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千里飄香引回憶(凌代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千里飄香引回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千里飄香引回憶》中國當代作家凌代瓊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千里飄香引回憶

春節,迎得春香非自足的人們,又灼灼其華,花樣翻新地要創造「竹外桃花三兩枝」的味蕾新意境。一朋友家,餐桌上除味蕾春意的朵朵桃花開外,山珍之味,江水魚鮮,紅肉亮眼,雞鴨飄香,彰顯出主人的好客之心。還別出心裁的整出活色生香的「千里飄香」來。美其名曰「不忘初心」之菜。餐桌上一念千里的「不忘初心」菜餚的出現,不僅僅是味蕾與記憶的特別提醒,對人也還是一種真誠的呼喚。

生活蒸蒸日上,日子過的紅紅火火,用這種最日常的也是久違的菜餚,來警覺人們,過年也要一種味覺的回歸。眼前這道爛醃菜與豆腐燉煮而成的菜餚,正以其味與色的本然,宣示着無法忽視的存在。借酒,伸筷,入口,淺嘗。含進嘴裡,一種舊歲月的味道,使人驚覺而起。舌尖一碰到這半灰半白,又灰白互相滲透的菜,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綿軟的質地與彈性,完全觸碰充實着柔軟口腔內壁。曾經擁有的舊歲月,在口中纏綿。

舌尖上泛起味蕾的浪花,星光般的粒子在閃動。「千里飄香」攜帶的閃爍的味蕾粒子,將藏匿在記憶深海里遊動的魚群照亮。魚群一樣的往事,從身體蕩漾的記憶海水裡開始遊動。撲鼻而來的氣息,將身體蕩漾。「千里飄香」將人一點點,互化到歲月的歷史畫面里。記憶海面上,從里往外翻着味蕾的波浪。

在咀嚼、下咽這種暫時存在的物化菜餚,感恩生命里所有的遇見和陪伴中,菜里儲存的時間和時間催發與發酵的東西,使今天的身體與昨天身體記憶味蕾發生碰撞,身體積極向上的膨脹與散發而來的味動力,半煙半雨,也半陰半陽地消化着。身體內外味蕾微粒的運動,使身體今天與昨天,在當下自然的銜接起來。味蕾引領着今天的我,穿越了潛意識層,曲徑通幽地返回歸到了味蕾的故鄉。年少的往事,也隨香飄然而至。這種經過時間醃製,歲月醞釀的味道,也是我們家餐桌上的家常菜。年少,我身體的生長情感系統里,就填充着這種物質。這道菜,也是那個時代媽媽們「巧婦難做無米之炊「的傑作。每到冬天,家家戶戶的屋頭的瓦上,就涼曬起成片的大白菜來。曬幾個太陽之後,就洗乾淨,切碎,放鹽搓揉後,就醃製,裝壇,用大鵝卵石壓着,荷葉封口,也就算完成了。其餘,用媽媽的話說,就交給時間了。

我們雖然也在時間里,但無法理解讀懂這時間醞釀咸醃菜的過程。只是知道,經過無數黑白光陰的交替,菜就如酒在罈子里發酵了。怎麼發酵,發酵是菜里凝聚了日月,還是吸收了日月里的細微,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有時,我聽到咸醃菜罈在響,問媽媽怎麼了?媽媽回到,那是咸醃菜在與時間說話,再對兩三次話,這咸醃菜就成熟了。過去,醬菜行醃菜,還要聽缸,滾缸,也就是將醃菜罈里的菜,拌均勻了。當醃菜罈里菜,像人成熟了,就不嘰嘰喳喳了。我在菜餚為主體的述說中,自然給生命的認知,人與自然的依賴與同頻共振中,聽着醃菜在時間中催發的聲音,感覺着媽媽的話。誰能聽懂醃菜里的聲音,那就是大師傅了。咸醃菜經過了這一輪「化腐朽為神奇」的時間醃製過程,就會被時間變得如海浪般綿軟了。

就這醃菜而言,它也是一個味覺的世界。不管你是立竿見影的品嘗,還是耳提面命的介入,只要你的手或口舌捲入,就能感覺到時間的風,引發心潮的浪。這重味的想象,就使身體跟着味潮起伏。加入了豆腐的咸醃菜,當時對我們來說,就是美味了。而壇或缸里的醃菜也會隨着人體的介入而發生變化。在我們家只有我和我哥兩人的手,抓醃菜菜不爛。我們哥兩都上學,有時飯點還沒有回來。可飯菜要做,其餘人只要手伸進過壇口,那一壇菜也就變了味。不管你再怎麼挽救,這醃菜都會「有無相生」地穿越的阻隔,從上到下地腐爛。媽媽,也就只好將這醃菜,留長一些時間,做成今天人們說的「千里飄香」了。

被千里飄香的味蕾飄牽着,漸漸明覺又明亮起來的記憶系統,隨味迅速傳遞,昨天生活忽閃忽閃地顯像。朋友問,在想什麼?一邊吃,一邊回憶過去。回憶,是與生俱來的欲望與本能。朋友回答。此時,若論醃菜的味道,真實地講有點苦澀。而然,這苦澀中就潛伏並連帶着我們年少時的快與樂。朋友說,我做這道菜,就是要重溫一下昨天的味道。讓今天的身體裡的我,也順着時間水,滲透到昨天的土壤。讓水與今天的意識,伺機進入生活的根須,順着身體的莖稈爬到無數枝頭,最後到達每一生活甜蜜的內核。重新命名這道菜餚,就是要不忘來處,有一句老話叫「忘記過去,就意為着背叛」,你應該記得。

千里飄香的味道,就像記憶海妖的歌唱,使聽聞的我無法擺脫誘惑。我的記憶還在隨着味蕾飄蕩。這種味蕾上的反覆與重逢,歷久彌新又千迴百轉地身體財富的轉化,心照不宣地喜悅着我。在往事的咀與嚼中,品嘗出早先並沒有品嘗出的新滋味。

隨着這菜香的飄起,我想起住在心裡的一些人與事,那線索端點上,就亮着一盞燈。燈下圍坐着一家人。回到時代思念的土地,情感維繫的昨天,我就如那神話里的人物,腳一踏上故鄉的泥土,渾身都充滿了力量。先天本源的回與渡,使自我又充實並明亮起來。[1]

作者簡介

凌代瓊,安徽銅陵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多次獲全國各類散文獎。發表各類文學作品100多萬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