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卜少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缩略图原图连结

卜少夫(1909年6月21日-2000年11月4日),本名卜宝源,别号润生,笔名小夫梯楼小芙二在夏莱王幸之O.K. 。籍贯江苏江都。台湾作家日本明治大学新闻科毕业。曾任报社编辑、编辑主任、采访主任、特派员、资料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曾任《中央日报》总编、《申报》副总编的报界奇人。并曾任江西怒潮剧社教师、中国新闻专科学校教授、上海复旦大学副教授、香港联合书院副教授[1]

解放军控制中国大陆后,长年定居香港,亦曾当选中华民国英属香港选区侨选立法委员。亦是无名氏(卜乃夫)的二哥。2000年11月4日病逝于香港,享年93岁[2]


学经历

上海吴淞中国公学肄业,日本明治大学新闻科毕业。曾任报社编辑、编辑主任、采访主任、特派员、资料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并任江西怒潮剧社教师、中国新闻专科学校教授、上海复旦大学副教授、香港联合书院副教授。1945年创办《新闻天地》,1951年发起立香港《自由人周报》,1965年创办《旅行杂志》并任社长,为香港出版人发行人协会理事长,1981年至1986年,担任台湾侨选立法委员,并荣任香港出版人发行协会永远会长、旅港苏北同乡会会长、台湾驻港记者协会名誉会长及中华航空公司顾问等职。

幼有新闻天赋

卜少夫自幼就有从事新闻事业的天赋。据卜乃夫(即作家无名氏,卜少夫之四弟)说,卜少夫在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时,才十几岁,就创办了《雪花报》,以后又办《活跃》周报,成为当时南京最“活跃”的刊物。卜少夫童年时,也有优异的口才,在全南京中学生演说比赛中得冠军。

1929年,卜少夫考入上海的中国公学,当时胡适任校长。一学期后,转入中华艺术大学,也在上海。这个学校是中共地下党为吸引青年,为“左联”有一基地而创办的。校长陈望道,李初黎、钱杏、夏衍、郑伯奇任教员。张爱萍将军是他的同学。两学期后,中华艺大被查封,卜少夫离开学校。

这时,卜少夫对新闻事业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一番考虑与准备,远渡重洋,去日本进明治大学,在该校新闻科毕业。

卜少夫在三次东渡完成学业后,从1932年起,历任嘉兴《民国日报》编辑部主任、南昌《真实报》编辑部主任、南京《新民报》编辑、南京《扶轮日报》采访部主任、南京《新京日报》采访部主任。抗战发生后(1938——1940年),他先任印尼《吧城新报》香港特派员、香港《立报》编辑,以后又担任广州市《民国日报》、《武汉日报》、香港《立报》、香港《大公报》这四家报纸的战地特派员、战地记者,辗转于湘、粤、黔、滇、桂等战场,从事报道。

1941年起,卜少夫进入《中央日报》系统,历任贵阳《中央日报》资料室主任、重庆《中央日报》采访部主任、编辑主任、副总编辑。到1945年,他已成为西南大后方新闻界的一个知名人物,为蒋介石的智囊人物陈布雷所器重[3]

《新闻天地》问世

1945年元旦过后不久的一天,重庆一家烧饼油条店的楼上,挤着11个人,他们在热烈地讨论着。

这11人都是当时在重庆的年轻记者,他们是:卜少夫、陆铿、乐恕人、丁中江、刘竹舟、罗保吾、邱楠、刘问渠、李荆荪、毛树清、黄绵龄。这些人都是各报的中坚力量。    讨论的结果,产生了共同的意见。鉴于当时国内缺少一种新闻性的杂志,他们决定创办一个新闻周刊,以美国的《时代》周刊为榜样。他们还有一番雄图。先创办一个周刊,逐渐由一个周刊发展为七个周刊。计划实现后,再以七个周刊为基础,出版一个综合性的杂志。

初生的婴儿,定名为《新闻天地》,16开,每周一期。卜少夫提出,在刊名下,刊出两行警句:“天地间皆是新闻,新闻中另有天地。”刊物定性为新闻性、内幕性、批评性的杂志。

众人公推卜少夫为总编辑,掌管编务(他在《中央日报》工作,只能兼职)。业务由黄绵龄负专责。各人拿出法币五千元,作为创刊基金。

1945年1月下旬,《新闻天地》创刊号问世。真所谓异军突起,连续几期发表各报知名记者的文章。如陈博生、赵敬恒、钱纳水、徐钟、沈宗琳及叶明勋等。国民政府中枢要人,冯玉祥在创刊号发表文章,第三期发了陈诚的文章,何应钦也有文章刊登。一时间,刊物颇引人注目,特别是一些内幕新闻,吸引不少读者。发行数逐期上升,成为当时重庆的一大畅销刊物。

正当《新闻天地》蓬勃发展时,1945年8月,抗战胜利了。当时政府机关和各报刊都纷纷从重庆直下江南,忙着接收。《新闻天地》的十一个发起人,各有各的工作职位上的调派,以致杂志的事落在他一人身上。

到上海后,卜少夫离开《中央日报》时任总编,到历史悠久的《申报》去当副总编辑。虽然新任伊始,编务极忙,卜少夫仍独力支撑《新闻天地》,不使刊物有一期中断。

依靠着卜少夫的交友遍天下(他常借酒宴拉稿),还有《申报》庞大的通讯网,《新闻天地》迁到上海后,比重庆时期办得更有声色。 据卜幼夫(卜少夫的六弟,台北《展望》杂志主持人)说:“1946年至1949年这四年为全盛时期,发行九个航空版,销路直线上升至15万余份左右,直追上海《新闻报》及《申报》,排名第三,但在杂志界,则是独占鳌头,位居全国第一。”(《历史的见证》)1948年后,由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常一日三跳,才自动降低发行量,每期出10万份。

1949年4月后,《新闻天地》迁往香港。不仅继续出版,而且发行英文版。60年代,还创办兄弟刊物《旅行》杂志。   

文学风格

卜少夫创作文类以散文为主。以新闻人的眼光和笔触,为文或感慨时世,或针砭时弊,皆鞭辟入里。半个世纪以来,为了采访新闻,他走遍了大江南北与世界各地。1976年,卜少夫整理重排其胞弟卜乃夫(无名氏)著作十本,定名为“无名氏全书”,由香港“新闻天地社”出版。所著《无名氏生死下落》一书,为无名氏生平最详实之原始资料。编有《无名氏研究》、《周榆瑞在人间》。


参考资料