併症,如急性胃腸反應為30%~40%,包括腹瀉、肛門直腸不適等,約50%患者因此而停止治療。慢性胃腸反應占12%,包括腹瀉、直腸潰瘍、狹窄和瘺道,約1%需要手術治療。泌尿系統症狀有尿頻、排尿困難、血尿,約5%患者可能因此而放棄治療。其他併發症有外陰和下肢浮腫,40%有陽痿。
內照射療法局限於腫瘤組織及其周圍小部分正常組織,對直腸、排尿功能和性功能影響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外照射療法的併發症。其主要併發症為血栓性靜脈炎、淋巴管炎等,約占16%。晚期主要是水腫、排便困難,約占8%。
放射療法是治療前列腺癌的很有效的療法,但在臨床上很多患者往往不能堅持治療,這主要是因為放射治療會引起一些併發症,放射性物質在破壞腫瘤細胞的同時,也對正常組織器官產生破壞作用。
聯合放療的早期併發症有陽痿、下肢水腫10%;直腸炎16%;膀胱炎或尿道炎17%;結腸炎4%。但90%的患者無持續晚期損傷。
術後護理
前列腺術後護理
- 同泌尿系術後一般護理1-5點。
- 因前列腺肥大多數是老年病人,且多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應注意觀察病人血壓、脈搏的變化,及時隨訪。
- 多進食蔬菜、水果,多飲水,保持及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如有便秘可口服潤腸或輕瀉劑,必要時灌腸,因排便過於用力容易引起前列腺窩繼發性出血或虛脫。
前列腺摘除術後出血護理:
- 嚴格掌握拔尿管的最佳時機;拔尿管應在術後2周左右。
- 加強拔尿管後護理,如果醫生根據實際情況認為可以早期拔管,護士應密切觀察病人排尿情況,囑病人繼續臥床2d,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2d後無血尿方可起床活動;
- 嚴防術後反覆插尿管致前列腺窩感染。
飲食治療
前列腺腫瘤的發病率有明顯的地理差別,歐美國家的發病率極高,在高齡男性中發病率僅次於肺癌;而在東方國家本病發病率相對較低,但近年來中國的發病率日益增加。前列腺腫瘤多發生於50歲以上的男性,隨着年齡的增加而發病率也隨之增加。其發病的危險因素有:日光照射,長期接觸鎘等化學物質,飲食高熱量、動物脂肪和維生素A、D等。
- 飲食中的熱量:高熱量飲食是前列腺腫瘤發生一個刺激因素,高熱量可以加速細胞的有絲分裂,使細胞增殖加快,導致腫瘤形成。高熱量飲食人群中前列腺腫瘤發病率比低熱量飲食人群中前列腺癌發病率高70%。
- 飲食中的脂肪:前列腺腫瘤高發區和低發區人群的飲食結構有明顯差別,低發區的中國食物中脂肪成分少,穀物、蔬菜、大豆製品較多,而高發區則剛好相反,這種現象提示食物中的脂肪是發生前列腺腫瘤的可能原因之一。食物中的脂肪主要來自牛肉、豬肉等肉類和植物油。
- 飲食中的維生素;研究表明正常前列腺中的維生素A濃度比前列腺癌組織高5~7倍,表明維生素A對預防前列腺腫瘤的發生有重要的作用。此外研究表明攝入足量的維生素D可大大降低前列腺腫瘤的危險性。維生素C、E作為體內的重要抗氧化劑,能夠抑制前列腺腫瘤的生長和分化。因此,中老年男性應該適當多食富含以上維生素的食物。
- 飲食中的其他:研究表明常吃豆類食品的男子患前列腺腫瘤的概率要比不常吃豆類食品的男性低。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在食用豆類食品較多的亞洲地區,前列腺腫瘤的發病率要遠遠低於歐美國家。專家指出,豆類食品中含有的植物雌激素可以降低雄性激素的致腫瘤風險。自然界的許多食物中都含有植物雌激素,如大豆、黃豆、花生等,可適當多食。此外茶葉中亦含有豐富的抑制前列腺的物質如黃酮醇兒茶酸,有預防前列腺腫瘤的作用,因此可以適當多飲。
預防保健
適量運動;儘管少數研究認為接受輸精管切除術的人患前列腺癌的機率會增高,但大部分研究都不贊成這一觀點。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良性前列腺增生、過度肥胖、缺少鍛煉、吸煙、放射線或性傳染的病毒可能會增加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有相關危險因素的老年男性需提高警惕,戒除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適量運動可能都對前列腺癌的預防有意義。
減肥;美國癌症協會經研究發現,肥胖男性減輕體重後,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明顯下降,這是醫學界首次發現男性體重變化和前列腺癌之間的關係。
據專家介紹,就診的前列腺癌患者,看起來都有些「發福」。一方面是胖人喜歡吃紅肉(如豬肉、牛羊肉),而著名泌尿科教授顧方六領銜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常吃紅肉不利於前列腺健康,還會增加前列腺增生的幾率。另一方面,胖人體內過多的高脂肪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物質會改變激素環境,從而對血液中睾酮含量有一定影響,前列腺癌正是對睾酮過分依賴造成的,可見,要想防前列腺癌,最好先從減輕體重開始。
前列腺癌在早期只出現尿頻、尿不盡、尿急等,並沒有什麼明顯症狀,此項研究對前列腺癌的高發人群,如60歲以上的老年人、體重「超標」者、患性傳播疾病、做過輸精管結紮的人有特別提醒作用。
減肥最好從運動入手,但是年紀偏大的患者,不當運動反而會誘發其他疾病。醫生建議,不方便運動減肥的老年患者,可每天泡熱水澡10~15分鐘,泡澡時最好踢踢腿,稍微活動一下,像水中漫步一樣,因為熱水能讓體內的熱量大量散發,充分燃燒多餘的脂肪,可起到一定減肥效果。另外,在溫度的刺激下,還可加速前列腺周圍血管的血液循環,這樣淤積在前列腺液中的有毒物質進入血液後,很快會被排出體外。當然,如果有條件,泡溫泉也是不錯的選擇,溫泉中的礦物質還能及時補充身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化療的優缺點
化療是近年來在腫瘤治療中進步最快的治療方法。 但是化療藥物常是非不清、敵我不分,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殺傷了人體正常細胞。因此,可以配合中藥如人參皂苷rh2減輕化療毒副作用,增強化療療效。化療可能出現如下的毒性作用和不良反應:
- 靜脈注射化療藥物時,操作不慎藥液外漏可引起局部組織壞死和栓塞性靜脈炎。因此,醫護人員必須十分仔細,認真加以預防;
- 抑制骨髓造血系統,主要是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在每次化療前,都應該做血象檢查,如果白細胞的數目若低於( 2.5 ~ 3 )× 109/ 升、血小板( 50 ~ 80 )× 109/ 升,應該暫時停止化療,遵照醫生的醫囑使用升高血細胞藥。除原有的鯊肝醇、利血生、核苷酸和維生素 B6 以及益氣補血的中藥治療外,近年來由基因重組工程生產的一些集落刺激因子,具有明顯的促進血細胞增生的功能。只在在化療後及時用上這些藥物,白細胞就不會明顯下降;
- 可不同程度的損害肝臟細胞,出現谷丙轉氨酶增高、膽紅素上升、肝腫大、肝區疼痛、黃疸等,嚴重的會引起肝硬化、凝血機制障礙等,所以在用藥前和用藥過程中,要檢查肝功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必要時停止化療;
- 有些化療藥物對心血管系統有毒性作用,嚴重的可發生心力衰竭。所以用藥前及用藥中應檢查心電圖,發現異常立即停藥,及時治療。對有心臟病變的病人,應避免使用對心臟有毒性作用的化療藥物。
- 對呼吸系統有毒性作用和不良反應的化療藥物可引起急性化學性肺炎和慢性肺纖維化,甚至出現呼吸衰竭。因此用肺毒性藥物(即對呼吸系統有毒性的化療藥物),如爭光黴素等,應在用藥期間定期檢查肺部情況,停藥後還要注意隨訪。發現肺部毒性反應,立即停止化療並用激素治療;
- 泌尿系統的毒性作用和不良反應表現有蛋白尿,少尿或無尿,有的發生血尿。為了能夠清楚了解腎臟功能,在用藥前和用藥過程中均要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治療。在治療在要多飲綠茶水及服利尿通淋的中草藥,使每天尿量在 2000 ~ 3000 毫升。經驗證明,這樣可減少泌尿系統的毒性作用和不良反應;
- 某些藥物可影響生育,導致畸胎。在化療期間,男性病人應節育,女性病人如有妊娠應中止或避免化療一般停藥後生育功能可恢復;
- 脫髮和皮膚反應並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會出現,即使出現也不必過分擔憂,因為一般病人停藥後,脫掉的頭髮會重新長出,皮膚的紅斑、皮疹和色素沉着也會好轉或消失;
- 在化療的全身反應中,要數消化系統的毒性作用和不良反應最令患者煩惱,如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痛、腹瀉,以及口腔黏膜潰瘍、咽喉炎等。
護理方法
- 不吸煙,不酗酒。
- 堅持體育鍛煉,運動量應適當。
- 選擇以植物為主的飲食。
- 多食用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每天至少30克。
- 不吃垃圾食品,飲食中儘量避免飽和脂肪。
- 多食魚類,因為魚類富含某種有益的脂肪酸。
- 服用足夠劑量的鈣質和維生素D,以預防骨質疏鬆。
- 限制脂肪的攝入,脂肪攝入量不超過總攝入熱量的20%。
- 每天食用豆製品1~2次,可以是低脂豆奶、豆腐、豆類蛋白粉等。
- 每天食用水果和蔬菜7~9餐,並限制糖和鹽的攝入,既可預防癌症,又可保持心臟的健康。
視頻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